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丛旭日专利>正文

大温差毛细管供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11507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温差毛细管供冷系统涉及一种毛细管供冷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耗低的大温差毛细管供冷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二双工况制冷主机(1、2)、蓄冷装置(16)、毛细管空调末端系统(13)及第一、二、三、四、五板式换热器(4、5、30、20、21),还包括连接各个部件的管路,管路上连接有阀门(9)、水泵(10)和风机(2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温差毛细管供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冷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毛细管供冷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供冷系统耗能严重,不符合当下社会提倡的绿色环保、节能节约的发展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低的大温差毛细管供冷系统。本技术大温差毛细管供冷系统,包括第一、二双工况制冷主机、蓄冷装置及第一、二、三、四、五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二双工况制冷主机的出水口都通过第一冷冻水供水管与第一、二板式换热器的低温端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二板式换热器的低温端出水口都通过第一冷冻水回水管与第一、二双工况制冷主机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冻水供水管上连接有阀门,所述第一冷冻水回水管上连接有阀门和水泵,所述第一、二板式换热器的高温端出水口通过供水管与毛细管空调末端系统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毛细管空调末端系统的出水口通过回水管与第一、二板式换热器的高温端进水口相连,所述回水管上连接有水泵;所述蓄冷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冷冻水供水管与第一冷冻水供水管相连,所述第二冷冻水供水管上连接有阀门,蓄冷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冷冻水回水管与第一冷冻水回水管相连,所述第二冷冻水回水管上连接有阀门,所述蓄冷装置的出水口还通过第三冷冻水供水管与第四、五板式换热器的低温端进水口相连,所述第四、五板式换热器的低温端出水口通过第三冷冻水回水管与蓄冷装置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三冷冻水供水管上连接有水泵,第三冷冻水回水管上连接有阀门,所述第四、五板式换热器的高温端进风口连接有供风管,第四、五板式换热器的高温端出风口连接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上连接有风机;所述第三板式换热器的低温端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第四冷冻水供水管、第四冷冻水回水管与第三冷冻水回水管相连,所述第四冷冻水供水管上连接有阀门,第三板式换热器的高温端进水口与回水管相连,高温端出水口与供水管相连;所述第一、二、三板式换热器为并联,第四、五板式换热器也为并联。本技术大温差毛细管供冷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在采用双工况制冷主机的同时还采用了蓄冷装置,该蓄冷装置能够在非空调使用时间或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力运转双工况制冷主机,将冷能以显热或潜热的方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空调需要冷量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从而达到转移高峰电力负荷的目的。蓄冷装置在为第四、五板式换热器提供冷量后,第三冷冻水回水管上还连接有第三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三板式换热器达到为毛细管空调末端系统提供冷量的目的。这样蓄冷装置除了为第四、五板式换热器提供冷量外,还能将多余的冷量提供给毛细管空调末端系统,这样蓄冷装置中的冷量就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整个供冷系统能耗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大温差毛细管供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大温差毛细管供冷系统包括第一、二双工况制冷主机1、2,蓄冷装置16及第一、二、三、四、五板式换热器4、5、30、20、21。所述第一、二双工况制冷主机1、2的出水口都通过第一冷冻水供水管3与第一、二板式换热器4、5的低温端进水口 6相连,所述第一、二板式换热器4、5的低温端出水口 7都通过第一冷冻水回水管8与第一、二双工况制冷主机1、2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冻水供水管3上连接有阀门9,所述第一冷冻水回水管8上连接有阀门9和水泵10,所述第一、二板式换热器4、5的高温端出水口 11通过供水管12与毛细管空调末端系统13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毛细管空调末端系统13的出水口通过回水管14与第一、二板式换热器4、5的高温端进水口 15相连,所述回水管14上连接有水泵10。所述蓄冷装置16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冷冻水供水管17与第一冷冻水供水管3相连,所述第二冷冻水供水管17上连接有阀门9,蓄冷装置16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冷冻水回水管18与第一冷冻水回水管8相连,所述第二冷冻水回水管18上连接有阀门9,所述蓄冷装置16的出水口还通过第三冷冻水供水管19与第四、五板式换热器20、21的低温端进水口22相连,所述第四、五板式换热器20、21的低温端出水口 23通过第三冷冻水回水管24与蓄冷装置16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三冷冻水供水管19上连接有水泵10,第三冷冻水回水管24上连接有阀门9,所述第四、五板式换热器20、21的高温端进风口 28连接有供风管25,所述供风管25通到室外,用来输送室外新风。第四、五板式换热器20、21的高温端出风口 29连接有回风管26,回风管26通到需要制冷的场所,用来输送露点新风,并且回风管26上连接有风机27。所述第三板式换热器30的低温端进水口 31、出水口 32分别通过第四冷冻水供水管33、第四冷冻水回水管34与第三冷冻水回水管24相连,所述第四冷冻水供水管33上连接有阀门9,第三板式换热器30的高温端进水口 35与回水管14相连,高温端出水口 36与供水管12相连。所述第一、二、三板式换热器4、5、30为并联,第四、五板式换热器20、21也为并联。下面以实际工作中的一组数据来说明:第一冷冻水供水管3中冷冻水的供水温度为6°C,第一冷冻水回水管8中冷冻水的回水温度为13°C;供水管12中的供水温度为18°C,回水管14中的回水温度为21°C;第三冷冻水供水管19中冷冻水的供水温度为4.5°C,第三冷冻水回水管24中冷冻水的回水温度为10°C ;第四冷冻水供水管33中冷冻水的供水温度为10°C,第四冷冻水回水管34中冷冻水的回水温度为14°C。供风管25中室外新风的温度为33.2°C,相对湿度为83.7% ;回风管26中露点新风的温度为8.29°C,相对湿度为90%。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温差毛细管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双工况制冷主机、蓄冷装置及第一、二、三、四、五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二双工况制冷主机的出水口都通过第一冷冻水供水管与第一、二板式换热器的低温端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二板式换热器的低温端出水口都通过第一冷冻水回水管与第一、二双工况制冷主机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冻水供水管上连接有阀门,所述第一冷冻水回水管上连接有阀门和水泵,所述第一、二板式换热器的高温端出水口通过供水管与毛细管空调末端系统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毛细管空调末端系统的出水口通过回水管与第一、二板式换热器的高温端进水口相连,所述回水管上连接有水泵;所述蓄冷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冷冻水供水管与第一冷冻水供水管相连,所述第二冷冻水供水管上连接有阀门,蓄冷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冷冻水回水管与第一冷冻水回水管相连,所述第二冷冻水回水管上连接有阀门,所述蓄冷装置的出水口还通过第三冷冻水供水管与第四、五板式换热器的低温端进水口相连,所述第四、五板式换热器的低温端出水口通过第三冷冻水回水管与蓄冷装置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三冷冻水供水管上连接有水泵,第三冷冻水回水管上连接有阀门,所述第四、五板式换热器的高温端进风口连接有供风管,第四、五板式换热器的高温端出风口连接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上连接有风机;所述第三板式换热器的低温端进水口、出水口分别通过第四冷冻水供水管、第四冷冻水回水管与第三冷冻水回水管相连,所述第四冷冻水供水管上连接有阀门,第三板式换热器的高温端进水口与回水管相连,高温端出水口与供水管相连;所述第一、二、三板式换热器为并联,第四、五板式换热器也为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温差毛细管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双工况制冷主机、蓄冷装置及第一、二、三、四、五板式换热器; 所述第一、二双工况制冷主机的出水口都通过第一冷冻水供水管与第一、二板式换热器的低温端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二板式换热器的低温端出水口都通过第一冷冻水回水管与第一、二双工况制冷主机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冻水供水管上连接有阀门,所述第一冷冻水回水管上连接有阀门和水泵,所述第一、二板式换热器的高温端出水口通过供水管与毛细管空调末端系统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毛细管空调末端系统的出水口通过回水管与第一、二板式换热器的高温端进水口相连,所述回水管上连接有水泵; 所述蓄冷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冷冻水供水管与第一冷冻水供水管相连,所述第二冷冻水供水管上连接有阀门,蓄冷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旭日冯婷婷郝文兰
申请(专利权)人:丛旭日冯婷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