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0755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辅助连接器的嵌合且能够减小供滑动杆移动的空间的技术。为了实现该目的,杆式连接器具备的滑动杆为长尺寸板状的部件,该滑动杆从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自由端部)插入主体侧连接器的杆容纳空间,并配置成能够沿杆容纳空间的延伸方向进退。该滑动杆包括能够与在对方侧连接器突出设置的凸轮销卡合的凸轮槽。凸轮槽包括:开口端部,在沿着滑动杆的插入方向的端面开口;第一路径部分,与开口端部相连,随着远离端面而接近自由端部;以及第二路径部分,随着远离端面而远离自由端部,并与凸轮槽的最深部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杆式连接器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杆式连接器。
技术介绍
例如,作为用于连接线束和线束、或者线束与各种电装部件的部件的连接器,已知具备用于辅助嵌合的杆的连接器(所谓的“杆式连接器”)。例如,如专利文献I?3所公开地那样,在杆式连接器中,将滑动杆插入到在彼此嵌合的一对连接器中一个连接器的壳体形成的杆容纳空间中,在该滑动杆从初始位置位移到嵌合位置的期间,使在另一个连接器的壳体形成的凸轮销沿在该滑动杆形成的凸轮槽进入,从而能够使一对连接器嵌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584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69712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4487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布线在车辆内的线束中,存在着如下情况:在将线束在车辆内布线后,在车辆内使配置于该线束的一端的连接器与车辆设备侧的连接器嵌合。在该状态下,在连接器为杆式连接器的情况下,必须确保供滑动杆在车辆内移动的空间。由此,在追求车辆内的节省空间化的近些年的状况下,需要供滑动杆移动的空间较小就能实现功能的杆式连接器。另一方面,在杆式连接器中,为了充分降低操作滑动杆的力而有效地辅助连接器的嵌合,优选尽量减缓凸轮槽的轨道相对于滑动杆的插入方向的倾斜。例如,在专利文献I?3公开的结构中,如果为了减小供滑动杆移动的空间而使凸轮槽沿插入方向的长度缩短,则该凸轮槽的轨道的倾斜变陡,为了操作杆所需的力增大。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能够有效地辅助连接器的嵌合,且能够减小供滑动杆移动的空间。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第一方式为,一种杆式连接器,包括:主体侧壳体,能够使对方侧连接器从所述主体侧壳体的前端面朝向后端面嵌合,并且形成有沿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在侧端面开口的杆容纳空间;以及滑动杆,为长尺寸板状的部件,以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作为在前端部,从所述在前端部起经由所述开口插入到所述杆容纳空间中,以能够沿所述杆容纳空间的延伸方向进退的方式配置,所述滑动杆包括能够与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突出设置的凸轮销卡合的凸轮槽,所述凸轮槽包括:开口端部,在沿着所述滑动杆的插入方向的端面开口 ;第一路径部分,与所述开口端部相连,随着远离所述端面而接近所述在前端部;以及第二路径部分,随着远离所述端面而远离所述在前端部,且与所述凸轮槽的最深部相连。第二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涉及的杆式连接器中,所述凸轮槽的所述开口端部配置在通过所述最深部并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轴上。第三方式为,在第一或第二方式涉及的杆式连接器中,包括止回部,所述止回部能够与所述凸轮销抵接,从而当所述凸轮销从所述第一路径部分进入所述第二路径部分时,所述凸轮销不从所述第二路径部分退回到所述第一路径部分。第四方式为,在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杆式连接器中,所述第一路径部分和所述第二路径部分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以相等的角度反向倾斜而相对。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方式,凸轮槽包括:第一路径部分,随着远离端面而接近在前端部,所述开口端部在端面开口 ;以及第二路径部分,随着远离所述端面而远离在前端部。根据该结构,凸轮槽的轨道不会相对于滑动杆的插入方向急剧地倾斜,能够减小凸轮槽沿着插入方向的长度。因此,能够有效地辅助连接器的嵌合,且能够减小供滑动杆移动的空间。第二方式为,凸轮槽的开口端部配置在通过最深部并与插入方向正交的轴上。根据该结构,凸轮槽沿槽的长度增大,能够使凸轮槽的轨道相对于滑动杆的插入方向的倾斜充分变缓。根据第三方式,凸轮销不易从第二路径部分向第一路径部分退回。因此,凸轮销被顺畅地引导至凸轮槽的最深部。根据第四方式,第一路径部分和第二路径部分相对于插入方向以相等的角度反向倾斜而相对。根据该结构,在使滑动杆位移的各阶段所需的力不易产生偏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方式以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而更加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彼此分离的状态的主体侧连接器、对方侧连接器以及滑动杆的概要俯视图。图2是示出彼此分离的状态的主体侧连接器以及滑动杆的概要主视图。图3是示出成为组装状态前的外壳体和内壳体的概要俯视图。图4是示出成为组装状态前的外壳体和内壳体的概要侧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止回部的结构的图。图6是示出嵌合的中途的主体侧连接器以及对方侧连接器、滑动杆的概要俯视图。图7是示出嵌合的中途的主体侧连接器以及对方侧连接器、滑动杆的概要俯视图。图8是示出嵌合的中途的主体侧连接器以及对方侧连接器、滑动杆的概要俯视图。图9是示出嵌合的中途的主体侧连接器以及对方侧连接器、滑动杆的概要俯视图。图10是示出嵌合状态的主体侧连接器以及对方侧连接器、滑动杆的概要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I1-1I线概要剖视图。图12是示出变形例涉及的滑动杆的概要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1.结构 >参照图1、图2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杆式连接器100的结构。图1是示出彼此分离的状态的主体侧连接器1、对方侧连接器2以及滑动杆3的概要俯视图。图2是示出彼此分离的状态的主体侧连接器以及滑动杆的概要主视图。杆式连接器100例如是在车辆中用于连接线束和线束、或者线束与各种电装部件的部件。杆式连接器100例如适合用作供多极的连接使用的连接器。杆式连接器100主要具备能够彼此嵌合的一对连接器1、2和辅助该一对连接器1、2的嵌合的滑动杆3。在此,例如,一对连接器1、2中的一方的连接器I安装于线束的末端部,另一方的连接器2安装于应该与该线束连接的车辆设备(省略图示)。以下,也将安装于线束的末端部的连接器I称为“主体侧连接器1”,也将安装于车辆设备的连接器2称为“对方侧连接器2”。<1-1.对方侧连接器2 >参照图1说明对方侧连接器2。另外,以下,也将对方侧连接器2中的开口的端面20的一侧称为前侧。而且,也将对方侧连接器2中的分别与主体侧连接器I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对方侧连接器2具备一方的端面20开口的罩部21。在该罩部21的内部,沿前后方向配置有棒状的端子配件(阳型端子配件)92 (参照图11)。罩部21从该开口的端面20的一侧嵌入主体侧连接器I的罩部容纳空间Vl (箭头AR2)。在罩部21的上外壁和下外壁,在沿其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分别立起设置有凸轮销22。凸轮销22与滑动杆3的凸轮槽4卡合。< 1-2.主体侧连接器I >对于主体侧连接器(主体侧壳体)1,除了图1、图2之外,还参照图3、图4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成为组装状态前的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的概要俯视图。图4是示出成为组装状态前的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的概要侧视图。另外,以下,也将主体侧连接器I中的被对方侧连接器2嵌合的面(嵌合面10)的一侧称为前侧,也将对方侧连接器2相对于主体侧连接器I嵌合的方向(嵌合方向)AR2称为前后方向。而且,也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中、一对杆容纳空间V2相对于罩部容纳空间Vl分别配置的一侧称为上侧、下侧。而且,也将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主体侧连接器I例如为合成树脂制成,包括:大致箱形状的外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杆式连接器,包括:主体侧壳体,能够使对方侧连接器从所述主体侧壳体的前端面朝向后端面嵌合,并且形成有沿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在侧端面开口的杆容纳空间;以及滑动杆,为长尺寸板状的部件,以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作为在前端部,从所述在前端部起经由所述开口插入到所述杆容纳空间中,以能够沿所述杆容纳空间的延伸方向进退的方式配置,所述滑动杆包括能够与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突出设置的凸轮销卡合的凸轮槽,所述凸轮槽包括:开口端部,在沿着所述滑动杆的插入方向的端面开口;第一路径部分,与所述开口端部相连,随着远离所述端面而接近所述在前端部;以及第二路径部分,随着远离所述端面而远离所述在前端部,且与所述凸轮槽的最深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1.10 JP 2012-0017981.一种杆式连接器,包括: 主体侧壳体,能够使对方侧连接器从所述主体侧壳体的前端面朝向后端面嵌合,并且形成有沿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在侧端面开口的杆容纳空间;以及 滑动杆,为长尺寸板状的部件,以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作为在前端部,从所述在前端部起经由所述开口插入到所述杆容纳空间中,以能够沿所述杆容纳空间的延伸方向进退的方式配置, 所述滑动杆包括能够与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突出设置的凸轮销卡合的凸轮槽, 所述凸轮槽包括: 开口端部,在沿着所述滑动杆的插入方向的端面开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津正义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