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814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包括细长壳体,壳体包括上部塑料壳体元件和在上部壳体元件下面的下部壳体元件。环支撑部设置在上部壳体元件与下部壳体元件之间、且由壳体支撑以相对壳体运动。安装在环支撑部上的环包括第一和第二环部件。第一环部件可相对于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控制结构可相对于壳体运动以产生导致环部件处于闭合位置的环支撑部的运动。控制结构适合通过阻挡将环部件移动到打开位置的环支撑部的运动而可释放地将环部件锁定在闭合位置。提供塑料的上部壳体元件有助于对包括环形夹机构的笔记本或文件夹进行彩色编码,且有助于在壳体上进行印制。而且,塑料上部壳体元件减少了可能引起过敏的镍涂层暴露。(*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l构,尤其涉及一种具 有至少部分地由塑料构成的壳体、和锁紧结构的环形夹机构。
技术介绍
环形夹机构将例如打孔纸的活页纸保持在文件夹或笔记本中。它具有 用于保持纸张的环部件。环部件可以选择性地打开以添加或取出活页纸, 或者闭合以保持活页纸同时使活页纸沿环部件运动。环部件安装在绕枢 转轴线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相邻的铰接板上。壳体一通常是金属的并是细长的一将铰接板松动地支撑在壳体内并 将铰接板保持在一起,使它们可以相对壳体枢转。壳体具有大体C形的 横截面,具有将铰接板保持在壳体内的弯折底边。铰接板设置在横截面 "C"的开口部分内且横跨该开口部分延伸、与"C"的后壁间隔开、且 环部件穿过壳体上的缺口或开口延伸。当铰接板处于共面位置(180° )时,未变形的壳体比连接的铰接板 略窄。这样,当铰接板枢转经过该位置时,它们使弹性壳体变形并在壳 体中产生弹力,迫使铰接板枢转而离开该共面位置,打开环部件或者闭 合环部件。因此,当环部件闭合时,弹力阻挡铰接板运动,并将环部件夹在一起。同样地,当环部件打开时,弹力使它们保持分开。操作者通 常通过手动拉开环部件或将它们推在一起可以克服这个力。在壳体一端 或两端还设有控制柄,用于使环部件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通常,壳体安装在文件夹或笔记本上,使壳体横截面"c"的开口部 分面对文件夹或笔记本。因此,铰接板被横截面"c"的后壁覆盖。这种 形态呈现出通常坚固的金属表面(横截面"c"的后壁的外表面)作为壳体的露出表面。该露出表面经常具有含镍涂层, 一些人可能对此敏感。此外,以印迹 保留在表面上的方式在金属表面上印制是困难的和/或成本更高一尤其 是金属表面含镍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环形夹机构的缺陷。 在一个实施例中, 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大体包括细长的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部塑料壳体元件和在所述上部壳体元件下面的下 部壳体元件。环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上部壳体元件与下部壳体元件之间、 且由所述壳体支撑以便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包括 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所述第一环部件被安装在所述环支撑部上以 便相对于所述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 两个环部件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闭合环路,以使由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 着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环部件。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 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向所述环添加或从所述环取出活页纸。控制结构 可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以产生导致所述环部件处于所述闭合位置的所述环支撑部的运动。所述控制结构适合通过阻挡将所述环部件移动到所述 打开位置的所述环支撑部的运动而可释放地将所述环部件锁定在所述闭 合位置。提供塑料的上部壳体元件有助于对包括环形夹机构的笔记本或文件 夹进行彩色编码,且有助于在壳体上进行印制。而且,塑料上部壳体元 件减少了可能引起过敏的镍涂层暴露。本技术的其它特征部分地是明显的,并且部分地将在下面指出。附图说明图1是装有环形夹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部分拆卸的图1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 图4是处于打开形态的图1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纵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合形态; 图6是图1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局部侧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合 形态,且部分被去除以显示内部结构;图7是类似于图6的局部侧剖视图,其中该机构示为处于其打开形态; 图8是环形夹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9是图8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纵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合形态; 图IO是环形夹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11是图io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纵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合形图12是环形夹机构的第四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13是图1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纵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合形态;图14是环形夹机构的第五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15是图14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纵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合形态;图16是环形夹机构的第六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7是部分拆卸的图16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 图18是环形夹机构的第七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9是部分拆卸的图18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 图20是处于闭合形态的图18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 图21是处于打开形态的图18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 图22是环形夹机构的第八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3是部分拆卸的图2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 图24是图2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局部侧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 合形态;图25是图2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纵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合形态;图26是图2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局部侧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打 开形态;图27是图2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纵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打开形态;图28是环形夹机构的第九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29是部分拆卸的图28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30是图28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局部侧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 合形态;图31是类似于图30的局部侧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打开形态;图32是环形夹机构的第十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33是部分拆卸的图3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 图34是图3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合形态; 图35是图3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局部侧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 合形态;图36是图3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纵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合形态;图37是图3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局部侧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打 开形态;图38是图3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纵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打开形态;图39是图3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打开形态; 图40是环形夹机构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41是图40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合形态; 图42是环形夹机构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43是图4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其中去除了上部壳体元件 的一部分;图44是图42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底侧透视图45是环形夹机构的第十三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46是部分拆卸的图45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47是图45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局部侧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 合形态;图48是图45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纵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合形态;图49是图45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局部侧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打 开形态;图50是图45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纵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打开形态;图51是环形夹机构的第十四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52是部分拆卸的图51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 图53是图51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合形态; 图54是图51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底侧透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合 形态;图55是图51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局部侧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 合形态;图56是图51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纵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闭合形态;图57是图51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局部侧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打 开形态;图58是图51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纵剖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打开形态;图59是图51所示的环形夹机构的透视图,其中该机构处于打开形态;图60是装有环形夹机构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形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夹机构包括:细长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部塑料壳体元件和在所述上部壳体元件下面的下部壳体元件;设置在所述上部壳体元件与下部壳体元件之间、且由所述壳体支撑以便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的环支撑部;用于保持活页纸的环,每个环包括第一环部件和第二环部件,所述第一环部件被安装在所述环支撑部上以便相对于所述第二环部件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闭合环路,以使由所述环保持的活页纸沿着环从一个环部件移动到另一环部件,在打开位置,两个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环路,以便向所述环添加或从所述环取出活页纸;以及  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可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以产生导致所述环部件处于所述闭合位置的所述环支撑部的运动,所述控制结构适合通过阻挡将所述环部件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的所述环支撑部的运动而可释放地将所述环部件锁定在所述闭合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金彪黄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