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动触头对正装置,它包括定位机构、支撑机构、导向机构。所述的支撑机构安装在定位机构上,导向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位机构可与三相动触头的圆盘绝缘子稳固套接,导向机构上的前、后角度定位板上的三个导向孔的距离与三相动触头导体的导电杆孔距离一致,三相动触头同时在同一对正装置上进行装配操作调试,可方便、准确的调节插入三相动触头导体的三根导电杆之间的距离,能更好保证装配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要求,对正精度高、装配速度快,显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动触头对正装置,它包括定位机构、支撑机构、导向机构。所述的支撑机构安装在定位机构上,导向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由于本技术的定位机构可与三相动触头的圆盘绝缘子稳固套接,导向机构上的前、后角度定位板上的三个导向孔的距离与三相动触头导体的导电杆孔距离一致,三相动触头同时在同一对正装置上进行装配操作调试,可方便、准确的调节插入三相动触头导体的三根导电杆之间的距离,能更好保证装配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要求,对正精度高、装配速度快,显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专利说明】三相动触头对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开关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相动触头对正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开关技术的不断发展,GIS高压开关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三工位开关中的动、静触头配合精度,对开关性能及运行的可靠性有较大影响。急需解决三工位开关装配过程中的配合精度问题,以保证所装配的三工位开关中的三相动、静触头的位置精度达到技术要求,并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正精度高、装配速度快的三相动触头对正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是一种三相动触头对正装置,它包括定位机构、支撑机构、导向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由定位底板和多根定位销组成,所述的定位底板与三相动触头的圆盘绝缘子套接,多根定位销分别穿过定位底板定位孔后插入圆盘绝缘子定位孔;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两根前定位导向杆、两根后定位导向杆,所述的两根前定位导向杆的下端分别间隔固定在定位底板的前部,两根后定位导向杆的下端分别间隔固定在定位底板的后部,两根后定位导向杆的高度大于两根前定位导向杆的高度;所述的导向机构由前角度定位板、后角度定位板、两根支撑拉杆和六个导向套组成;前角度定位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前定位导向杆的顶端,后角度定位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后定位导向杆的顶端,在前角度定位板上间隔开设三个导向孔且在该三个导向孔内分别套置三个导向套,在后角度定位板上间隔开设三个导向孔且在该三个导向孔内分别套置三个导向套,该后角度定位板上的三个导向套的中心线与前角度定位板上的三个导向套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的两根支撑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角度定位板和后角度定位板上。所述的导向套由套体和卡圈组成;所述的套体穿过前角度定位板或后角度定位板后去卡圈螺接。所述的前角度定位板三个导向孔的距离与三相动触头导体的导电杆孔距离一致。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主要由定位机构、支撑机构、导向机构组成,定位机构可与三相动触头的圆盘绝缘子稳固套接,导向机构上的前、后角度定位板上的三个导向孔的距离与三相动触头导体的导电杆孔距离一致,三相动触头同时在同一对正装置上进行装配操作调试,可方便、准确的调节插入三相动触头导体的三根导电杆之间的距离,能更好保证装配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要求,对正精度高、装配速度快,显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此外,本技术设计结构精巧,不用焊接结构而采用定位紧固结构以减少焊接加工变形,提高对正装置加工精度,降低制造难度及加工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导向套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二相动触头的正视图;图7是二相动触头的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安装产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是一种三相动触头对正装置,它包括定位机构1、支撑机构2、导向机构3。所述的定位机构I由定位底板11和二根定位销12组成。所述的定位底板11与三相动触头10的圆盘绝缘子101 (如图6、图7所示)套接,二根定位销12分别穿过定位底板11定位孔后插入圆盘绝缘子101定位孔。所述的支撑机构2包括两根前定位导向杆21、两根后定位导向杆22。所述的两根前定位导向杆21的下端分别间隔固定在定位底板11的前部,两根后定位导向杆22的下端分别间隔固定在定位底板11的后部,两根后定位导向杆22的高度大于两根前定位导向杆21的高度。所述的导向机构3由前角度定位板31、后角度定位板32、两根支撑拉杆33和六个导向套34组成。所述的前角度定位板3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前定位导向杆21的顶端,后角度定位板3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后定位导向杆22的顶端,在前角度定位板31上间隔开设三个导向孔311且在该三个导向孔311内分别套置三个导向套34,在后角度定位板32上间隔开设三个导向孔321且在该三个导向孔321内分别套置三个导向套34,该后角度定位板32上的三个导向套34的中心线与前角度定位板31上的三个导向套34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的两根支撑拉杆3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角度定位板31和后角度定位板32上。所述的前角度定位板31三个导向孔311的距离与三相动触头10导体的导电杆孔距离一致,后角度定位板32三个导向孔321的距离与三相动触头10导体的导电杆孔距离一致。如图5所示,所述的导向套34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具有自润滑作用。它由套体341和卡圈342组成。所述的套体341穿过前角度定位板31或后角度定位板32后去卡圈342螺接。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图8所示,首先预装好三相动触头10装配的各零部件,然后通过定位机构I和支撑机构2将本技术安装在三相动触头10上进行三相动触头的孔位对正。通过定位底板11及定位销12将三相动触头10中的圆盘绝缘子101完全定位,并通过拧紧螺母将两者固定。通过专用转动工具带动三相动触头10中的导电杆102 (如图7所示)插入前角度定位板31和后角度定位板32的导向套34中,调整三相动触头10的安装螺钉孔相对位置,实现三相动触头10孔位对正,然后拧紧三相动触头10的固定螺钉。待调整完成后,通过松开定位销12和拧紧螺母13,将本技术从工件上取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定位机构中定位底板与三相动触头中的圆盘绝缘子的连接方式可有多种,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三相动触头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定位机构、支撑机构、导向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由定位底板和多根定位销组成,所述的定位底板与三相动触头的圆盘绝缘子套接,多根定位销分别穿过定位底板定位孔后插入圆盘绝缘子定位孔;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两根前定位导向杆、两根后定位导向杆,所述的两根前定位导向杆的下端分别间隔固定在定位底板的前部,两根后定位导向杆的下端分别间隔固定在定位底板的后部,两根后定位导向杆的高度大于两根前定位导向杆的高度;所述的导向机构由前角度定位板、后角度定位板、两根支撑拉杆和六个导向套组成;前角度定位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前定位导向杆的顶端,后角度定位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后定位导向杆的顶端,在前角度定位板上间隔开设三个导向孔且在该三个导向孔内分别套置三个导向套,在后角度定位板上间隔开设三个导向孔且在该三个导向孔内分别套置三个导向套,该后角度定位板上的三个导向套的中心线与前角度定位板上的三个导向套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的两根支撑拉杆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动触头对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定位机构、支撑机构、导向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由定位底板和多根定位销组成,所述的定位底板与三相动触头的圆盘绝缘子套接,多根定位销分别穿过定位底板定位孔后插入圆盘绝缘子定位孔;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两根前定位导向杆、两根后定位导向杆,所述的两根前定位导向杆的下端分别间隔固定在定位底板的前部,两根后定位导向杆的下端分别间隔固定在定位底板的后部,两根后定位导向杆的高度大于两根前定位导向杆的高度;所述的导向机构由前角度定位板、后角度定位板、两根支撑拉杆和六个导向套组成;前角度定位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前定位导向杆的顶端,后角度定位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后定位导向杆的顶端,在前角度定位板上间隔开设三个导向孔且在该三个导向孔内分别套置三个导向套,在后角度定位板上间隔开设三个导向孔且在该三个导向孔内分别套置三个导向套,该后角度定位板上的三个导向套的中心线与前角度定位板上的三个导向套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的两根支撑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角度定位板和后角度定位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顺,何荣涛,袁传镇,刘运建,傅飞峰,
申请(专利权)人:许继厦门智能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