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0776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9 03:04
一种散热模组,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基座和热管,将该基座两侧面定义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施以机械加工由该基座的第一侧面向该第二侧面加工开设容置槽,该容置槽具有底部并两侧分别垂直延伸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将该热管置入所述基座的容置槽内;施以机械加工由该基座及该热管的垂直方向夹持所述基座和热管;施以机械加工由所述第一、二侧部之外部水平方向向所述第一、二侧部的内部方向开设凹孔并延伸凸出部,令该凸出部得压制该热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模组,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基座和热管,将该基座两侧面定义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施以机械加工由该基座的第一侧面向该第二侧面加工开设容置槽,该容置槽具有底部并两侧分别垂直延伸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将该热管置入所述基座的容置槽内;施以机械加工由该基座及该热管的垂直方向夹持所述基座和热管;施以机械加工由所述第一、二侧部之外部水平方向向所述第一、二侧部的内部方向开设凹孔并延伸凸出部,令该凸出部得压制该热管。【专利说明】散热模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散热模组,尤指一种增加组装强度及减少生产成本的散热模组。
技术介绍
随著电子产品技术的发展,各类晶片(如中央处理器)的体积逐渐缩小,相对地,为了使各类晶片能处理更多的资料,相同体积下的晶片已经可容纳比以往多出数倍以上的元件,当晶片内的元件数量越来越多时,元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亦越来越大,以常见的中央处理器为例,其工作时产生的热度足以使中央处理器整个烧毁,因此,各类晶片的散热装置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现行散热装置及散热模组透过复数相同及不同之散热元件相互搭配组装所组成,该等散热元件可为热管、散热器、散热基座等元件,该等散热元件彼此搭配结合,其主要是透过焊接加以固定,但针对以铝材质所制成之散热元件,若要进行焊接作业,则不仅需要先施以若干助焊步骤,才可再以特种焊接工作之方式进行焊接,造成其整体之加工步骤过于繁杂,加工成本亦相对增加。也有使用螺丝等固定元件对该等散热元件进行结合固定,但固定元件仅能针对部分散热元件进行螺锁固定(如散热鰭片组与散热基座),对于热管则无法直接透过螺锁的方式进行固定。习知技术于该散热基座开设孔洞或沟槽将该热管嵌设于该散热基座之孔洞或该沟槽,令该热管与该散热基座得以结合,此结合方式虽解决前述焊接及螺锁固定方式之问题,但热管透过散热基座间接传导热量,两者间容易因具有间隙而产生热阻现象的发生,导致导热效率不佳。以上所述,习知具有下列之缺点:1.生产成本较高;2.导热效率较差。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之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之技术人与从事此行业之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有效解决上述之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增加导热效率的散热模组。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生产成本之散热模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包括:基座,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该基座中央处形成容置槽,是以机械加工由该基座的第一侧面向该第二侧面加工开设,该容置槽具有底部并两侧分别垂直延伸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二侧部分别开设凹孔,并于该凹孔相邻位置处延伸一凸出部;及一热管,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该热管具有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凸出部压制该热管的下端面。更具有:第一模具组,以机械加工由该基座及该热管之垂直方向夹持该基座及该热管,第二模具组,以机械加工由所述第一、二侧部之外部水平方向向所述第一、二侧部之内部方向开设该凹孔并延伸该凸出部,令该凸出部压制该热管。该机械加工为冲压加工。该热管为扁平状热管,该下端面切齐所述基座之所述第二侧面。该凸出部形成于所述第一、二侧部与所述第一侧面相交接处。本技术的散热模组,透过施以机械加工以垂直方向夹持所述基座及热管后,再施加压力由所述容置槽之第一、二侧部之外部水平方向向内部方向开设之凹孔,使凹孔延伸出所述凸出部,藉由该凸出部达到压制热管的作用,使得所述热管与基座可直接传导热量,改善习知焊接产生之热阻问题,进以大幅提升导热效率之效果;除此之外,透过该散热模组,加工步骤相当简易,进而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一;图2B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放大图;图3A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二; 图3B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5A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一;图5B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二;图6A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B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基座I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11容置槽12底部121第一侧部122第二侧部123凹孔13凸出部14热管2上端面21下端面22第一模具组3第二模具组4【【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1、图2A、图2B、图3A、图3B、图4,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的第一实施例之步骤示意图及立体组合图及放大图及步骤流程图,如图所示,一种散热模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基座及一热管,将该基座两侧面定义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提供一基座I及一热管2,将所述基座I的两侧面定义为第一侧面10和第二侧面11,且所述热管2为扁平状热管,并其具有上端面21和下端面22。S2:施以机械加工由该基座之第一侧面向该第二侧面加工开设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具有一底部并两侧分别垂直延伸一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施加一压力,该压力利用机械加工方式将该基座I之第一侧面10向该第二侧面11加工开设一容置槽12,该容置槽12具有底部121,并该底部121两侧分别垂直延伸第一侧部122和第二侧部123。S3:将该热管置入所述基座之容置槽内;接著,将所述热管2置入该基座I之容置槽12内。S4:施以机械加工由该基座及该热管之垂直方向夹持所述基座及热管;提供第一模具组3施加压力,该压力利用机械加工方式由所述基座I和热管2的垂直方向夹持住该基座I和热管2,令所述基座I及热管2无法任意移动。S5:施以机械加工由所述第一、二侧部之外部水平方向向所述第一、二侧部之内部方向开设凹孔并延伸凸出部,令该凸出部压制该热管。再提供第二模具组4施加一压力,由所述第一、二侧部122、123之外部水平方向向所述第一、二侧部122、123之内部方向开设凹孔13并延伸出凸出部14,即所述凸出部14形成于所述第一、二侧部122、123与所述第一侧面10相交接处,令该凸出部14压制住所述热管2,且所述热管2之下端面22切齐所述基座I的第二侧面11。前述之机械加工于本实施例中,以冲压加工做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透过前述散热模组制造方法,于制作该散热模组之过程中,利用机械加工以垂直方式夹持住所述基座I及热管2后,使所述基座I及热管2无法位移,接著再施加压力由所述容置槽12之第一、二侧部122、123之外部水平方向向内部方向开设之凹孔13,使凹孔13延伸出一凸出部14,藉由该凸出部14达到压制并固定所述热管2的作用,进以使得所述热管2与基座I可具有直接传导热量的效果,改善习知基座与热管两者间因具有间隙而产生热阻的问题,进以大幅提升导热效率;除此之外,该散热模组制造方法加工步骤相当简易,并还可节省习知透过螺丝等固定元件对所述基座及热管进行结合固定所产生之成本花费,进而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请参阅图5A、图5B,为本技术散热模组制造方法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所述之散热模组制造方法部份元件及元件间之相对应之关与前述的散热模组制造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模组,包括:基座,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该基座中央处形成容置槽,是以机械加工由该基座的第一侧面向该第二侧面加工开设,该容置槽具有底部并两侧分别垂直延伸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二侧部分别开设凹孔,并于该凹孔相邻位置处延伸凸出部;热管,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该热管具有上端面及一下端面,所述凸出部压制该热管之下端面;施以机械加工由所述第一、二侧部之外部水平方向向所述第一、二侧部之内部方向开设凹孔并延伸凸出部,令该凸出部压制该热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明翰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