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调整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9353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9:28
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可以包括座椅底部(12)、座椅靠背(14)和头枕(16)。座椅靠背(14)可以接合座椅底部并且能够相对于座椅底部在正常使用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头枕(16)可以联接到座椅靠背并且可以包括前部和后部(34、36),前部和后部(34、36)互相附接以在两者之间进行相对运动。当座椅靠背处于正常使用位置时,前部和后部(34、36)可以限定第一厚度,以及当座椅靠背处于第二位置时,前部和后部(34、36)可以限定第二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自调整头枕相关申请交叉引用本申请为2011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0.61/552,704的PCT国际申请。所述申请的整体公开内容通过参引结合在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座椅的头枕,并且更特别地涉及自调整头枕。
技术介绍
用于交通工具例如机动车、船或飞行器的座椅例如可以包括座椅底部、座椅靠背和头枕。当交通工具的乘客或驾驶员坐在座椅上时,例如在交通工具突然向前加速期间、或者当乘客或驾驶员在例如放松或睡觉时想要将他或她的头靠着头枕时,头枕可以支撑乘客的或驾驶员的头部。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种形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其可以包括座椅底部、座椅靠背和头枕。该座椅靠背可以接合座椅底部并且能够相对于座椅底部在正常使用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头枕可以联接至座椅靠背,并且可以包括前部和后部,该前部和后部互相附接以在两者之间进行相对运动。当座椅靠背处于正常使用位置时,前部和后部可以限定第一厚度,当座椅处于第二位置时,前部和后部可以限定第二厚度。在另一形式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座椅的头枕,其可以包括支撑构件、以及前部和后部。该支撑构件可以与座椅接合。前部可以附接于支撑构件。后部可以与前部连接,并且能够相对于前部和支撑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该第一部和第二部可以配合以形成头枕主体,该头枕主体具有在第一位置中的第一厚度以及在第二位置中的第二厚度。本公开的更多适用范围将会在随后提供的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中变得容易理解。应当理解,包括公开的实施方式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本质上只是示例性的,仅用作说明的目的,并且无意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其申请、或使用的范围。因此,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要旨的变型意于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处于使用位置的座椅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处于收存位置的图1中的座椅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头枕组件的前壳体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头枕组件的后壳体的立体图;图5是在第一位置且具有第一厚度的头枕组件的侧视图;图6是在第二位置且具有第二厚度的头枕组件的侧视图;图7是头枕组件的截面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包括可运动的翻转件的头枕组件的截面图;图9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另一后壳体的立体图;图10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另一头枕组件的前壳体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中的前壳体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12是头枕组件的部分截面图;图13是图12中的头枕组件的后壳体的立体图;图14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另一头枕组件的前壳体的立体图;图15是头枕组件的后壳体的立体图;图16是头枕组件的截面图;图17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另一头枕组件的前壳体;图18是头枕组件的后壳体的立体图;图19是在第一位置且具有第一厚度的头枕组件的侧视图;图20是在第二位置且具有第二厚度的头枕组件的侧视图;图21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另一头枕组件的前罩壳部;图22是头枕组件的截面图;图23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另一头枕组件的前壳体;图24是头枕组件的后壳体的立体图;以及图25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另一前壳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8,设置有座椅10,并且座椅10可以包括座椅底部12、座椅靠背14和头枕组件16。座椅10可以安装于交通工具例如机动车辆、施工车辆或工业车辆、军用车辆、海上运载工具、或飞行器。在使用构型(图1)和收存构型(图2)之间,座椅靠背14能够相对于座椅底部12运动,并且头枕组件16能够相对于座椅底部12和座椅靠背14运动。如随后将描述的,头枕组件16能够在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位置(图5)与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位置(图6)之间调整,第二厚度小于第一厚度。座椅底部12可以包括前端部18、后端部20和面向上方的表面22。座椅底部12可以定位在交通工具中使得前端部18被布置在后端部20和交通工具的前端之间。交通工具的乘客或驾驶员可以坐在座椅底部12的面向上方的表面22上。座椅靠背14可以包括下端部24、上端部26和靠背表面28。倾斜机构30 (示意性地在图1和2中示出)可以将座椅靠背14的下端部24与座椅底部12的后端部20联接,以选择性地使座椅靠背14能够相对于座椅底部12在使用构型和收存构型之间枢转。上端部26可以包括可枢转地支撑头枕组件16的铰链组件31 (示意性地在图1和图2中示出)。倾斜机构30和铰链组件31可以包括释放机构,其在使用位置选择性地分别锁定座椅靠背14和头枕组件16。头枕16包括支撑构件32、前壳体34、后壳体36和弹簧构件37。尽管在图中没有明确示出,由布料、皮革、或者其他织物或垫衬物构成的层可以包住前壳体34和后壳体36。支撑构件32可以包括通常水平延伸的构件40和一对通常竖向延伸的构件38。水平延伸构件40可以包括蜿蜒曲折的形状且可以与竖向延伸构件38相互连接。竖向延伸构件38可以可枢转地接合铰链组件31且从座椅靠背14的上端部26延伸。竖向延伸构件38和/或水平延伸构件40可以固定地接合前壳体34并且配合以支撑前壳体34和后壳体36。尽管竖向延伸构件38和水平延伸构件40在图中示出为彼此一体形成,但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竖向延伸构件38和水平延伸构件40能够是连接在一起的单独的且不连续的部件。前壳体34可以包括外表面42和内表面44以及布置于外表面42与内表面44之间的弹性地可压缩的泡沫和/或弹性体衬垫构件46。例如,内表面44可以由相对刚性的例如聚合材料或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可以限定凹部48。内表面44可以通过卡扣配合、铆固(staking)、紧固件、粘合结合和/或任意其他合适的紧固装置来接合外表面42。多个第一附接构件50、多个第二附接构件52、多个第三附接构件54、多个第一突起部56、第二突起部58和一对倒钩59可以从内表面44朝向后壳体36延伸。第一附接构件50、第二附接构件52和第三附接构件54可以接合支撑构件32并且可以配合以使前壳体34牢固地固定到支撑构件32。第一附接构件50和第二附接构件52可以通常呈钩形并且可以通过卡扣配合分别与水平延伸构件40和竖向延伸构件38接合。弹簧夹持部62可以与各个第三附接构件54配合以接合竖向延伸构件38。前壳体34还可以包括翻转部65 (图8),翻转部65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偏转以有助于将支撑构件32组装到前壳体34。每个第一突起部56均可以从内表面44朝向后壳体36延伸,并且可以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第一孔64。对置的唇部66可以延伸到每个第一孔64中。第二突起部58可以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第二孔68和从第二孔68的周边在侧向上向内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闭锁构件或倒钩70。后壳体36可以包括限定凹部74的内表面72。内表面72可以面向前壳体34的内表面44并且可以与内表面44配合以限定它们之间的空腔。第二凸出部78和多个第一凸出部76可以从后壳体36的内表面72延伸并且可以被分别接收在第一突起部56和第二突起部58的相应地第一孔64和第二孔68内。在第一位置(图5)和第二位置(图6)之间,第一凸出部76和第二凸出部78能够分别在第一孔64和第二孔68内滑动。每个第一凸出部76均可以包括对应于第一突起部56上的唇部66的一对对置的挠性倒钩80。第二凸出部78可以包括对应于第二突起部58上的倒钩70的一对对置的挠性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包括:座椅底部;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座椅底部接合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底部在正常使用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及头枕,所述头枕联接到所述座椅靠背并且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互相附接以在两者之间进行相对运动,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正常使用位置时,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限定第一厚度,以及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限定第二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0.28 US 61/552,7041.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包括: 座椅底部; 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座椅底部接合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底部在正常使用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及 头枕,所述头枕联接到所述座椅靠背并且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互相附接以在两者之间进行相对运动,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正常使用位置时,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限定第一厚度,以及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限定第二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第二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头枕能够从所述第一厚度被弹性地压缩到所述第二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第二位置是收存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还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支撑所述头枕并且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座椅靠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头枕包括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将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偏压成彼此远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头枕包括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将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彼此可运动地连接以在所述第一厚度和所述第二厚度之间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所述联动装置包括附接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中的一者的第一构件,以及在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中的另一者中的孔,所述第一构件可滑动地接合所述孔。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马亨德拉·拉贾卡纳安·苏布拉马尼安马诺兰江·卡纳卡拉杰
申请(专利权)人:克莱斯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