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柱并联避雷器,包括多个电阻片柱及两个短接片,每个电阻片柱由多片电阻片串联构成,其中一个短接片设置于多个电阻片柱的顶端并同时连接所有电阻片柱,另一个短接片设置于多个电阻片柱水位底端并同时连接所有电阻片柱,两个所述短接片将多个电阻片柱进行电气并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去掉短接片可以节省材料成本,减少组装难度,并且在分流试验时可以根据试验设备能力按照尽可能多的串联电阻片数进行试验,而且试验结果要严于实际工程需要,提高了安全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多柱并联避雷器,包括多个电阻片柱及两个短接片,每个电阻片柱由多片电阻片串联构成,其中一个短接片设置于多个电阻片柱的顶端并同时连接所有电阻片柱,另一个短接片设置于多个电阻片柱水位底端并同时连接所有电阻片柱,两个所述短接片将多个电阻片柱进行电气并联。本技术去掉短接片可以节省材料成本,减少组装难度,并且在分流试验时可以根据试验设备能力按照尽可能多的串联电阻片数进行试验,而且试验结果要严于实际工程需要,提高了安全性。【专利说明】 一种多柱并联避雷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过电压保护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800kV直流输变电系统设备过电压保护的空心复合外套式多柱并联避雷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增长迅速,而我国水力电力资源主要集中于中西部,需要通过远距离、大容量的“西电东送”、“南北护供”等工程进行调节,因此需要发展特高压输电工程。特高压输电工程包括高压直流和特高压直流输电两种形式。±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中间无落点可将大量电力直送大负荷中心、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远、节省输电架线走廊等优点。现有技术中,避雷器通常共有3柱电阻片柱并联,每柱由6片电阻片串联。在第一片电阻片的上端有一短接片将3柱电阻片柱进行电气并联,在第二片电阻片的下端有一短接片将3柱电阻片柱进行电气并联,在第四片电阻片的下端有一短接片将3柱电阻片柱进行电气并联,在第六片电阻片的下端有一短接片将3柱电阻片柱进行电气并联。此种做法增加了组装难度、材料成本及试验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并联电阻片柱分流特性的可靠性、多柱电阻片柱进行分流提高直流避雷器的安全性的多柱并联避雷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柱并联避雷器,包括多个电阻片柱及两个短接片,每个电阻片柱由多片电阻片串联构成,其中一个短接片设置于多个电阻片柱的顶端并同时连接所有电阻片柱,另一个短接片设置于多个电阻片柱水位底端并同时连接所有电阻片柱,两个所述短接片将多个电阻片柱进行电气并联。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电阻片柱的数量为2个至5个。进一步,所述电阻片柱的数量为三个。进一步,每个电阻片柱中电阻片的数量为6片至60片。进一步,每个电阻片柱包括六片电阻片。进一步,所述电阻片为非线性金属氧化物电阻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节省材料成本,减少组装难度;分流试验时可以根据试验设备能力按照尽可能多的串联电阻片数进行试验,而且试验结果要严于实际工程需要,提高了安全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进行分流试验时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电阻片柱,2、电阻片,3、短接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进行分流试验时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一种多柱并联避雷器,包括多个电阻片柱I及两个短接片3,每个电阻片柱由多片电阻片2串联构成,其中一个短接片3设置于多个电阻片柱I的顶端并同时连接所有电阻片柱1,另一个短接片3设置于多个电阻片柱I水位底端并同时连接所有电阻片柱1,两个所述短接片3将多个电阻片柱I进行电气并联。所述电阻片柱I的数量为2个至5个。所述电阻片柱I的数量为三个。每个电阻片柱I中电阻片2的数量为6片至60片。每个电阻片柱I包括六片电阻片2。所述电阻片2为非线性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当并联电阻片柱数量越少、串联电阻片数量越多时,分流特性的控制越好实现;相反的,当并联电阻片柱数量越多、串联电阻片数越少时,分流特性控制越难。对于固定的串并联结构,实际组装按照图1进行,由于试验设备的能力影响,分流试验按照图2进行,最终的分流试验结果要严于实际工程使用需求,从而也增加了安全性。分流试验过程如下:分三次进行分流试验。第一次分流试验:每柱的序号1、2电阻片串联,然后第一柱到第三柱并联,对并联电阻片柱施加一冲击电流,测量通过每柱电阻片柱的电流大小,并计算三柱之间的电流不均匀系数。第二次分流试验:每柱的序号3、4电阻片串联,然后第一柱到第三柱并联,对并联电阻片柱施加一冲击电流,测量通过每柱电阻片柱的电流大小,并计算三柱之间的电流不均匀系数。第三次分流试验:每柱的序号5、6电阻片串联,然后第一柱到第三柱并联,对并联电阻片柱施加一冲击电流,测量通过每柱电阻片柱的电流大小,并计算三柱之间的电流不均匀系数。最后取三次分流试验结果中的最大值作为三柱电阻片柱之间的最大不均匀系数。中间无短接片是为了实现电阻片柱之间的分流控制,中间无短接片时,分流试验可以对整个并联阀片进行试验,克服了中间有短接片时,分流试验时必须对串联上的每一段进行时的约束性,更利于因条件实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多柱并联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阻片柱(I)及两个短接片(3),每个电阻片柱由多片电阻片(2)串联构成,其中一个短接片(3)设置于多个电阻片柱(I)的顶端并同时连接所有电阻片柱(1),另一个短接片(3)设置于多个电阻片柱(I)水位底端并同时连接所有电阻片柱(1),两个所述短接片(3)将多个电阻片柱(I)进行电气并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柱并联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片柱(I)的数量为2个至5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柱并联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片柱(I)的数量为三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柱并联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电阻片柱(I)中电阻片(2)的数量为6片至60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柱并联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电阻片柱(I)包括六片电阻片(2)。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多柱并联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片(2)为非线性金属氧化物电阻片。【文档编号】H01C7/12GK203812668SQ201420048973【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4日 【专利技术者】赵大翠, 宋继军, 千叶智基, 李明刚, 袁素梅, 李金欣 申请人: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柱并联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阻片柱(1)及两个短接片(3),每个电阻片柱由多片电阻片(2)串联构成,其中一个短接片(3)设置于多个电阻片柱(1)的顶端并同时连接所有电阻片柱(1),另一个短接片(3)设置于多个电阻片柱(1)水位底端并同时连接所有电阻片柱(1),两个所述短接片(3)将多个电阻片柱(1)进行电气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大翠,宋继军,千叶智基,李明刚,袁素梅,李金欣,
申请(专利权)人: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