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杀菌剂领域,涉及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N-1,2-二取代乙基缬氨酰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取代基R1、R2、n具有说明书中给出的定义,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通式(I)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专门为其制备所开发的中间体以及其在防治植物病害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二取代乙基缬氨酰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及应用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杀菌剂领域,涉及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N-1,2-二取代乙基缬氨酰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取代基R1、R2、n具有说明书中给出的定义,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通式(I)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专门为其制备所开发的中间体以及其在防治植物病害的应用。【专利说明】—种N-1, 2- 二取代乙基缬氨酰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领域,特别涉及N-1,2-二取代乙基缬氨酰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及其作为杀菌剂应用。
技术介绍
在农业生产中,经常受到虫、草、菌等有害生物的危害而引起粮食减产甚至绝产。卵菌纲病原菌是农业上一类重要的病原菌,寄主范围广,包括蔬菜、水果、花卉、林木、棉、麻、油等各种作物。卵菌植物病原菌对寄主植物的破坏性强、危害性大、潜育期短、再侵染频繁,因而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内,病菌可四处传播侵染,并难以控制,从而导致农林业上的严重的损失。缬氨酰胺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类防治植物卵菌病害的结构新颖的杀菌剂,其作用机制与原来治疗卵菌纲的苯基酰胺类杀菌剂不同。该类杀菌剂于上世纪90年代末由拜耳公司开发并投入使用,并且与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杀菌剂无交互抗药性。原料简单,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其降解产物对环境友好。该杀菌剂的使用对治理由苯酰胺类杀菌剂的不合理使用而导致的诸多抗性病原菌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缬氨酰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近年来引起了世界各大农化公司的高度关注,纷纷投入巨资用于该类杀菌剂的研发。近期开发研制的缬氨酰胺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主要包括异丙菌胺(Dutzmann, Pflanzenschutz Nachrichten Bayer, 1999, 52(1): 15-32)、苯噻菌胺(Reuveni,Eur J Plant Pathol, 2003, 109:243-251)、异苯噻菌胺(Miyakeetal,JP 08325235,2005)和Valiphenal (Gisietal, Modern Crop Protection Compounds, 2007:651-671)。【权利要求】1.具有如下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卜.可接受的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 R1为氢1、甲基、乙基、块丙基; R2为氢、甲基、乙基、卤素、甲氧基; η 是 O、I 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化合物选自: N-(1-(3,4- 二甲氧基苯基)-2-对氟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酉先胺; N-(1-(3,4- 二甲氧基苯基)-2-邻氟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酉先胺; N-(1-(3,4- 二甲氧基苯基)-2-对氯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酉先胺; N-(1-(3,4- 二甲氧基苯基)-2-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羰基胺基丁酰胺;N-(1-(3,4- 二甲氧基苯基)-2-对甲基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酰胺; N-(1-(3,4-二甲氧基苯基)_2_间甲基苯氧基乙基)-3_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酰胺; N-(1-(3,4- 二甲氧基苯基)-2-对甲氧基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酰胺;N-(1-(3, 4- 二甲氧基苯基)-2-邻甲氧基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酰胺; N- (1- (4-羟基-3-甲氧基苯基-2-邻氟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酰胺; N-(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对氟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羰基胺基丁酰胺; N-(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对氯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羰基胺基丁酰胺; N-(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羰基胺基丁酰胺; N-(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对甲基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羰基胺基丁酰胺; N-(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对甲氧基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羰基胺基丁酰胺; N-(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邻甲氧基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羰基胺基丁酰胺; N- (1- (4-块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2-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酰胺; N- (1- (4-块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2-对氟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酰胺; N- (1- (4-块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2-邻氟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酰胺; N- (1- (4-块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2-对氯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酰胺; N-(1-(4-炔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2-对甲基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羰基胺基丁酰胺; N-(1-(4-炔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2-对甲氧基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羰基胺基丁酰胺; N-(1-(4-炔丙氧基-3-甲氧基苯基-2-邻甲氧基苯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羰基胺基丁酰胺; N-(1-(3,4- 二甲氧基苯基)-2-苄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羰基胺基丁酰胺;N-(1-(3, 4- 二甲氧基苯基)-2-对甲基节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酰胺; N-(1-(3, 4- 二甲氧基苯基)-2-邻氟节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酸胺; N- (1- (3, 4- 二甲氧基苯基)-2-间氟节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酸胺; N- (1- (3, 4- 二甲氧基苯基)-2-对氟节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酸胺;N-(1-(3, 4- 二甲氧基苯基)-2-对氯节氧基乙基)-3-甲基-2-异丙氧基擬基胺基丁酸胺。4.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香草乙酮在二氯甲烷中在碱的作用下与烷基化试剂反应得到化合物(2);化合物(2)在乙酸乙酯中经过溴化铜溴化反应得到化合物(3);化合物(3)在丙酮中在无水碳酸钾的作用下与式(II)所示的苯酚反应得到化合物(4);化合物(4)在乙醇中先后加入盐酸羟胺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化合物(5);化合物(5)溶解在乙醇中,加入10% Pd/C、浓盐酸,通入氢气还原得到化合物(6) ^fNaOH用水溶解,加入L-缬氨酸,搅拌均匀,低温下条件下将氯甲酸异丙酯滴加到反应液中,滴毕升至室温,继续搅拌至反应完全,有机溶剂洗涤一次,稀酸调PH到酸性,有机溶剂萃取,干燥,脱溶得化合物(9);将化合物(9)用THF溶解,低温条件下加入碱和氯甲酸乙酯,该条件下搅拌至反应完全,将化合物(6)用THF溶解,滴加到反应液中,滴毕升至室温,继续搅拌,脱溶,乙醇重结晶得化合物(10),反应路线如下: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如下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 R1是氢、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卤代C1‑6烷基、卤代C1‑6烷氧基、卤代C2‑6烯基、卤代C2‑6炔基、苄基,所述苄基苯环上的氢任选被1‑5个选自卤素、羟基、氰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卤代C1‑6烷基、卤代C1‑6烷氧基、卤代C2‑6烯基、卤代C2‑6炔基的取代基取代; R2是任选1‑5个取代基,选自氢、羟基、氰基、卤素、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卤代C1‑6烷基、卤代C1‑6烷氧基、卤代C2‑6烯基、卤代C2‑6炔基、苄氧基、苯基,所述苄氧基和苯基苯环上的氢任选被1‑5个选自卤素、羟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卤代C1‑6烷基、卤代C1‑6烷氧基、卤代C2‑6烯基、卤代C2‑6炔基的取代基取代; n是0至5的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卫光,寇俊杰,王志鹏,于淑晶,王红学,边强,鞠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