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端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88543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飞机油箱惰化技术,涉及对飞机油箱惰化系统中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端头结构的改进。包括一个圆筒形的筒体(1)和位于筒体(1)内孔中的中空纤维丝束(2);其特征在于:有一个丝束端头组件,它由环氧树脂端头(4)、挡圈(5)和密封圈(6)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端头结构的改进方案,能适应我国中空纤维丝束涂层处理工艺的需要,解决了我国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的研制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飞机油箱惰化技术,涉及对飞机油箱惰化系统中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端头结构的改进。包括一个圆筒形的筒体(1)和位于筒体(1)内孔中的中空纤维丝束(2);其特征在于:有一个丝束端头组件,它由环氧树脂端头(4)、挡圈(5)和密封圈(6)组成。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端头结构的改进方案,能适应我国中空纤维丝束涂层处理工艺的需要,解决了我国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的研制难题。【专利说明】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端头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飞机油箱惰化技术,涉及对飞机油箱惰化系统中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端头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的作用是:分离空气中的氮气用于油箱惰化。目前的一种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的端头结构参见图1。它由圆筒形的筒体1、位于筒体I内孔中的中空纤维丝束2和环氧树脂端头3组成。在中空纤维丝束2的端头处、中空纤维丝之间通过环氧树脂粘接为整体。环氧树脂端头3的内环面与中空纤维丝束2的端头处通过环氧树脂粘接为整体。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由于环氧树脂端头3的外径大于筒体I的孔径,而中空纤维丝束2的两端均有环氧树脂端头3,使中空纤维丝束2在端头封装后无法从筒体I中取出。由于中空纤维丝束2需要进行中空纤维丝表面涂层处理,国外的做法是:先对中空纤维丝进行表面涂层处理,然后将中空纤维丝组成丝束2,将中空纤维丝束2装入筒体I内进行环氧树脂端头3的封装。而我国尚没有能力对中空纤维单丝进行涂层处理,只能在封装成中空纤维丝束后才能进行整个丝束的表面涂层处理。而国外对中空纤维单丝的表面涂层处理方法处于保密状态,而目前的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的端头结构在先封装端头后无法装入筒体I内,不适于我国中空纤维丝束进行表面涂层处理工艺的需要,成为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研制的难题。另外,当中空纤维丝束2的活性消失后,只能更换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造成筒体I的报废,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端头结构的改进方案,以便适应我国中空纤维丝束涂层处理工艺的需要,解决我国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的研制难题。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便于更换中空纤维丝束,以便延长筒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的使用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端头结构,包括一个圆筒形的筒体I和位于筒体I内孔中的中空纤维丝束2,在中空纤维丝束2的端头处、中空纤维丝之间通过环氧树脂粘接为整体;其特征在于:有一个丝束端头组件,它由环氧树脂端头4、挡圈5和密封圈6组成;环氧树脂端头4是一个圆环,它的内环面与中空纤维丝束2的端头处通过环氧树脂粘接为整体,环氧树脂端头4的外径与筒体I的内孔间隙配合,在环氧树脂端头4的外圆柱面上有一个环形的挡圈槽,在挡圈槽的内侧有一个环形的密封槽,环氧树脂端头4靠近筒体I的内端插入筒体I的端口内,挡圈5安装在挡圈槽内,挡圈5的内表面与筒体I的端面贴合,密封圈6安装在密封槽内将环氧树脂端头4和筒体I内孔之间的间隙密封。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提出了一种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端头结构的改进方案,能适应我国中空纤维丝束涂层处理工艺的需要,解决了我国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的研制难题。此外,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方便地更换中空纤维丝束,延长了筒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的使用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目前国外的一种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端头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2,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端头结构,包括一个圆筒形的筒体I和位于筒体I内孔中的中空纤维丝束2,在中空纤维丝束2的端头处、中空纤维丝之间通过环氧树脂粘接为整体;其特征在于:有一个丝束端头组件,它由环氧树脂端头4、挡圈5和密封圈6组成;环氧树脂端头4是一个圆环,它的内环面与中空纤维丝束2的端头处通过环氧树脂粘接为整体,环氧树脂端头4的外径与筒体I的内孔间隙配合,在环氧树脂端头4的外圆柱面上有一个环形的挡圈槽,在挡圈槽的内侧有一个环形的密封槽,环氧树脂端头4靠近筒体I的内端插入筒体I的端口内,挡圈5安装在挡圈槽内,挡圈5的内表面与筒体I的端面贴合,密封圈6安装在密封槽内将环氧树脂端头4和筒体I内孔之间的间隙密封。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中空纤维单丝两端通过环氧树脂粘接成为带有环氧树脂端头4的丝束,然后对丝束进行表面涂层处理,在处理好丝束的装环氧树脂端头4上密封圈6,再丝束装入筒体I中,采用挡圈5固定。需要拆卸时,取出挡圈5,抽出中空纤维丝束,取下密封圈6,然后可以更换新的中空纤维丝束。【权利要求】1.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端头结构,包括一个圆筒形的筒体(1)和位于筒体(1)内孔中的中空纤维丝束(2),在中空纤维丝束(2)的端头处、中空纤维丝之间通过环氧树脂粘接为整体;其特征在于:有一个丝束端头组件,它由环氧树脂端头(4)、挡圈(5)和密封圈(6)组成;环氧树脂端头(4)是一个圆环,它的内环面与中空纤维丝束(2)的端头处通过环氧树脂粘接为整体,环氧树脂端头(4)的外径与筒体(1)的内孔间隙配合,在环氧树脂端头(4)的外圆柱面上有一个环形的挡圈槽,在挡圈槽的内侧有一个环形的密封槽,环氧树脂端头(4)靠近筒体(1)的内端插入筒体(1)的端口内,挡圈(5)安装在挡圈槽内,挡圈(5)的内表面与筒体(1)的端面贴合,密封圈(6)安装在密封槽内将环氧树脂端头(4)和筒体(1)内孔之间的间隙密封。【文档编号】B01D53/22GK104014245SQ201410189248【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专利技术者】赵宏韬, 蒋东升, 李春睦, 郑玉田, 黄雪飞 申请人:合肥江航飞机装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器端头结构,包括一个圆筒形的筒体(1)和位于筒体(1)内孔中的中空纤维丝束(2),在中空纤维丝束(2)的端头处、中空纤维丝之间通过环氧树脂粘接为整体;其特征在于:有一个丝束端头组件,它由环氧树脂端头(4)、挡圈(5)和密封圈(6)组成;环氧树脂端头(4)是一个圆环,它的内环面与中空纤维丝束(2)的端头处通过环氧树脂粘接为整体,环氧树脂端头(4)的外径与筒体(1)的内孔间隙配合,在环氧树脂端头(4)的外圆柱面上有一个环形的挡圈槽,在挡圈槽的内侧有一个环形的密封槽,环氧树脂端头(4)靠近筒体(1)的内端插入筒体(1)的端口内,挡圈(5)安装在挡圈槽内,挡圈(5)的内表面与筒体(1)的端面贴合,密封圈(6)安装在密封槽内将环氧树脂端头(4)和筒体(1)内孔之间的间隙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韬蒋东升李春睦郑玉田黄雪飞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江航飞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