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MS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压力成形方法及压力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8489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1:51
提供一种在伴随着板状工件的拉深的压力成形中、能够使丢弃拉深对应部变窄而大幅地提高材料成品率、能够有效地消除因冲头形状的截面实际长度差带来的应变、通过较高的成形稳定性能够对压力成形物效率良好地赋予较高的拉伸刚性的手段。当一边用由一对夹持部件(3a、3b)构成的多台压料圈(3)约束板状工件(P1)的周边部、一边随着从周边侧的延展而在冲头(11)与冲模(21)之间加压时,在从板状工件(P1)接触在冲头(11)的成形面(10)上到被加压的过程中,使各压料圈(3)向加压方向变位而使板状工件(P1)重合到冲头(11)的成形面(10)上,接着使各压料圈(3)向外侧方向变位而使板状工件(P1)延展,在加压结束后,将各压料圈(3)沿着反加压方向变位而使压力成形物(P1)从冲头(11)脱离,进而,在使两夹持部件(3a、3b)分离而将压力成形物(P)取出后,使两夹持部件(3a、3b)向内侧方向变位,将两夹持部件(3a、3b)向板状工件(P1)约束前的初始位置送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在伴随着板状工件的拉深的压力成形中、能够使丢弃拉深对应部变窄而大幅地提高材料成品率、能够有效地消除因冲头形状的截面实际长度差带来的应变、通过较高的成形稳定性能够对压力成形物效率良好地赋予较高的拉伸刚性的手段。当一边用由一对夹持部件(3a、3b)构成的多台压料圈(3)约束板状工件(P1)的周边部、一边随着从周边侧的延展而在冲头(11)与冲模(21)之间加压时,在从板状工件(P1)接触在冲头(11)的成形面(10)上到被加压的过程中,使各压料圈(3)向加压方向变位而使板状工件(P1)重合到冲头(11)的成形面(10)上,接着使各压料圈(3)向外侧方向变位而使板状工件(P1)延展,在加压结束后,将各压料圈(3)沿着反加压方向变位而使压力成形物(P1)从冲头(11)脱离,进而,在使两夹持部件(3a、3b)分离而将压力成形物(P)取出后,使两夹持部件(3a、3b)向内侧方向变位,将两夹持部件(3a、3b)向板状工件(P1)约束前的初始位置送回。【专利说明】压力成形方法及压力成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来制作例如汽车的车身面板等被要求较高的拉伸刚性的压力成形物的压力成形方法及压力成形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从由金属薄板构成的板状工件制作汽车的车身面板等压力成形物的方法,广泛使用称作张拉工作方法的拉深压力成形法。该拉深压力成形法例如如图12所示,用固定在压头80上的冲模81的外周夹持部82、与受缓冲销83弹力支承的压料圈84之间将板状工件Pl的周边部夹紧约束,将该约束状态的板状工件Pl —边通过来自周边侧的拉伸进行拉深,一边用冲模81与固定在基座85上的冲头86之间加压,由此做成需要形状的压力成形物P。另外,压料圈84由包围冲头86的环形的一体物构成。此外,在图中冲模81为位于上侧的可动模,但也有与图示上下关系相反的结构、或使冲头86为可动模的结构。通过这样的拉深压力成形法得到的压力成形物P例如如图13中概略表示那样,为丢弃拉深部B及夹持部C围绕产品部A的周围的形状,在丢弃拉深部B中,包括对应于冲头86的成形面86a的周缘部86b即与倾斜周壁部86c〔参照图12 (a)〕的边界部分的弯曲部E,并且为了提高夹持力,一般在夹持部C上形成由冲模81的外周夹持部82与压料圈84的夹持面上的凹凸嵌合形成的槽形G。另外,产品部A及丢弃拉深部B通过成形时的拉伸作用,此外夹持部C也通过槽形G的形成,分别从图12 (a)所示的板状工件Pl的产品对应部Al、丢弃拉深对应部B1、夹持对应部Cl延展。并且,压力成形物P的丢弃拉深部B及夹持部C由于最终从产品部A切离除去,所以从材料成品率的观点看优选的是使产品对应部分占板状工件Pl的比例变大。然而,由于夹持对应部Cl在确保成形时的约束力方面需要一定的宽度,所以为了提高材料成品率而需要使板状工件Pl的丢弃拉深对应部BI变窄。另一方面,作为压力成形物P为了得到高品质,在成形时加强产品部A的延展而带来较高的拉伸刚性变得重要。但是,在使冲头86的成形面86a的周缘部86b的弯曲变强而使倾斜周壁部86c的相对于加压轴方向的角度变小的情况下,丢弃拉深部B处的拉伸变大,相应地能够使板状工件Pl的丢弃拉深对应部BI的区域变小,另一方面,由于通过弯曲较强的周缘部86b使材料的向周边侧的移动阻力变大,所以产品部A处的延展变得不充分,不能赋予较高的拉伸刚性。此外相反,如果使该成形面86a的周缘部86b的弯曲变弱而使倾斜周壁部86c的上述角度变大,则弯曲较弱的周缘部86b处的材料的移动阻力变小,所以能够将产品部A充分地延展而赋予较高的拉伸刚性,但必须使板状工件Pl上的丢弃拉深对应部BI的区域变大,相应地材料成品率变差。因而,在以往的一般的拉深压力成形中,有使材料成品率提高和对压力成形物赋予较高的拉伸刚性在方法上相互相反而不能兼顾的问题。所以,提出了一些作为拉伸成形或拉伸压力成形而用压料圈夹持约束板状工件的周边部、通过压料圈的外侧滑动部预先使该约束的板状工件延展后、用冲头与冲模之间夹紧而加压的方式(例如专利文献I?3)。在这些提案方式中,通过将由压料圈对板状工件的夹持位置设定在与冲头的成形面的周缘部接近的位置,能够使该板状工件上的丢弃拉深对应部变窄而提高材料成品率、并且能够对压力成形物赋予较高的拉伸刚性。专利文献1:实公昭51 — 15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开平6 - 57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许第34106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如上述提案那样预先使板状工件延展后用冲头与冲模间加压的方式还没有达到实际被采用。作为其主要原因,有下述致命性的问题:如果如提案方式那样预先使板状工件延展,则成为在成形前使成形容许量减少,所以在成形时没有对截面实际长度较长的部位供给材料而发生成形不良。即,在冲头的成形面上存在部分性的凹凸部的情况下,随着加压的进展,在该凹凸部和其附近因截面实际长度差造成的材料的过量或不足而发生应变,但因成形前的延展而材料移动变得不自由,应变及残留应力增大,由此不能避免产生尺寸精度及面品质的恶化、还有成为材料不足的部分处的破裂(裂纹)等。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从板状工件制作汽车的车身面板等压力成形物时、能够使该板状工件上的丢弃拉深对应部变得非常窄而大幅地提高材料成品率、而且能够有效地消除因冲头形状的截面实际长度差带来的应变、通过良好的成形稳定性、能够不发生破裂或损伤而得到具有较高的拉伸刚性及面品质的高品质的压力成形物的压力成形方法及压力成形装置。 如果将用来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赋予附图标记表示,则有关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的压力成形方法,在一边将板状工件Pl的周边部用相互独立的多台压料圈3……约束、一边在冲头11与冲模21之间加压时,将该板状工件Pl从周边侧拉伸而使其延展,其特征在于,作为各压料圈3,使用由一对夹持部件3a、3b构成的结构,所述一对夹持部件3a、3b能够接触分离地对置配置且用相互间将板状工件Pl的周边部夹紧;在从由这些压料圈3……约束的板状工件Pl接触在冲头11的成形面10上到在该冲头11与冲模21之间被加压的过程中,进行下述至少两阶段的变位操作:使各压料圈3沿着加压轴方向Y变位而使板状工件Pl重合在冲头11的成形面10上,接着使各压料圈3向外侧方向变位而使板状工件Pl延展;在加压结束后将各压料圈3沿着反加压轴方向变位而使压力成形物Pl从冲头11的成形面10脱离,进而,在将该压料圈3的两夹持部件3a、3b分离后或者在其分离后将压力成形物P取出后,使两夹持部件3a、3b向内侧方向变位,将两夹持部件3a、3b向板状工件Pl约束前的初始位置送回。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在上述技术方案I的压力成形方法中,构成为,在通过冲模侧21的动作进行的成形过程中,从板状工件Pl周边部的约束到该板状工件Pl重合到冲头11的成形面10上,使各压料圈3与冲模21 —体地沿着加压轴方向变位,接着到成形结束为止通过冲模21的动作力使各压料圈3向上述外侧方向变位。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在上述技术方案I的压力成形方法中,构成为,从由压料圈3……约束的板状工件Pl接触在冲头11的成形面10上到在该冲头11与冲模21之间被加压的过程中的变位操作通过下述3个阶段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成形方法,在一边将板状工件的周边部用相互独立的多台压料圈约束、一边在冲头与冲模之间加压时,将该板状工件从周边侧拉伸而使其延展,其特征在于,作为各压料圈,使用由一对夹持部件构成的结构,所述一对夹持部件能够接触分离地对置配置且用相互间将板状工件的周边部夹紧;在从由这些压料圈约束的板状工件接触在冲头的成形面上到在该冲头与冲模之间被加压的过程中,进行下述至少两阶段的变位操作:使各压料圈沿着加压轴方向变位而使板状工件重合在冲头的成形面上,接着使各压料圈向外侧方向变位而使板状工件延展;在加压结束后将各压料圈沿着反加压轴方向变位而使压力成形物从冲头的成形面脱离,进而在将该压料圈的两夹持部件分离后或者在其分离后将压力成形物取出后,使两夹持部件向内侧方向变位,将两夹持部件向板状工件约束前的初始位置送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胜间秀人森泉宗次
申请(专利权)人:MS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