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8451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当在回旋室的2个部位分离灰尘时,能够对这2个部位都施加充分的回旋力,从而提高捕集性能的电动吸尘器。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入口体(1);电动鼓风机(53);旋风除尘部(10),其配置在吸入口体(1)与电动鼓风机(53)之间,具备流入口(11)、回旋室(12)和排出口体(15)。排出口体(15)的侧壁由圆筒网部(15b)和圆锥网部(15a)构成。回旋室(12)的侧壁由圆筒部(12b)和圆锥部(12a)构成。电动吸尘器还具备:零级开口部(113),通过使圆筒部(12b)的一部分开口而形成该零级开口部(113);一级开口部(13),通过使圆锥部(12a)的一部分开口而形成该一级开口部(13);零级集尘室(114),其借助零级开口部(113)与回旋室(12)相连通;一级集尘室(14),其借助一级开口部(13)与回旋室(12)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吸尘器本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0/006484、国际申请日为2010年11月4日、国家申请号为201080056293.5、专利技术名称为“电动吸尘器”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吸尘器,特别是具有旋风分离装置的电动吸尘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该种电动吸尘器,例如公知如下装置:“该装置具有外壳,该外壳具备含微粒子的流体的引进部件和净化后的流体的排出部件,该装置具有使流入流体产生一级涡流的部件,且上述外壳具备:分离区域,其包括分别与微粒子的收集部件相连结的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连结部件,其使上述第二分离室内产生二级涡流,该装置利用施加于不同重量的微粒子的惯性力的差,将微粒子分离到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2–503541号公报(摘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技术中,用于排出外壳(供微粒子回旋的回旋室)内的空气的流出口沿轴线方向开设于外壳,所以气流以较大的轴线方向的速度向回旋室流入,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不能对由第一分离室分离的灰尘和由第二分离室分离的灰尘均施加充分的回旋力,离心力不足而使捕集性能下降。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当在回旋室的2个部位分离灰尘时,能够对这2个部位都施加充分的回旋力,从而能够提高捕集性能。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入口体,其自外部吸入含尘空气;电动鼓风机(blower),其产生吸气的动作;旋风除尘部,其配置在上述吸入口体与上述电动鼓风机之间,具备流入口、回旋室和排出口体,该旋风除尘部使自上述流入口流入的含尘空气在上述回旋室内回旋,在分离了尘土后自排出口体排气。上述排出口体的侧壁由具有多个孔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圆筒体和具有多个孔的大致圆锥形状的圆锥体构成,上述回旋室的侧壁由大致圆筒形状的圆筒部和大致圆锥形状的圆锥部构成。电动吸尘器还具备:第1开口部,通过使上述回旋室的圆筒部的一部分开口而形成该第1开口部;第2开口部,通过使上述回旋室的圆锥部的一部分开口而形成该第2开口部;第1集尘室(dustcase),其借助上述第1开口部与上述回旋室相连通;第2集尘室,其借助上述第2开口部与上述回旋室相连通。专利技术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通过采用了上述结构,能够将灰尘高效地离心分离而分别捕集到第1集尘室和第2集尘室中。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5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吸尘器主体5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吸尘器主体5的b–b剖视图。图5是表示作为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5的主要部分的旋风集尘装置5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旋风集尘装置50的主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旋风集尘装置50的后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旋风集尘装置50的俯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1中的图7的A–A向剖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1中的图7的B–B向剖视图。图11是实施方式1中的图8的C–C向剖视图。图12是实施方式1中的图7的D–D向剖视图。图13是实施方式1中的图7的E–E向剖视图。图14是实施方式1中的图7的F–F向剖视图。图15是实施方式1中的旋风集尘装置50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实施方式2中的图7的E–E向剖视图。图17是实施方式2中的图7的D–D向剖视图。图18是实施方式2中的图7的A–A向局部剖视图。图19是实施方式2中的图7的A–A向局部剖视图。图20是实施方式2中的图7的A–A向局部剖视图。图21是实施方式2中的图7的A–A向局部剖视图。图22是不符合实施方式2的、图7的A–A向局部剖视图。图23是不符合实施方式2的、图7的A–A向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整体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电动吸尘器100包括吸入口体1、吸引管2、连接管3、软管4和旋风式的吸尘器主体5。吸入口体1吸入地面上的尘土和含尘空气。笔直的圆筒状的吸引管2的一端与吸入口体1的出口侧相连接。在吸引管2的另一端设有把手2a,且连接有中途弯折了一些的连接管3的一端。具有挠性的波纹状的软管4的一端与连接管3的另一端相连接。此外,吸尘器主体5与软管4的另一端相连接。吸入口体1、吸引管2、连接管3和软管4构成供含尘空气自吸尘器主体5外流入到吸尘器主体5的内部的流通路的一部分。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5的俯视图。另外,图3是图2所示的吸尘器主体5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吸尘器主体5的b–b剖视图。如图2~图4所示,电动吸尘器100的吸尘器主体5包括吸入风路49、旋风集尘装置50、排气风路51、过滤器52、电动鼓风机53和排气口54。除此之外,吸尘器主体5在后部具有车轮55和未图示的卷线部等。旋风集尘装置50包括旋风除尘部10和与该旋风除尘部10并列设置的第二旋风除尘部20。另外,旋风除尘部10包括流入口11、回旋室12、零级(zero-order)集尘室114、一级(first-order)集尘室14和排出口体15。第二旋风除尘部20包括第二流入口21、第二回旋室22、二级(second-order)集尘室24和第二排出口25。另外,该一级集尘室14和二级集尘室24形成为1个壳体零件。另外,零级集尘室114、一级集尘室14和二级集尘室24的下端部的开口部为由集尘室盖31开闭的结构。在旋风除尘部10的上部设有连通排出口体15和第二流入口21的中间风路32。此外,在第二旋风除尘部20的上部与第二排出口25连续地设有排气风路51。由此,自吸尘器主体5外流入的空气在依次通过了吸入风路49、流入口11、回旋室12、排出口体15、中间风路32、第二流入口21、第二回旋室22和第二排出口25后,经过由排气风路51、过滤器52、电动鼓风机53和排气口54构成的排气路径,排出到吸尘器主体5外。图5是表示作为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5的主要部分的旋风集尘装置50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旋风集尘装置50的主视图,图7是旋风集尘装置50的后视图,图8是旋风集尘装置50的俯视图。另外,图9是图7的A–A向剖视图,图10是图7的B–B向剖视图,图11是图8的C–C向剖视图,图12是图7的D–D向剖视图,图13是图7的E–E向剖视图,图14是图7的F–F向剖视图。另外,图15是旋风集尘装置50的分解立体图。接下来,使用图5~图15说明旋风集尘装置50的结构。电动吸尘器100的旋风集尘装置50如上所述,包括旋风除尘部10和与该旋风除尘部10并列设置的第二旋风除尘部20。另外,在旋风除尘部10的上部设有中间风路32,该中间风路32与设在第二旋风除尘部20的上部的第二流入口21连续地相连接。另外,第二旋风除尘部20具有旋风除尘部10同等以上的分离性能。如上所述,在旋风除尘部10的下游位置设置有第二旋风除尘部20,因此,第二旋风除尘部20能够捕集未能利用旋风除尘部10完全捕集到的灰尘,进一步净化自电动吸尘器排出的空气。旋风除尘部10包括:流入口11,其自吸入风路49引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动吸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入口体,其自外部吸入含尘空气;吸尘器主体,其配置有产生吸气的电动鼓风机;旋风集尘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旋风除尘部,该旋风除尘部设置在所述吸入口体与所述电动鼓风机之间,具备流入口、回旋室和集尘室,从所述吸入口体吸入的含尘空气流入所述流入口,所述回旋室使从所述流入口吸入的含尘空气回旋,所述集尘室捕集由所述回旋室分离出的尘土;吸入风路,其设于所述吸尘器主体,将从所述吸入口体流入的含尘空气吸入到所述旋风集尘装置;所述吸入风路设置在所述旋风集尘装置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09.11.06 JP 2009-254915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入口体,其自外部吸入含尘空气;吸尘器主体,其配置有产生吸气的电动鼓风机;旋风集尘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旋风除尘部,该旋风除尘部设置在所述吸入口体与所述电动鼓风机之间,具备流入口、回旋室和集尘室,从所述吸入口体吸入的含尘空气自所述电动鼓风机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刚志小前草太星崎润一郎小林朋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家用机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