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车头高压油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8183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4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车头高压油管,包括一油管主体和固定于所述油管主体两端的连接螺母;所述油管主体包括一内管和一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还包括两卡片和两紧固螺套;所述卡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两端部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连接螺母的一端套设紧固于所述外管的端部;所述内管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所述紧固螺套固定于所述连接螺母内。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强度车头高压油管,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好,防泄漏能力强,强度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车头高压油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油管,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车头高压油管。
技术介绍
高压油管是连接喷油器和高压油泵之间的一种零部件,是柴油机、汽油机等上的一种关键零部件,被广泛用于船舶、汽车等行业。随着我国逐步成为船舶强国及汽车大国,高压油管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放大。高压油管的工作压力非常高,一般都在1000bar-2000bar之间,高压油管在工作时燃油压力呈周期性的波动,加上柴油机运行时的剧烈振动,这样高压油管本身也要承受剧烈振动,因此要求高压油管两端的密封面在工作时能保证密封,高压油管本身能承受较强的振动。高压油管管材普遍采用适宜冷拔成形的低碳、低合金管线钢生产,如10钢,20钢,以及ST52.4等。通过冷拔强化和后续适当的热处理来保证管材获得适当的强度和塑性。按照其所处的工艺状态,分为冷拔态(BK)、冷拔去应力退火态(BKS)、冷拨正火态(NBK)、冷拔退火态(GBK)。但现有的车头高压油管仍然具有强度较弱,高压油管密封面容易挤压变形,容易出现燃油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强度车头高压油管,其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好,防泄漏能力强,强度高的特点。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的一种高强度车头高压油管,包括一油管主体和固定于所述油管主体两端的连接螺母;所述油管主体包括一内管和一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还包括两卡片和两紧固螺套;所述卡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两端部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连接螺母的一端套设紧固于所述外管的端部;所述内管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所述紧固螺套固定于所述连接螺母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一密封圈,所述连接螺母与所述外管的连接处形成一密封槽,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外管外并设置于所述密封槽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紧固螺套的一端形成与所述连接螺母内壁配合的贴合面;且所述紧固螺套通过所述贴合面与所述连接螺母紧密贴合。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管的端部形成大小范围为57°?59°的第一倒角。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管第一倒角内侧形成30°的第二倒角。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管和所述紧固螺套形成相互配合的左旋细牙螺纹,并通过所述左旋细牙螺纹螺接紧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紧固螺套与所述内管通过乐泰胶粘结锁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管材质采用30CrMo。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内管和外管的双层结构的采用,实现了油管主体的双重防漏效果,使得即使内管破裂后,管内液体也会被限制在外管内不会自油管主体内流出。卡片的采用使得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均匀的间隙,从而减小内管震动对外管的影响,同时从内管渗漏的液体也可在间隙中流动。两紧固螺套的采用,保证了内管与连接螺母的有效固定,同时防止了自内管端部入口溢出的液体从连接螺母与外管的连接端漏出。密封圈的采用保证了油管主体内的液体不会自连接螺母与外管的连接端漏出。贴合面的采用使得紧固螺套与连接螺母紧密贴合,进一步加强了连接螺母与外管的连接端的密封性。内管的端部形成大小范围为57°~59°的第一倒角,保证了内管端部与其连接的高压油泵和高压燃油喷嘴之类设备的紧密贴合。乐泰胶的采用加强了紧固螺套与内管间的密封性。内管材质采用30CrMo从而加强了油管主体的总体强度,使得油管不易破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强度车头高压油管一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高强度车头高压油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种高强度车头高压油管,包括一油管主体和固定于油管主体两端的连接螺母3 ;油管主体包括一内管I和一外管2,外管2套设于内管I外;还包括两卡片4和两紧固螺套5 ;卡片4分别设置于外管2的两端部与内管I之间;连接螺母3的一端套设紧固于外管2的端部;内管I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紧固螺套5固定于连接螺母3内。内管I材质采用30 CrMo,其屈服强度≥600MPa,抗拉强度≥800MPa,延伸率≥14%;内管I的端部呈锥面或球面。本实施例中,油管主体内径为2~5mm,外径为6~20mm。内管I和外管2的双层结构的采用,实现了油管主体的双重防漏效果,使得即使内管I破裂后,管内液体也会被限制在外管2内不会自油管主体内流出。卡片4的采用使得外管2和内管I之间形成均匀的间隙,从而减小内管I震动对外管2的影响,同时从内管I渗漏的液体也可在间隙中流动。两紧固螺套5的采用,保证了内管I与连接螺母5的有效固定,同时防止了自内管I端部入口溢出的液体从连接螺母3与外管2的连接端漏出。由于内管I采用30CrMo调质合金钢管,加强了内管I端部的硬度,提高了内管I端部的光洁度,具备了更好的密封效果,大大提高了高压油管的质量和使用的可靠性。还包括一密封圈6,本实施例中密封圈6采用O型密封圈;连接螺母3与外管2的连接处形成一密封槽,密封圈6套设于外管2外并设置于密封槽内。密封圈6的采用保证了油管主体内的液体不会自连接螺母与外管的连接端漏出。紧固螺套5的一端形成与连接螺母3内壁配合的贴合面;且紧固螺套5通过贴合面与连接螺母3紧密贴合。贴合面的采用使得紧固螺套5与连接螺母3紧密贴合,进一步加强了连接螺母3与外管2的连接端的密封性。内管I和紧固螺套5形成相互配合的左旋细牙螺纹,并通过左旋细牙螺纹螺接紧固。同时紧固螺套5与内管I通过乐泰胶粘结锁紧。乐泰胶的采用加强了紧固螺套与内管间的密封性。内管材质采用30CrMo从而加强了油管主体的总体强度,使得油管不易破裂。请参见图1、2,内管I的端部形成大小范围为57°?59°的第一倒角α。内管I第一倒角内侧形成30°的第二倒角β。而与其相连接的高压油泵和高压燃油之类设备的喷嘴锥面多设计为60°,从而保证了内管I的端部与与其相连接的高压油泵和高压燃油之类设备的喷嘴的连接密闭性。内管I的端部形成大小范围为57°?59°的第一倒角,保证了内管I端部与其连接的高压油泵和高压燃油喷嘴之类设备的紧密贴合。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车头高压油管,包括一油管主体和固定于所述油管主体两端的连接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主体包括一内管和一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还包括两卡片和两紧固螺套;所述卡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两端部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连接螺母的一端套设紧固于所述外管的端部;所述内管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所述紧固螺套固定于所述连接螺母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车头高压油管,包括一油管主体和固定于所述油管主体两端的连接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主体包括一内管和一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还包括两卡片和两紧固螺套;所述卡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两端部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连接螺母的一端套设紧固于所述外管的端部;所述内管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所述紧固螺套固定于所述连接螺母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车头高压油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密封圈,所述连接螺母与所述外管的连接处形成一密封槽,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外管外并设置于所述密封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车头高压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套的一端形成与所述连接螺母内壁配合的贴合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银杨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和船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