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低能耗的被褥烘干装置,输送带贯穿烘干箱体内烘干单元的烘干腔室和冷却区的冷却腔室;烘干单元的结构包括:输送带下方的烘干腔室内设置有出风槽,出风槽与烘干腔室外侧的循环风道相连通,循环风道顶部的循环风机使循环风道内的空气经加热器加热后不断向烘干风道内流动,烘干风道的出风口向下正对着输送带,烘干腔室内除湿风道顶部的除湿风机使得除湿风道内的湿气不断从除湿管的排气口中排出;冷却腔室的底部与冷却腔室外侧的热风回用风道相连通,热风回用风道顶部的热风回用风机使得热风回用风道内的空气不断向烘干腔室内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被褥烘干装置
[0001 ] 本技术涉及被褥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被褥烘干装置广泛用于宾馆、医院、学校、大型洗衣房等场所。但目前常用的被褥烘干装置结构复杂,不仅烘干效率低,而且能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能耗低的被褥烘干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被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烘干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其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烘干箱体内依次设置有烘干区和带冷却腔室的冷却区,烘干区内设置有若干相互独立、且分别带有烘干腔室的烘干单元,用于输送被褥的、具有透气性的输送带贯穿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的各烘干腔室和冷却腔室,被褥由输送带从进料口输送通过烘干区内各烘干腔室和冷却区的冷却腔室后从出料口输出;每个烘干单元的结构包括:在烘干腔室的外侧设置有独立的循环风道,输送带下方的烘干腔室内设置有出风槽,出风槽与循环风道的底部相连通,在循环风道内设置有加热器,循环风道顶部的烘干箱体上连通设置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烘干腔室内的烘干风道相连通、且不断使循环风道内的空气经加热器加热后向烘干风道内流动,烘干风道的出风口位于输送带的上方、并正对着输送带,在烘干腔室内还设置有除湿风道,除湿风道的底部设置有除湿口,除湿口位于烘干风道出风口外侧的上方,除湿风道顶部的烘干箱体上连通设置有除湿风机,除湿风机的出风口与带排气口的排湿管相连通、并使得除湿风道内的湿气不断从除湿管的排气口中排出;在冷却区内冷却腔室的外侧还设置有独立的热风回用风道,输送带下方的冷却腔室的底部与热风回用风道相连通,热风回用风道顶部的烘干箱体上连通设置有热风回用风机,热风回用风机的出风口与冷却腔室相邻的烘干腔室相连通、并不断使热风回用风道内的空气向与冷却腔室相邻的烘干腔室内流动。进一步地,前述的被褥烘干装置,其中,烘干区内沿被褥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两个烘干单元。进一步地,前述的被褥烘干装置,其中,延伸至进料口外侧的输送带形成被褥上料区,延伸至出料口外侧的输送带形成被褥出料区。进一步地,前述的被褥烘干装置,其中,所述的烘干风道呈由上至下不断扩大的喇叭筒形。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高效快速地进行被褥烘干工作,并通过将冷却被褥后、温度升高的空气鼓入烘干腔室,从而大大降低了烘干的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被褥烘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后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被褥烘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A剖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B-B剖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被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1,烘干箱体I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 2,其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 3,在进料口 2与出料口 3之间的烘干箱体I内依次设置有烘干区和带冷却腔室4的冷却区,烘干区内设置有若干相互独立、且分别带有烘干腔室51的烘干单元5,本实施例中烘干箱体I内沿着被褥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了两个烘干单元5,用于输送被褥、具有透气性的输送带18贯穿进料口 2和出料口 3之间的各烘干腔室51和冷却腔室4,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可在输送带18上设置通孔或者直接采用镂空的编织型输送带即可保证输送带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进料口 2和出料口 3还起到分别给烘干腔室51和冷却腔室4补风的作用。被褥7由输送带18从进料口 2输送通过烘干区内各烘干腔室51和冷却区的冷却腔室4后从出料口 3输出。此外,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被褥7的上料和下料,延伸至进料口 2外侧的输送带18形成被褥上料区61,延伸至出料口 3外侧的输送带18形成被褥出料区62。每个烘干单元5的结构包括:在烘干腔室51的外侧设置有独立的循环风道9,输送带18下方的烘干腔室51内设置有出风槽8,出风槽8与循环风道9的底部相连通,在循环风道9内设置有加热器10,循环风道9顶部的烘干箱体I上连通设置有循环风机11,循环风机11的出风口与贯通至烘干腔室51内的烘干风道12相连通、且不断使循环风道9内的空气经加热器10加热后向烘干风道12内流动,烘干风道12的出风口 121位于输送带18的上方、并正对着输送带18,为了使得由加热器10加热后的空气能更好地吹向输送带18上的被褥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烘干风道12呈由上至下不断扩大的喇叭筒形,且出风口 121的横向直径与被褥7的宽度相适应,本实施例中每个烘干腔室51内沿被褥7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两个烘干风道12,即一个循环风机11与两个烘干风道12相连通。在烘干腔室51内还设置有除湿风道13,除湿风道13的底部设置有除湿口 131,除湿口 131位于烘干风道12的出风口 121外侧的上方,除湿风道13顶部的烘干箱体I上设置有除湿风机14,除湿风机14的出风口与带有排气口 151的排湿管15相连通、并使得除湿风道13内的湿气不断从除湿管15的排气口 151中排出;在冷却区内冷却腔室4的外侧还设置有独立的热风回用风道16,冷却腔室4的底部与热风回用风道16相连通,热风回用风道16顶部的烘干箱体I上连通设置有热风回用风机17,热风回用风机17的出风口与冷却腔室4相邻的烘干腔室相连通、并不断使热风回用风道16内的空气向与冷却腔室4相邻的烘干腔室内流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输送带18的输送下,需要烘干的被褥7从被褥上料区61通过进料口 2依次进入到两个烘干单元5的烘干腔室51内,下面以一个烘干单元5为例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在循环风机11的作用下,经加热器10加热后形成的高温空气进入烘干风道12内,并从烘干风道12的出风口 121吹出,从而对输送带上的被褥7进行烘干,高温空气穿过被褥7和输送带18上的通孔进入出风槽8内,再从出风槽8进入循环风道9内,然后再经加热器10加热后进入烘干风道12内、并从烘干风道12的出风口 121吹出,上述空气不断循环从而不断对输送带上的被褥7进行烘干;在除湿风机14的作用下,烘干腔室51内产生的带有湿气的空气不断从除湿口 131进入除湿风道13内,并不断从除湿管15的排气口 151中排出。被褥7依次通过两个烘干腔室51后被完全烘干,烘干后的被褥7被输送至冷却区的冷却腔室4中,在热风回用风机17的作用下,烘干箱体I外的室温空气从出料口 3进入到冷却腔室4内,并穿过高温被褥,从而对烘干后的高温被褥7进行冷却,与被褥7进行热交换后的、温度升高的空气穿过输送带18上的通孔后从热风回用风道16进入与冷却腔室4相邻的烘干腔室中,这一方面起到了给烘干腔室补风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使得带有热量的空气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起到了降低能耗的作用。冷却后的被褥7在输送带18的输送下输出至出料区62。上述工作过程不断循环,从而不断对被褥进行高效快速地烘干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被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其特征在于:烘干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其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烘干箱体内依次设置有烘干区和带冷却腔室的冷却区,烘干区内设置有若干相互独立、且分别带有烘干腔室的烘干单元, 用于输送被褥的、具有透气性的输送带贯穿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的各烘干腔室和冷却腔室,被褥由输送带从进料口输送通过烘干区内各烘干腔室和冷却区的冷却腔室后从出料口输出;每个烘干单元的结构包括:在烘干腔室的外侧设置有独立的循环风道,输送带下方的烘干腔室内设置有出风槽,出风槽与循环风道的底部相连通,在循环风道内设置有加热器,循环风道顶部的烘干箱体上连通设置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烘干腔室内的烘干风道相连通、且不断使循环风道内的空气经加热器加热后向烘干风道内流动,烘干风道的出风口位于输送带的上方、并正对着输送带,在烘干腔室内还设置有除湿风道,除湿风道的底部设置有除湿口,除湿口位于烘干风道出风口外侧的上方,除湿风道顶部的烘干箱体上连通设置有除湿风机,除湿风机的出风口与带排气口的排湿管相连通、并使得除湿风道内的湿气不断从除湿管的排气口中排出;在冷却区内冷却腔室的外侧还设置有独立的热风回用风道,输送带下方的冷却腔室的底部与热风回用风道相连通,热风回用风道顶部的烘干箱体上连通设置有热风回用风机,热风回用风机的出风口与冷却腔室相邻的烘干腔室相连通、并不断使热风回用风道内的空气向与冷却腔室相邻的烘干腔室内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1.被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其特征在于:烘干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其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烘干箱体内依次设置有烘干区和带冷却腔室的冷却区,烘干区内设置有若干相互独立、且分别带有烘干腔室的烘干单元,用于输送被褥的、具有透气性的输送带贯穿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的各烘干腔室和冷却腔室,被褥由输送带从进料口输送通过烘干区内各烘干腔室和冷却区的冷却腔室后从出料口输出;每个烘干单元的结构包括:在烘干腔室的外侧设置有独立的循环风道,输送带下方的烘干腔室内设置有出风槽,出风槽与循环风道的底部相连通,在循环风道内设置有加热器,循环风道顶部的烘干箱体上连通设置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烘干腔室内的烘干风道相连通、且不断使循环风道内的空气经加热器加热后向烘干风道内流动,烘干风道的出风口位于输送带的上方、并正对着输送带,在烘干腔室内还设置有除湿风道,除湿风道的底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沈刚,陈婕妤,陈宏,冯宇,黄军,倪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