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作业的升降设备,包括:用于载人载物的机厢;位于机厢正下方由地面支架和多种钢丝绳尾绳盘组成的停靠平台;与铁塔可拆卸连接的工作绳悬吊梁;一端悬挂于工作绳悬吊梁上另一端卷绕于钢丝绳尾绳盘上的工作钢丝绳;电动机;由提升装置、电动机和工作钢丝绳构成用于提升机厢的提升系统,提升装置内部的压紧轮与工作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用于提升机厢;内设有用于对升降设备进行操作控制并处理控制信号的电气机构的电气控制箱;由遥控信号处理装置与遥控器组成的遥控装置,遥控信号处理装置集成于电气控制箱内。该升降设备不仅适应野外作业环境,结构简单,成本较小,而且安装运输操作都很方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设备
本技术涉及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施工阶段的升降设备。
技术介绍
架空输电线路,是指用绝缘子将输电导线固定在直立于地面的杆塔上以传输电能的输电线路。自建国以来,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行业人员登高绝大部分依靠人力,无论是低电压等级的水泥杆,还是高电压等级的铁塔和钢管塔,人力登高是业内的普遍现象。但是,随着我国电网建设迅速发展,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大范围建设,这一情况出现了变化。特高压铁塔一般高度均在百米以上,并且大量采用钢管塔。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和质检人员需几十或上百次地上下攀爬平均高度在100米以上的铁塔,还需要携带重量较大的作业工器具,从而使得登高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体力消耗巨大,降低了工效,并且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风险。目前,国内对于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登高机械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开展多年,大跨越铁塔一般会安装井式电梯或者攀爬机,近来,一种轻型载人登塔装备已经研制成功,并且得到初步应用。以上设备主要应用于输电线路运行阶段。此外,对于架空输电线路在施工阶段的载人升降设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主要为轨道式升降设备。轨道式升降设备由轨道、机厢、供电系统、提升系统、安全系统和操作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轨道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制作,一般每2-3米为一段标准节,各节连续安装于输电铁塔上,组成了标准的轨道;机厢一般采用轻型的金属材料制作;提升系统由电动机与附属装置组成,根据供电方式的不同,电动机可能采用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安全系统主要包括限速和防坠的安全设施,以及故障情况下的手动操作机构等;操作控制系统集成了电气控制装置,主要用来处理各种信号,并且为人工操作设备提供了界面;供电可采用蓄电池,也可采用民用电源,采用蓄电池可以避免采用大量电缆,使得设备结构较为简单,但蓄电池往往难以持久工作,采用民用电源则供电稳定,但需要接入电源,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虽然,轨道式升降设备为工作人员在架空输电线路的施工阶段提供了载人升降设备,但是,轨道式升降设备存在着一些缺点:首先,输电铁塔以及在输电铁塔上安装的轨道均需要有较高的强度,同时,安装要求较高,每一节轨道的安装均需安装到位,不容许出现错误,否则会对设备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如果铁塔构件的空隙较大,则需要规格较大、强度较高的轨道,其次,轨道式升降设备的部件相对较多,导致运输量较大,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维护工作量较大;并且,轨道会产生较大的挡风面积,使得铁塔侧向风压受力加大,同时,由于升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轨道将重力、启动提升力量全部加在铁塔的部件上,这使得铁塔的安全性受到影响;此外,轨道需采用高强度材料,整机部件较多,使得费用较高,成本较大。从而可见,轨道式升降设备存在着安装要求高、安装时间长和成本高等问题,并且对铁塔的安全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这些使得其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总之,国内目前的架空输电线路行业仍然没有针对施工作业的适应野外作业环境、安装运输操作方便、安全成熟同时结构简单的机械化登高设备。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适应野外作业环境、安装运输操作方便、安全成熟同时结构简单的机械化登高设备,以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行业中的施工作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设备,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行业中的施工作业,不仅适应野外作业环境,而且结构简单,安装运输操作方便,为架空输电线路行业中的施工作业提供了一种安全成熟的吊篮式机械化登高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设备,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行业中的施工作业,包括:用于载人载物的机厢;由地面支架和多种钢丝绳尾绳盘组成的停靠平台,所述停靠平台位于所述机厢的正下方;与铁塔可拆卸连接的工作绳悬吊梁;一端悬挂于所述工作绳悬吊梁上另一端卷绕于所述钢丝绳尾绳盘上的工作钢丝绳;电动机;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工作钢丝绳构成用于提升所述机厢的提升系统,所述提升装置内部的压紧轮与所述工作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用于提升所述机厢;电气控制箱,所述电气控制箱内设有用于对所述升降设备进行操作控制并处理控制信号的电气机构;由遥控信号处理装置与遥控器组成的遥控装置,所述遥控信号处理装置集成于所述电气控制箱内。优选地,在上述升降设备中,所述机厢包括厢体、悬吊杆、平台底座、安全围栏、安全门和安全踏板,并根据模块化组装结构进行组装。优选地,在上述升降设备中,所述厢体的顶端采用透明玻璃钢制作,所述机厢中其余部分采用防锈金属制作。优选地,在上述升降设备中,还包括安全系统,所述安全系统包括摆臂防倾斜安全锁、离心触发式安全锁、安全钢丝绳和安全绳悬吊梁,所述安全绳悬吊梁与铁塔可拆卸连接,所述安全钢丝绳一端悬挂于所述安全绳悬吊梁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离心触发式安全锁并卷绕于所述钢丝绳尾绳盘上,所述工作钢丝绳对所述摆臂防倾斜安全锁的转动臂一端的钢丝绳靠轮产生压力。优选地,在上述升降设备中,所述安全系统还包括用于为所述机厢导向的导向钢丝绳,所述导向钢丝绳一端悬挂于所述工作绳悬吊梁上,另一端卷绕于所述钢丝绳尾绳盘上。优选地,在上述升降设备中,所述工作钢丝绳、所述安全钢丝绳和所述导向钢丝绳均采用航空钢丝绳。优选地,在上述升降设备中,所述安全绳悬吊梁与所述工作绳悬吊梁独立设置,并且均采用通用设计。优选地,在上述升降设备中,还包括蓄电池和充电装置,正是由于采用蓄电池的创新思路以及配套的蓄电池研究成果,使得升降设备结构得到良好的优化。优选地,在上述升降设备中,所述蓄电池和所述充电装置均集成于所述机厢上。优选地,在上述升降设备中,电气装置的连接处均采取拔插式设计和防水设计。常规升降设备采用双吊点悬挂方式,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设备根据作业环境要求,设计为单吊点,从而简化了设备,提高了效率。并且,以往输电线路行业内所用升降设备采用轨道形式,安装周期长、成本大,而本升降设备采用专用钢丝绳作为工作钢丝绳,利用提升装置内部的压紧轮与工作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驱动提升。此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设备同时具有厢内操控和地面遥控的两种操作方式,适应于载人、载物等多种工作模式。从而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设备,不仅结构简单,维护工作量小,而且部件相对较少,从而运输量较小,费用较低,成本较小。该升降设备安装时,只需要一处牢固可靠的安装位置,可以在铁塔的多个位置安装,但安装在主材上较为安全牢靠,安装相比轨道式升降设备简便。当将升降设备悬吊于铁塔的施工孔或节点上,这些位置的受力在铁塔设计之时已经给予了考虑,所以不会对铁塔带来额外的受力,对铁塔安全性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设备能够满足特高压输电线路高塔的施工登高需要,是一种适合输电线路野外施工作业、安装拆卸方便、操作简单、运输便利、成本较低的吊篮式载人升降设备,对于改变人力登高现状、改善施工人员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具有一定的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设备,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行业中的施工作业,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载人载物的机厢(16);由地面支架和多种钢丝绳尾绳盘组成的停靠平台(11),所述停靠平台(11)位于所述机厢(16)的正下方;与铁塔可拆卸连接的工作绳悬吊梁(2);一端悬挂于所述工作绳悬吊梁(2)上另一端卷绕于所述钢丝绳尾绳盘上的工作钢丝绳(4);电动机(7);提升装置(13),所述提升装置(13)、所述电动机(7)和所述工作钢丝绳(4)构成用于提升所述机厢(16)的提升系统,所述提升装置(13)内部的压紧轮与所述工作钢丝绳(4)之间的摩擦力用于提升所述机厢(16);电气控制箱(14),所述电气控制箱(14)内设有用于对所述升降设备进行操作控制并处理控制信号的电气机构;由遥控信号处理装置与遥控器组成的遥控装置,所述遥控信号处理装置集成于所述电气控制箱(1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设备,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行业中的施工作业,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载人载物的机厢(16); 由地面支架和多种钢丝绳尾绳盘组成的停靠平台(11),所述停靠平台(11)位于所述机厢(16)的正下方; 与铁塔可拆卸连接的工作绳悬吊梁(2); 一端悬挂于所述工作绳悬吊梁(2)上另一端卷绕于所述钢丝绳尾绳盘上的工作钢丝绳(4); 电动机(7); 提升装置(13),所述提升装置(13)、所述电动机(7)和所述工作钢丝绳(4)构成用于提升所述机厢(16)的提升系统,所述提升装置(13)内部的压紧轮与所述工作钢丝绳(4)之间的摩擦力用于提升所述机厢(16); 电气控制箱(14),所述电气控制箱(14)内设有用于对所述升降设备进行操作控制并处理控制信号的电气机构; 由遥控信号处理装置与遥控器组成的遥控装置,所述遥控信号处理装置集成于所述电气控制箱(1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厢(16)包括厢体、悬吊杆、平台底座、安全围栏、安全门和安全踏板,并根据模块化组装结构进行组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的顶端采用透明玻璃钢制作,所述机厢(16)中其余部分采用防锈金属制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系统,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豪,王力争,张甲雷,罗本壁,袁崇毅,张光辉,吕明,张晓亮,方伟,武廷军,肖峰,苗峰显,黄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上海三荣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