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纺布铺网机吸风板装置,包括风道板、针孔紊流板、左吸风板、中吸风板、右吸风板、吸风箱、铺网机、风板蜂窝孔、吸风阀和紊流丝;所述的风道板末端部位设置有针孔紊流板,所述针孔紊流板上设置有多层针孔,所述的吸风板设计成三块,分为左吸风板、中吸风板和右吸风板;所述左吸风板蜂窝孔径向右倾斜;所述右吸风板蜂窝孔径向左倾斜;所述中吸风板蜂窝孔径垂直设置;所述吸风板采用独立的吸风道与吸风阀;本新型铺网机吸风区域高效捕集、防止飞絮、增加横向交联,设计优化可以降低纤维丝径、增加纤维数量,提高产品的拒水效果以及柔软度,并增强非织造布的拉伸强度和顶破强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纺布铺网机吸风板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熔喷型或纺粘型无纺布制造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纺布铺网机吸风板装置。
技术介绍
1986年我国开始引进纺粘法生产技术和设备,纺粘生产线仅3条,年产3000吨,年产量仅占全国非织造布总产量的3%;2009年国内生产非织造布企业超过600家,生产线超过1000条,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拥有国内外各种牌号的纺粘生产线65条,设备的国产化为41.5%。总生产能力达20.28万吨。但技术水平与国外还有相当差距,设备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尤其是在纺丝速度、成网宽度、成网均匀度及纤维细度方面的差距还很大,有待于进一步提闻。纺粘法的优点是工艺流程短,产量高;产品机械性能好:强度大、断裂伸长大;产品厚度范围8.5g/m2--2000g/m2,适用面广泛;缺点是成网均匀度不及干法工艺,产品变换的灵活性较差。无纺布的制造是高聚物的熔体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喷丝孔形成长丝或短纤维,这些长丝或短纤维在移动的传送带上铺放形成连续的纤网,纤网随后经过加固而形成无纺布。为了保证纤维丝均匀铺网、超细纤维横向交替、不会产生牵伸飞絮,业界大致使用一定开孔率的圆孔钢板或者棱型钢板,置于铺网机成网帘的吸风区域,使得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吸风区域的网帘不会下陷,同时一定开孔率的圆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纤网能够吸附在成网帘上。技术专利CN202830419U,公开了一种无纺布成网机熔喷下吸风菱形格板,通过将一菱形格板铺盖在吸风区域的入口表面上,在生产无纺布时,菱形格板相比于传统的具有圆形网格的格板透气面积更大,它可以保证经过高速气流拉伸成型的超细纤维更加均匀集中地收集在接收装置的成网帘上。技术专利CN203021746U,公开了一种无纺布成网机熔喷设备的抽吸风机,通过对抽吸风机进行改型,增大抽吸风机功率和流量,以加大抽吸量;从而,能够减少在纤维牵伸过程中的飞絮,降低纤维丝径,增加纤维数量,提高产品的拒水效果以及柔软度,并增强熔喷法非织造布的拉伸强度和顶破强度。现有技术中,如上述二项专利所述,在铺网机吸风区域设置棱形网格与增加吸风机的功率与流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超细纤维丝的捕集、减少牵伸过程的飞絮、降低纤维丝径、增加 纤维数量;但是实际铺网机运行中,所述成网帘是处于平稳移动状态,吸风区域下方的棱形网格改善作用有限,圆形网格可以增加孔径或减小间距;对于增加吸风机的功率与流量,一方面是增加了动力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吸风机的有效作用距离有限,由于成网帘是单方向移动,所以在纤维丝束落网时,位于丝束两侧的纤维丝运动状态会有很大差别。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纺布铺网机吸风板装置,针对铺网机吸风装置和吸风板结构对无纺布成形及产品性能影响大,现有技术仍有待改善的问题,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一种吸风板结构和导风道结构,解决无纺布铺网机吸风区域高效捕集、防止飞絮、增加横向交联,进一步可以降低纤维丝径、增加纤维数量,提高产品的拒水效果以及柔软度,并增强非织造布的拉伸强度和顶破强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纺布铺网机吸风板装置,包括风道板、针孔紊流板、左吸风板、中吸风板、右吸风板、吸风箱、铺网机、风板蜂窝孔、吸风阀和紊流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机铺网机吸风板装置由成网帘上部结构与吸风结构组成;所述的成网帘上部结构是在正常的风道板末端部位设置有针孔紊流板,所述针孔紊流板上设置有多层针孔,所述针孔为超细圆孔,用于引入细流量的补风,通过风道板末端的针孔风,对分丝后的丝束产生紊乱与错流作用,因此使分丝后的丝束产生横向或斜向的扰动,增加丝束的交联数量。所述针孔紊流板上的针孔排列方式为:平行或错位设置;行间距为2 —12 ;所述针孔孔径为0.2—2.0 ;所述针孔倾角为±60度;所述的风帘下部结构是将吸风板设计成三块,分为左吸风板、中吸风板和右吸风板;所述的三块吸风板均由蜂窝状结构的金属或塑料孔板组成,所述的左吸风板蜂窝孔径向右倾斜,其倾斜角度为30— 60度;所述的右吸风板蜂窝孔径向左倾斜,其倾斜角度为30—60度;所述中吸风板蜂窝孔径垂直设置;所述三块吸风板的厚度相同,其厚度为10—60 ;所述三块吸风板的宽度与生产线宽度匹配。所述的左吸风板、中吸风板和右吸风板在吸风箱中均单独设置有吸风道和吸风阀,用于控制和调节各个吸风板上的吸风量。由于分丝后的丝束在成网帘上铺网后,是向卷绕机方向运动的,这样就使得丝束两侧的运动状态产生差异,也正因为如此,在控制丝束成网过程中,各个吸风区域的控制与调节才会有区别,现有技术使用相同的吸风区域捕集丝带不利于产品各项性能的提高。所述的吸风板孔设计采用蜂窝状结构,即有利于吸风面积的提高,也有利于对风向的调控;而增加蜂窝孔的厚度可以改善和提升吸风区域的有效作用距离,在不增加吸风机功率和吸风量的条件下,与左吸风板、中吸风板和右吸风板配合,分别调控三个吸风阀,可以有效的提升吸风区域捕集、防止飞絮、增加交联,降低纤维丝径、增加纤维数量的作用。本技术优化设计了吸风板结构,合理配置三块吸风板,与丝带平行分区配置,吸风效率高,有效作用距离长;本技术采取蜂窝孔结构的吸风板,左吸风板与右吸风板采用不同角度的蜂窝孔,吸风与分丝作用互相促进;本技术各个吸风板采用独立的吸风道与吸风阀,可以有效调控各个吸风区的风量;本技术设置了针孔紊流板,所述针孔紊流板上针孔的角度、位置、孔径、范围等参数,借助针孔微气流,在丝束即将沉网前形成紊流,侧吹气流使丝束做横向联动铺网;将直接影响对分丝区域的丝束产生紊流的程度,间接对最终成网的无纺布的各项性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技术成网帘上部结构与成网帘下部结构的配合与优化设计,使生产的无纺布铺网均匀,细度好,交替成网,有效防止飞丝飘散,获得高质量的无纺布产品。所述无纺布纤维丝径可达到0.01—0.03微米;所述蜂窝结构吸风板孔径为10 — 60 ;所述吸风板尺寸与相应的生产线无纺布幅宽相匹配;所述无纺布铺网机吸风板装置可应用于幅宽为1000— 3000的无纺布生产线;所述的吸风板为不锈钢材质、铝合金材质或塑料材质中的一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了吸风板的蜂窝状结构,并将吸风区域分为三组,二侧的吸风区域蜂窝孔为倾斜设置,二侧的蜂窝倾斜方向相对,因此对于整体分丝后和超细纤维具有高效的捕集作用;在接近成网帘上方的风道板上设置了针孔紊流板,在纤维丝接近网帘前产生相应的紊流,增加丝束的横向与斜向移位,在经过无纺布铺网机吸风区域高效捕集、完全防止了飞絮、增加了横向交联,进一步的设置了吸风区吸风板分别吸风通道和风时调节阀,从而可以有效的调节三个吸风板上的风量,控制各区不同的结构特性。综合设计与优化可以降低纤维丝径、增加纤维数量,提高产品的拒水效果以及柔软度,并增强非织造布的拉伸强度和顶破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纺布铺网机吸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料斗、螺杆挤出机、熔体计量泵、纺丝箱、丝束、侧吹冷却风、牵伸装置、风道板、针孔紊流板、左吸风板、中吸风板、右吸风板、吸风箱、铺网机、光辊、花辊、卷绕机、风板蜂窝孔、吸风阀和紊流丝;所述无纺机铺网机吸风板装置由成网帘上部结构与吸风结构组成;所述的成网帘上部结构是在正常的风道板末端部位设置有针孔紊流板,所述针孔紊流板上设置有多层针孔,所述针孔为超细圆孔,用于引入细流量的补风,通过风道板末端的针孔风,对分丝后的丝束产生紊乱与错流作用;风帘下部结构是将吸风板设计成三块,分为左吸风板、中吸风板和右吸风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纺布铺网机吸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料斗、螺杆挤出机、熔体计量泵、纺丝箱、丝束、侧吹冷却风、牵伸装置、风道板、针孔紊流板、左吸风板、中吸风板、右吸风板、吸风箱、铺网机、光辊、花辊、卷绕机、风板蜂窝孔、吸风阀和紊流丝;所述无纺机铺网机吸风板装置由成网帘上部结构与吸风结构组成;所述的成网帘上部结构是在正常的风道板末端部位设置有针孔紊流板,所述针孔紊流板上设置有多层针孔,所述针孔为超细圆孔,用于引入细流量的补风,通过风道板末端的针孔风,对分丝后的丝束产生紊乱与错流作用;风帘下部结构是将吸风板设计成三块,分为左吸风板、中吸风板和右吸风板。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克峰,周成喜,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三羊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