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茶叶提取物的微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0377114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3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茶叶提取物的微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微乳包括:茶叶提取物,0.1~8%;油相,30~70%;增效剂,0.05~0.5%;乳化剂,10~50%;助乳化剂,0~20%;水,1~5%;其中,所述的增效剂为抗坏血酸或/和枸橼酸;所述的茶叶提取物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或/和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微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含茶叶提取物的微乳,均一透明、性质稳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制备方法简单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茶叶提取物的微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乳化食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含茶叶提取物的微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EGCG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TFDG (茶黄素_3,3’ -双没食子酸酯)是茶叶中特征性单体成分,因其化学结构中具有较多邻位酚羟基0 3),因而具有很强的提供质子的能力,显示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此外,研究证实,EGCG和TFDG还具有显著的抗癌防癌、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突变、调节神经、抗衰老及改善肝功能等药理作用。但EGCG和TFDG极性较大,水溶性较强,难溶于油,且易受光、热、氧及pH影响,稳定性较差,生物利用度较低,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含油类产品中的应用和发挥更好的生理药理活性。中国专利文献CN102863478A公开了 “由水溶性茶多酚制备脂溶性茶多酚的方法”,其方法是采用酰化法对茶多酚进行化学改性,由于这些酰化产物尚未经过NMR,IR的验证,因此实际结构及每种组分的比例无法确定,产品实际为混合物,且制备中由于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将不可避免的带来溶剂残留问题,安全性亟待验证,同时,由于产品色泽、透明度、澄清度等问题,应用面较窄,尚不能在食用油中进行使用。中国专利文献CN101554192A和CN102580112A分别公开了 “一种茶叶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EGCG磷脂复合物的方法”,两种制备方法皆利用磷脂的两亲性(兼具亲水性和亲油性)特点,在一定反应体系中制备成茶叶提取物(或EGCG)磷脂复合物,以改善茶叶提取物(或EGCG)脂溶性,但是,由于茶叶提取物(或EGCG)和磷脂在光、热、氧或不同酸碱环境中皆不稳定,另外磷脂极易吸潮水解,将直接影响茶叶提取物(或EGCG)磷脂复合物的贮藏、运输及应用。因此,有必要研发新型高抗氧化性和生物利用度、性质稳定、均一透明、安全性好的油溶性茶叶提取物制备技术及产品。微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在适当比例下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低粘度、热力学稳定的油水混合体系,与乳液相比,微乳液的分散相质点半径更小,在介质中的分散性能更好,且稳定性能更好。将EGCG、TFDG制成微乳,能够较好的解决其油溶性、不稳定的问题,扩大其应用领域。在微乳的制备中,不同的原料选择、原料配比是影响微乳液制备是否成功以及微乳液质量的关键因素,另外,基于EGCG和TFDG易氧化的特点,如何保证微乳中EGCG和TFDG的稳定性也是制备茶叶提取物微乳所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茶叶提取物的微乳,均一透明、性质稳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一种含茶叶提取物的微乳,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茶叶提取物0.1~8% 油相30-70% 增效剂0.05~0.5% 乳化剂10-50% 助乳化剂0-20% 水I~5%;其中,所述的增效剂为抗坏血酸或/和枸橼酸;所述的茶叶提取物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或/和茶黄素-3,3’ -双没食子酸酯。本专利技术中,各原料按照上述配比能够制备得到透明均一的含茶叶提取物的微乳液。其中,在原料中,本专利技术利用抗坏血酸和枸橼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增效剂,能够保护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或/和茶黄素_3,3’ -双没食子酸酯(TFDG),提高EGCG、TFDG的稳定性。特别的,抗坏血酸和枸橼酸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大幅减少、降低EGCG、TFDG的氧化。微乳中增效剂的含量也会影响茶叶提取物的稳定性,增效剂含量过低、过高均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且若增效剂含量过高会导致微乳体系的酸度偏高,影响茶叶提取物的稳定性及其后续应用,优选的,微乳中,增效剂的质量百分数为0.3~0.4%。采用抗坏血酸和枸橼酸的混合物作为增效剂时,所述抗坏血酸和枸橼酸的质量比为I~3:1。该范围内,微乳液的pH基本为4~6,在该pH范围内,抗坏血酸和枸橼酸能够较好的发挥对EGCG、TFDG的保护作用,茶叶提取物在该酸性范围内更为稳定,优选的,所述抗坏血酸和枸橼酸的质量比为I~2:1,更优选为1:1。进一步优选的,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含茶叶提取物的微乳包括: 茶叶提取物0.8~8%油+I40 ~70% 增效剂0.25-0.5% 乳化剂20~45% 助乳化剂CM 5% 水1~5%. 在微乳的原料组成中,所述的油相为玉米油、葵花籽油、椰子油、棕榈油、三辛酸甘油酯、聚甘油蓖麻醇酯、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油酸乙酯、辛,葵酸甘油脂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的油相为油酸乙酯和辛,葵酸甘油脂的混合物,或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和辛,葵酸甘油脂的混合物。油相的极性影响微乳界面膜的稳定性,极性大的油会趋向界面膜移动,扰乱界面膜的排列,使得界面膜变得松散,导致体系不稳定。优选的两种油相(长链油和中链油)配比极性较为适中,因此能形成较大的微乳区域面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油酸乙酯和辛,葵酸甘油脂的质量比为0.3?0.7:1,所述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和辛,葵酸甘油脂的质量比为0.3?0.7:1。乳化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所述的乳化剂为Span40、Span60、Span80、吐温60、吐温80、大豆磷脂、蛋黄卵磷脂、氢化大豆磷脂、氢化蛋黄卵磷脂、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的乳化剂为大豆磷脂。助乳化剂能够改变乳化剂界面膜的自发曲率和弹性,从而改善活性组分在微乳液中的稳定性和增溶量。所述的助乳化剂可以为丙二醇、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无水乙醇、丙二醇单月桂酸酯、柠檬酸单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无水乙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微乳的制备方法,包括:(I)将茶叶提取物与水混合,溶解后加入增效剂;(2)将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混合,溶解后得复合乳化剂;(3)向所述的复合乳化剂中以2?lOOml/min的速度加入茶叶提取物水溶液,30?60°C搅拌,得乳化混合液;(4)向油相中加入所述的乳化混合液,40?70°C搅拌至溶液透明均一。步骤(3)中,所述搅拌的时间一般为0.5?3h,搅拌的速度一般为50?300r/min。步骤⑷中,所述搅拌的速度一般为500?1200r/min。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微乳在制备食品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含茶叶提取物的微乳可作为食品抗氧化剂或防腐剂应用于食用油、肉制品、烘焙食品或其他含油食品的制备中,亦可作为主要原料直接灌装成软胶囊开发成保健食品,其中食用油可以为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调和油等植物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本专利技术在食品体系范围内广泛筛选微乳剂处方,并采用合适的原料配比,能够制备得到透明均一的含茶叶提取物(EGCG、IFDG)的微乳液,有效解决了 EGCG、TFDG的脂溶性、稳定性差的问题,增强生物利用度,扩大茶叶提取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2)本专利技术在微乳剂处方中添加特定的增效剂,能够为EGCG、TFDG提供保护作用,从而保证其抗氧化性。(3)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条件温和,方法简单,可控性强,保证茶提取物微乳安全、有效、可控。(4)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微乳的载药量较高,可达8%,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微乳的用量,以避免引入其他过多的助剂,影响产品的品质。(5)本专利技术的微乳性质稳定,具有较强的抗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茶叶提取物的微乳,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其中,所述的增效剂为抗坏血酸或/和枸橼酸;所述的茶叶提取物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或/和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茶叶提取物的微乳,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含茶叶提取物的微乳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效剂为抗坏血酸和枸橼酸时,抗坏血酸和枸橼酸的质量比为I~3: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相为玉米油、葵花籽油、椰子油、棕榈油、油酸乙酯、三辛酸甘油酯、聚甘油蓖麻醇酯、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辛,葵酸甘油脂中的一种或几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相为油酸乙酯和辛,葵酸甘油脂的混合物,或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和辛,葵酸甘油脂的混合物。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为Span40、Span60、Span80、吐温60、吐温80、大豆磷脂、蛋黄卵磷脂、氢化大豆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伟张士康汪辉汪圣华朱跃进林梁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远圣茶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