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恰当地加热整个容器的电磁烹调用容器。电磁烹调用容器(1)具备:圆筒部(100);底部(105),该底部(105)堵塞圆筒部(100)的一端,并且,该底部(105)的厚度是能够将来自外部的热量传递到圆筒部(100)的内侧并能够从外部向圆筒部(100)本身传递热量的厚度;以及发热体(40),该发热体(40)被设置在底部(105)的外侧表面,并且该发热体(40)通过电磁感应而发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烹调用容器
本技术涉及使用陶瓷材料而构成的电磁烹调用容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有在窑业(陶瓷器)产品的底部外面形成薄膜金属覆膜层而构成的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器用砂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根据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器用砂锅,即使是不具有导电性的窑业产品,也能够作为电磁感应烹调器用容器来使用。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技术登录第3096191号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器用砂锅中,砂锅的底部的厚度薄,因此不能加热整个砂锅,而不能恰当地烹调贴近砂锅的底部的食物。例如,要煮出好吃的饭,需要通过恰当的升温过程而一气煮成。通常认为以摄氏60度左右对整体平均地加热会使整体甜度增大。因此,认为饭锅的结构为对周围整体一气加热的结构比较有效。这一点,在使用燃气火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底面的形状接近球面而使火易于蔓延,从而来满足这些条件。电磁烹调用容器则放置在作为平面的顶板上来加热,因此不得不对底面加热。在电磁烹调用容器中,以不锈钢的锅来煮饭的情况下,如果一开始就以强火煮,则一开始就从底部烧焦,煮出烧糊的饭。因此,不得不以弱火来煮,而不易煮出好吃的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恰当地加热整个容器的电磁烹调用容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烹调用容器,该电磁烹调用容器具备:圆筒部;底部,该底部堵塞圆筒部的一端,并且该底部的厚度是能够将来自外部的热量传递到圆筒部的内侧并能够从外部向圆筒部本身传递热量的厚度;以及发热体,该发热体被设置在底部的外侧表面,并且该发热体通过电磁感应而发热。根据本技术所涉及的电磁烹调用容器,能够恰当地加热整个容器。【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烹调用容器的上面图。图1⑶是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烹调用容器的侧面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烹调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烹调用容器的侧面的部分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烹调用容器的底面图。图5是表示底面的壁厚为IOmm的情况下的容器内的温度变化的图。图6是表示底面的壁厚为10_的情况下的容器内的温度变化的图。图7是表示底面的壁厚为4_的情况下的容器内的温度变化的图。图8是表示底面的壁厚为4_的情况下的容器内的温度变化的图。(符号说明)1、2电磁烹调用容器10、12容器主体20盖30把持部40、41发热体42低温区域44高温区域50露出部100圆筒部105底部 110弯曲部115脚部120空隙130手柄132凸部150凸部400第一圆环部405第二圆环部410第三圆环部【具体实施方式】[第I实施方式]图1(A)表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烹调用容器的上面图,图1(B)表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烹调用容器的侧面的剖面的一个例子。并且,图2表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烹调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面的一个例子。(电磁烹调用容器I的概要)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烹调用容器I是能够使用燃气灶、微波炉以及电磁烹调器(即IH(Induction Heating:感应加热)烹调器具)等来烹调食物的烹调用容器。电磁烹调用容器I的结构为:即使载置于电磁烹调器的平坦的顶板上来加热的情况下,也不仅能够加热电磁烹调用容器I的底部,而且也能够加热整个电磁烹调用容器I。据此,作为电磁烹调用容器I的一个例子,电磁烹调用容器I能够作为不受限于加热方法而能够煮出好吃的饭的煮饭用锅来使用。具体而言,电磁烹调用容器I具备一端开口的容器主体10、用于覆盖容器主体10的开口的玻璃制的盖20以及被设置在盖20的上部的中央附近的把持部30。更具体而言,电磁烹调用容器I具备实质上呈圆筒形状的圆筒部100 ;底部105,该底部105堵塞圆筒部100的一端,并且,该底部105的厚度是能够将来自外部的热量传递到圆筒部100的内侧并能够从外部向圆筒部100本身传递热量的厚度;发热体40,该发热体40被设置在底部105的外侧表面,并且该发热体40通过电磁感应而发热。容器主体10包含圆筒部100以及底部105而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烹调用容器I是容器主体10的深度比较深的器具,例如煮饭用的砂锅或锅,或者其他用途的锅或砂锅等。(电磁烹调用容器I的详细构成)容器主体10是容纳烹调材料以及水等的容器,大致呈圆筒形状。容器主体10具有大致平坦的底部105、从底部105的外缘向上方延伸的圆筒部100以及从圆筒部100的上端部向外突出的手柄130。并且,为了达到易于将来自底部105的热量传递到圆筒部100这一目的,容器主体10在底部105与圆筒部100之间的连接部分具有弯曲部110,弯取部110为圆弧形状即弯曲部110具有预先规定的曲率半径。而且,为了达到确保容器主体10的容量的同时在外观上体积小型化这一目的,圆筒部100的形状是圆筒部100的剖面直径朝向离开设置有底部105 —侧的方向渐渐变大的形状。并且,为了达到下述目的,底部105的厚度为预先规定的厚度(7mm?15mm),上述目的为:在底部105被加热的情况下,不仅从底部105向容器主体10的内部传递热量,而且将与从底部105向容器主体10的内部所传递的热量同等程度的热量传递到圆筒部100本身,以及抑制因为从底部105向容器主体10的内部传递热量占优势而不能恰当地烹调贴近底部105的食物(例如,烧焦、烧糊等)。例如,底部105的厚度t为:在煮2、3量杯米的情况下,厚度t为7mm到12mm以下,在煮5量杯以上的米的情况下,厚度t为IOmm到15mm。另外,I量杯的米约为120ml,约为150g。并且,底部105具有被设置在底部105的外缘并且使发热体40的表面与电磁烹调用容器I被设置的面之间产生空隙120的脚部115。从底部105的表面到脚部115的末端为止的高度即将电磁烹调用容器I设置在平坦的面的情况下的底部105与该平坦的面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发热体40不与该平坦的面接触的距离。例如,在将电磁烹调用容器I设置在平坦的面的情况下的底部105与该平坦的面之间的距离d被设定为Imm以上且为3mm以下的程度。据此,能够抑制因为发热体40过热而导致发热体40破损。在此,圆筒部100的轮廓形状为从底部105朝向盖20 —侧呈波形形状。例如,圆筒部100从底部105朝向盖20—侧具有以预先规定的间隔(举I个例子,例如Icm以上且2cm以下的程度的间隔)而形成的多个高低差。通过使圆筒部100的形状为包含多个高低差的形状,使容器主体10能够对来自横向方向的冲击发挥高强度。并且,因为容器主体10具有多个高低差,因此在用户以手接触容器主体10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手在容器主体10的表面滑动。容器主体10即圆筒部100以及底部105,使用构成具有耐热性的陶瓷器等的陶瓷材料来形成。并且,以陶瓷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10的容器侧面即圆筒部100,为了达到提高容器主体10内的保温性这一目的,作为一个例子,圆筒部100的厚度为7mm以上且为12mm以下的程度。在此,为了达到抑制因加热而导致底部105出现变形这一目的,作为陶瓷材料使用热收缩率低的陶瓷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烹调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烹调用容器具备: 圆筒部; 底部,所述底部堵塞所述圆筒部的一端,并且,所述底部的厚度是能够将来自外部的热量传递到所述圆筒部的内侧并能够从所述外部向所述圆筒部本身传递所述热量的厚度;以及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被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外侧表面,并且所述发热体通过电磁感应而发热。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07 JP 2013-0032511.一种电磁烹调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烹调用容器具备: 圆筒部; 底部,所述底部堵塞所述圆筒部的一端,并且,所述底部的厚度是能够将来自外部的热量传递到所述圆筒部的内侧并能够从所述外部向所述圆筒部本身传递所述热量的厚度;以及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被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外侧表面,并且所述发热体通过电磁感应而发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烹调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的厚度为7mm以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烹调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烹调用容器在所述底部与所述圆筒部的连接部分设置有具有预先规定的曲率半径的弯曲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烹调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部以及所述底部使用陶瓷材料而形成。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烹调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烹调用容器还在所述圆筒部以及所述底部的表面上具备使所述圆筒部以及所述底部的吸水率为0.1%以下的表面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烹调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部的剖面直径朝向离开设置有所述底部的一侧的方向渐渐变大。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烹调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部笃,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雷片贩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