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硝催化剂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7391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一种低温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硝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将锰盐与钴盐、铁盐或镍盐中的一种盐混溶于乙二醇中,在低温下滴加碳酸钠水溶液进行共沉淀,沉淀产物水洗烘干,空气煅烧,即可得到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低温人工诱导晶体分裂技术,添加钴、铁、镍离子中的一种,在锰离子沉淀晶体生长过程中诱使其发生晶体分裂。低温环境可确保分裂的晶体在生长的同时不发生团聚现象。分裂生长后的晶体经煅烧即可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将其用于催化脱硝反应可表现出优异的低温催化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原料易得,适于大规模生产且环境污染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材料科学领域,尤其涉及催化材料制备

技术介绍
氮氧化物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大气污染物,可以引发光化学烟雾、酸雨、温室效应等。对于固定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其有效的脱除方法之一就是用氨做还原剂,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生成无害的氮气和水,称为NH3-SCR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4NO — 4NH; — O-* —> 4N,,6H^O目前用于催化NH3-SCR反应的已商业化的催化剂为V205/Ti02,但它需要在300°(T400°C较高温度范围内才对该反应有催化效果。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只能将其放置在烟气脱硫装置及电除尘装置的上游,这就使催化剂暴露在高含硫高含尘的烟气中,对催化剂损害较大。因此,亟待开发在较低温度下具有高催化活性的NH3-SCR反应催化剂,使其可以放置在烟气脱硫装置及电除尘装置的下游,延长 催化剂的寿命。由于锰氧化物具有多种可变价态,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被还原及被氧化来完成催化循环,所以其在低温NH3-SCR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目前常用的锰基低温脱硝催化剂多为以锰氧化物为活性相的负载型催化剂,如Mn0x/Ti02[R.T.Yang, et al.App1.Catal.B 2003 , 44, 217]、MnOx/USY[R.T.Yang, et al.Catal.Lett.2003,87,67]等。将锰氧化物负载在载体上可以提高锰氧化物的分散度,从而提高其催化脱硝活性。文献中国专利CN1413765A提供一种氨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的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包含60%~95%的氧化铝载体和载于其上的以金属计0.5%~30%铜的氧化物和以金属计0.1%~10%锰的氧化物。该催化剂在NO——1008ppm, NH3——1015ppm, O2——4%,气体空速10000小时-1,反应温度150°(T350°C的条件下能显现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好的稳定性。文献中国专利CN103143346A公开了一种具有抗硫性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催化剂是以凹凸棒石为催化剂载体,在所述催化剂载体上负载活性组分氧化锰及助剂K、Mg或Ce的氧化物。该专利技术催化剂在烟气含有SO2 (体积浓度为0-800ppm)的工况下具有更高的SCR脱硝活性和稳定性,有效提高了 100°(T200°C温度窗口内催化剂抗SO2毒化的能力。文献中国专利CN102553572A提供了一种宽活性温度窗口的SCR催化剂,用于固定源和移动源脱硝。该催化剂以锐钛矿型二氧化态为载体,氧化铈和氧化物为活性组分,在200°(T500°C范围内,氮氧化物的脱除率达到90%以上,可用于如柴油车尾气NOx处理以及固定源燃煤电厂的脱硝装置。除了将锰氧化物负载在载体上来提高其催化脱硝活性外,研究表明[A.P.Alivisatos, et al.Nano Lett.2006, 6, 2701]在合成晶体的同时促使其发生晶体分裂,分裂后的晶体比表面积会增加。这为获得高比表面积的催化剂提供了一种合成途径。晶体分裂现象可在自然界的矿物晶体中发现,如黄锑矿及霰石。A.P.Alivisatos等合成了具有束状形貌的Bi2S3纳米材料,发现其形貌的形成遵循晶体分裂生长机理[A.P.Alivisatos, et al.Nano Lett.2006,6,2701]。随后,晶体分裂生长诱导的束状β -FeO (OH)纳米材料[K.Z.Chen, et al.J.Cryst.Growth 2007, 308,185]、束状 Sb2S3 [Τ.Thongtem, et al.J.Alloy.Compd.2001, 507, L38]、单晶分裂状的金红石TiO2 小球[S.Y.Dai, et al.Sol.Energy 2011, 85, 2697]及束状多分枝的 Zn2GeOi 纳米材料[Y.ZhouandZ.G.Zou, etal.J.Mater.Chem.2012,22,2033]都被相继报道。由于分裂生长的晶体比表面积较大,对于多相催化剂而言,比表面积越高,越利于其催化活性的提高,所以晶体分裂在合成多相催化剂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关于晶体分裂生长用于催化剂制备的专利鲜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合成高比表面积、优异低温脱硝活性的锰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特点在于通过向锰离子溶液中添加过渡金属铁、钴或镍的金属离子共沉淀,诱导沉淀产物发生晶体分裂生长,并且采用低温生长环境,抑制沉淀的团聚现象,最终分裂生长的晶体煅烧后可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催化脱硝活性的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包括如下步骤: (1)将金属钴盐、铁盐或镍盐中的一种与锰盐混合溶于乙二醇中,氮气气氛下磁力搅拌并逐渐降温至恒定低温,恒温保持30mirT60min,随后保持恒温、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水溶液缓慢滴加到上述溶液中,得到沉淀体系; (2)碳酸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得到的沉淀体系继续恒温磁力搅拌ltT2h,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过滤后烘干沉淀物; (3)将烘干后的沉淀物研磨,然后在空气气氛下煅烧,即得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所述步骤(I)中的金属钴盐、铁盐或镍盐及锰盐,为可溶于乙二醇的二价金属盐,例如钴盐可以为氯化钴、硝酸钴、乙酸钴等;铁盐可以为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等;镍盐可以为硫酸镍、氯化镍、乙酸镍等;锰盐可以为氯化锰、乙酸锰等。所述步骤(I)金属钴盐、铁盐或镍盐中的任意一种盐与锰盐的混合比例为摩尔比1:1?1:2。所述步骤(I)金属钴盐、铁盐或镍盐中的任意一种盐与锰盐混合后总金属盐在乙二醇中的浓度为0.15mol/L?0.50mol/L。所述步骤(I)磁力搅拌的情况下逐渐降温至恒定低温,恒定低温的温度范围为-10°(T0°C 之间。所述步骤(I)中碳酸钠水溶液中碳酸钠的浓度为0.15mol/L0.30 mol/L,合成所需的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合成中金属盐总投加量的2?3倍,碳酸钠水溶液滴加速度在0.03L/h?0.12L/h 之间。所述步骤(2)沉淀物烘干的温度在40°(T60°C之间。所述步骤(3)沉淀物煅烧的温度在400°(T450°C之间,煅烧时间为3tT5h。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用于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硝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将金属钴盐、铁盐或镍盐中的任意一种盐与锰盐的混合共沉淀后,最终制得的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是相同方法单独进行锰盐沉淀所得锰氧化物的2.6^4.7倍,并且在50°(T250°C较低温度范围内,其催化脱硝活性显著高于单一的锰氧化物催化剂。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及优势在于: (1)催化剂前驱体合成所用的二价金属钴盐、铁盐或镍盐及锰盐易得,适用范围广,能够溶于乙二醇即可; (2)采用乙二醇做溶剂,乙二醇在低温环境下粘度较大,可以抑制催化剂前驱体纳米颗粒发生团聚,同时乙二醇与水混合后的混合液有极好的抗低温冷冻性能,可以确保反应体系在低温环境下不发生凝固; (3)在合成过程中通过低温下共沉淀实现晶体分裂的生长模式,得到的催化剂前驱体不易团聚; (4)低温共沉淀得到的催化剂前驱体经空气气氛煅烧后得到的锰基复合氧化物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及优异的低温催化脱硝活性; (5)本专利技术方法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硝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金属钴盐、铁盐或镍盐中的一种与锰盐混合溶于乙二醇中,氮气气氛下磁力搅拌并逐渐降温至恒定低温,恒温保持30min~60min;随后保持恒温、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水溶液缓慢滴加到上述溶液中,得到沉淀;(2)碳酸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得到的沉淀体系继续恒温磁力搅拌1h~2h,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过滤后烘干沉淀物;(3)将烘干后的沉淀物研磨、空气气氛下煅烧,即得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硝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金属钴盐、铁盐或镍盐中的一种与锰盐混合溶于乙二醇中,氮气气氛下磁力搅拌并逐渐降温至恒定低温,恒温保持30mirT60min ;随后保持恒温、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水溶液缓慢滴加到上述溶液中,得到沉淀; (2)碳酸钠水溶液滴加完毕后,得到的沉淀体系继续恒温磁力搅拌ltT2h,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过滤后烘干沉淀物; (3)将烘干后的沉淀物研磨、空气气氛下煅烧,即得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硝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提及的金属盐采用可溶于乙二醇并且相互间不发生反应的二价金属盐;其中采用的锰盐包括氯化锰或乙酸锰,钴盐包括氯化钴、硝酸钴或乙酸钴;铁盐包括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或硝酸亚铁;镍盐包括硫酸镍、氯化镍或乙酸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锰基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硝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I)金属钴盐、铁盐或镍盐中的一种与锰盐的混合比例为摩尔比1:广1:2。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宗彬孟博邱介山王旭珍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