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蒸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041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黑茶加工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黑茶汽蒸釜。汽蒸釜包括筒罐状的釜体,构成釜体的釜底位于水平面内、位于上部的釜盖上开设投料口,釜底上开设卸料口,卸料口旁侧的釜底上均匀密布通气孔,通气孔集中布设的区域与釜腔中设置的料筒的截面尺寸和轮廓一致,通气孔与蒸汽热源连通,料筒与驱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驱动料筒自与投料口、通气孔及卸料口对齐的位置顺序转位移动。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蒸汽热源提供的水蒸汽经由通气孔进入料筒内,对料筒内的茶叶进行加热加湿处理,促使茶叶吸湿软化,增强了茶叶的粘结性和可塑性,使茶叶在压制过程中不易碎裂变形,便于在下道工序中压制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蒸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黑茶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黑茶发酵后压制成型程序中的汽蒸设备。
技术介绍
原料茶经前期发酵处理后需要压制成型,为保证发酵后的茶叶压制成型质量稳定、可靠,压制成型前还需经过称重、汽蒸等工序。压制成型前的汽蒸工序就是要将发酵后的原料实施汽蒸使其受热、加湿以便压制。现有技术中的汽蒸就是把装有原料的蒸茶盒送进蒸锅通蒸汽,再将汽蒸后的原料置于模具中,由压力设备完成压制过程。上述汽蒸技术效率低、耗能高,其加热加湿的程度难以掌握因而影响成茶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蒸釜,减少耗能的同时确保茶原料受热、湿软均匀,提高砖茶成型 质量。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蒸釜,包括筒罐状的釜体,构成釜体的釜底位于水平面内、位于上部的釜盖上开设投料口,釜底上开设卸料口,卸料口旁侧的釜底上均匀密布通气孔,通气孔集中布设的区域与釜腔中设置的料筒的截面尺寸和轮廓一致,料筒与驱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驱动料筒自与投料口、通气孔及卸料口对齐的位置顺序转位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蒸汽热源提供的蒸汽经由釜底处设置的通气孔进入釜腔,用于盛装原料的料筒可以位移到通气孔处,这样蒸汽便自料筒的底部进入、上端流出,实现对筒内的茶叶原料的加热、加湿,由于原料茶在料筒内呈松散状,所以气流便可以及时、均匀地将原料茶加热、湿化,在模具中成型时其成型质量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去除釜盖后俯视状态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气室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4所示,一种汽蒸釜,包括筒罐状的釜体10,构成釜体10的釜底11位于水平面内、位于上部的釜盖12上开设投料口 121,釜底11上开设卸料口 111,卸料口111旁侧的釜底11上均匀密布通气孔13,通气孔13集中布设的区域与釜腔中设置的料筒20的截面尺寸和轮廓一致,通气孔13与蒸汽热源连通,料筒20与驱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驱动料筒20自与投料口 121、通气孔13及卸料口 111对齐的位置顺序转位移动。所述驱动机构中,电机70通过减速器80减速后经由与减速器连接的转轴40与料筒20连接,电机70驱动料筒20移动至与投料口 121对齐的位置时,称量好的茶叶自投料口 121投入料筒20内,随后电机70驱动料筒20移动至与通气孔13对齐的位置,蒸汽热源提供的热蒸汽经由釜底11处设置的通气孔13自料筒20内的底部进入、上端流出,对料筒20内的茶叶进行加热、加湿,由于原料茶在料筒20内呈松散状,所以气流便可以及时、均匀地将原料茶加热、湿化,促使茶叶吸湿软化,增强了茶叶的可塑性,使茶叶便于压制成型且成型后砖块形状、外观稳定,避免了由于受热、湿化程度的差异导致的难以成型且成型后易变形、开裂等成型质量缺陷。如图1、图2、图3所示,釜底11周边轮廓为圆形且其上有两块区域布设通气孔13,布设通气孔13的两块区域及卸料口 111所在位置彼此之间间隔四分之一圆周,釜底11的外底面上设置有两个气室30,两个气室30分别对应于通气孔13所在位置处,气室30与蒸汽热源之间经由管路31连接,气室30的底部有排水口 32。由于料筒20停留在通气孔13处加热、加湿时,茶叶中形成的蒸汽通路难以使蒸汽流经所有的茶叶,影响茶叶整体受热、湿化的程度,需要设置两块通气孔13集中布置的区域先后对茶叶加热、加湿,在料筒20内的茶叶随料筒20自第一块通气孔13集中布设的区域处移动至第二块通气孔13集中布设的区域处后,料筒20内茶叶的姿态产生了变化,流经茶叶的蒸汽通路随之调整,有利于有蒸汽对未流经的茶叶实施加热加湿,确保茶叶整体受热、受湿均匀。茶叶加热、加湿过程中部分水蒸汽遇冷凝结成冷凝水自排水口 32中排出,避免冷凝水堆积在釜腔内。如图1、图2、图4所示,釜盖12位于釜腔内的板面上设置有引导板15,引导板15与釜盖12围成的引流通路的下端与处在通气孔13位置处的料筒20的上端对应,引导板15与釜盖12围成的引流通路的上端与排气管14连通,水蒸汽经由引流通路通过排气管14排出,避免蒸汽由投料口 121处排出,无谓消耗热能且对操作环境造成妨碍。如图1、图2、图4所示,釜盖12为下大上小的锥形,上端锥口处向上连通排气管14,釜盖12上设置的投料口 121的孔口边沿设置有向釜腔内延伸的翻边122,投料口 121沿上下方向的在釜底11上正投影的位置与通气孔13及卸料口 111之间间隔四分之一圆周,所述翻边122可以引导茶叶自投料口 121落入位于投料口 121沿上下方向的正投影位置处的料筒20内,避免茶叶落入料筒20的外部。如图2所示,料筒20设置四个,且与转轴40等距布置,料筒20的筒壁与转轴40之间有连接两者的悬伸杆41,料筒20周向均匀间隔布置,合理布置投落位置且两工位之间有足够的加热加湿时间。如图2所示,釜底11的外底面上设置有一个卸料口 111,卸料口 111处向下连接有导料管50,汽蒸后的茶叶经由导料管50排出。如图2、图4所示,釜腔内设置两个扫叶刷60,扫叶刷60与转轴40之间有连接两者的悬伸杆42,两个扫叶刷60之间彼此间隔二分之一圆周,扫叶刷60上的刷毛或刷毡与釜底11内底面接触。茶叶随料筒20移动时,少量茶叶碎片或碎沫自料筒20底部与釜底11的间隙中漏出,散落在釜底11内底面上,所述扫叶刷60用于将这些茶叶扫落至导料管50内及时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蒸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罐状的釜体(10),构成釜体(10)的釜底(11)位于水平面内、位于上部的釜盖(12)上开设投料口(121),釜底(11)上开设卸料口(111),卸料口(111)旁侧的釜底(11)上均匀密布通气孔(13),通气孔(13)集中布设的区域与釜腔中设置的料筒(20)的截面尺寸和轮廓一致,通气孔(13)与蒸汽热源连通,料筒(20)与驱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驱动料筒(20)自与投料口(121)、通气孔(13)及卸料口(111)对齐的位置顺序转位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蒸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罐状的釜体(10),构成釜体(10)的釜底(11)位于水平面内、位于上部的釜盖(12)上开设投料口(121),釜底(11)上开设卸料口(111),卸料口(111)旁侧的釜底(11)上均匀密布通气孔(13),通气孔(13)集中布设的区域与釜腔中设置的料筒(20)的截面尺寸和轮廓一致,通气孔(13)与蒸汽热源连通,料筒(20)与驱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驱动料筒(20)自与投料口(121)、通气孔(13)及卸料口(111)对齐的位置顺序转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蒸釜,其特征在于:釜底(11)周边轮廓为圆形且其上有两块区域布设通气孔(13),布设通气孔(13)的两个区域及卸料口(111)所在位置彼此之间间隔四分之一圆周,釜底(11)的外底面上设置有两个气室(30),两个气室(30)分别对应于通气孔(13)所在位置处,气室(30)与蒸汽热源之间经由管路(31)连接,气室(30)的底部有排水口(3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蒸釜,其特征在于:釜盖(12)为下大上小的锥形,上端锥口处向上连通排气管(14),釜盖(12)上设置的投料口(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连军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天方茶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