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人脚踏式健身装置。为克服现有健身装置使用环境受限、负载量固定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架体、转轴和转轮,所述的脚踏组件包括两根相互垂直的转杆,转杆的两端均设置一踏板,双脚交替踩动踏板时,转轴随之自转;所述的刹车组件包括与转轮配合的刹车片、用于安装刹车片的固定架、一端与固定架连接的竖向移位杆,移位杆的上部形成一段外螺纹,所述的上横梁上设有一螺纹座,移位杆通过不同高度的螺纹段与螺纹座配合实现上下移动并定位。其优点是:适用于社区、公园等室外环境及大众自主锻炼,能够锻炼使用者下肢,可以供两人同步锻炼,避免单人锻炼时的烦闷、无聊,而且还能调节负载量,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体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人脚踏式健身装置
本技术涉及体育锻炼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双人脚踏式健身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人们容易因长期伏案工作、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而感到四肢沉重,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常因下肢缺乏运动而出现血液淤积、静脉曲张等病症。目前的下肢锻炼器材存在以下缺陷:第一,主要适用于专业康复或健身运动机构,仅限于在室内进行锻炼或康复练习,还需要专业的维护及较高的费用,不适用于社区、公园等室外环境及大众自主锻炼使用;第二,负载量固定,无法根据不同人群的体力进行调整,导致部分人在使用时觉得过于吃力,另一部分人觉得过于轻松,使用不够灵活;第三,多为单人操作,无法与他人互动,容易导致使用者在锻炼过程中烦闷、无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社区、公园等室外环境及大众自主锻炼,能够锻炼使用者下肢的双人脚踏式健身装置,该装置可以供两人同步锻炼,避免单人锻炼时的烦闷、无聊,而且还能调节负载量,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体力,操作简单,使用灵活。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双人脚踏式健身装置,其技术特征是,它包括架体、转轴和转轮,所述的架体包括两根竖向设置的支撑杆和位于支撑杆顶部的上横梁,所述的转轴位于上横梁的下方,且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在两根支撑杆上,所述的转轮位于转轴的中心;位于转轮左、右两侧的转轴上均设置一脚踏组件,所述的脚踏组件包括两根沿转轴长度方向依次垂直穿设在转轴上的转杆,两根转杆相互垂直,所述转杆的两端均设置一踏板,双脚交替踩动踏板时,转轴随之自转;所述的上横梁上还设置一与转轮配合使用的刹车组件,所述的刹车组件包括与转轮配合的刹车片、用于安装刹车片的固定架、一端与固定架连接的竖向移位杆,移位杆的上部形成一段外螺纹,所述的上横梁上设有一螺纹座,移位杆通过不同高度的螺纹段与螺纹座配合实现上下移动并定位,以控制刹车片与转轮的正压力,从而调整健身装置的负载量。使用者的左、右两只脚分别交替踩踏脚踏组件中的踏板,使其带动转轴自转,该过程增强了使用者下肢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力量,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因下肢缺乏运动而出现血液淤积、静脉曲张等病症。使用者还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本装置的负载量,向下移动移位杆,刹车片与转轮的正压力(摩擦力)增大,踩动踏板时需要施加的力大,向上移动移位杆,刹车片与转轮的正压力(摩擦力)减小,踩动踏板时需要施加的力小,使用灵活。健身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均为机械结构,无电子部件,不怕风吹日晒和雨淋,适用于社区、公园等室外环境,而且,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大众自主锻炼。位于转轮左、右两侧的两个脚踏组件可供两个使用者同步锻炼,避免单人锻炼时产生烦闷、无聊的情绪。作为改进,所述两根支撑杆的下部均设有与转轴配合使用的轴承,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轴承内。这一设置,使得转轴在转动时和支撑杆之间的摩擦力小、噪音小。作为改进,所述的移位杆外还套有一限位套杆,该限位套杆的上端与螺纹座的底部连接。这一设置,使得限位套杆对移位杆起到了水平限位的作用,避免在转动时左右摇晃而造成螺接处错位卡死。作为改进,所述的两根支撑杆之间还横向连有一下横梁,该下横梁位于上横梁和转轴之间;上述限位套杆固定在下横梁上。这一设置,使得架体的结构更加稳固,限位套杆的位置更加稳定。作为改进,所述移位杆的上端还设有一便于使用者旋转移位杆的水平握柄。这一设置,使得移位杆的转动移位操作更为便捷。作为改进,位于转轴左、右两侧的两组脚踏组件对称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第一,使用者的左、右两只脚分别交替踩踏脚踏组件中的踏板,使其带动转轴自转,该过程增强了使用者下肢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力量,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因下肢缺乏运动而出现血液淤积、静脉曲张等病症;第二,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本装置的负载量,旋转握把使移位杆向下移动,刹车片与转轮的正压力(摩擦力)增大,踩动踏板时需要施加的力大,负载量大,反向旋转握把使移位杆向上移动,刹车片与转轮的正压力(摩擦力)减小,踩动踏板时需要施加的力小,负载量小,使用灵活;第三,整体结构简单,均为机械结构,无电子部件,不怕风吹日晒和雨淋,适用于社区、公园等室外环境,而且,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大众自主锻炼;第四,位于转轮左、右两侧的两个脚踏组件可供两个使用者同步锻炼,避免单人锻炼时产生烦闷、无聊的情绪。【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剖视图。图中所示:1、架体,11、支撑杆,12、上横梁,13、下横梁,2、转轴,3、转轮,41、转杆,42、踏板,51、刹车片,52、固定架,53、移位杆,54、外螺纹,55、螺纹座,56、限位套杆,57、握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双人脚踏式健身装置,是安装在社区、公园等室外环境,供人们自主锻炼的健身器械,它包括架体1、转轴2和转轮3。所述的架体I包括两根竖向设置的支撑杆11和位于支撑杆11顶部的上横梁12,所述的转轴2位于上横梁12的下方,且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在两根支撑杆11上,所述两根支撑杆11的下部均设有与转轴2配合使用的轴承,转轴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轴承内。所述的转轮3位于转轴2的中心。位于转轮3左、右两侧的转轴2上均设置一脚踏组件,所述的脚踏组件包括两根沿转轴2长度方向依次垂直穿设在转轴2上的转杆41,两根转杆41相互垂直,所述转杆41的两端均设置一踏板42,双脚交替踩动踏板42时,转轴2随之自转。位于转轴2左、右两侧的两组脚踏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的上横梁12上还设置一与转轮3配合使用的刹车组件,所述的刹车组件包括与转轮3配合的刹车片51、用于安装刹车片51的固定架52、一端与固定架52连接的竖向移位杆53,移位杆53的上部形成一段外螺纹54,所述的上横梁12上设有一螺纹座55,结合图2,移位杆53通过不同高度的螺纹段与螺纹座55配合实现上下移动并定位,以控制刹车片51与转轮3的正压力。所述的移位杆53外还套有一限位套杆56,该限位套杆56的上端与螺纹座55的底部连接。所述的两根支撑杆11之间还横向连有一下横梁13,该下横梁13位于上横梁12和转轴2之间;上述限位套杆56固定在下横梁13上。所述移位杆53的上端还设有一便于使用者旋转移位杆53的水平握柄57。使用者的左、右两只脚分别交替踩踏脚踏组件中的踏板42,使其带动转轴2自转。使用者还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本装置的负载量,向下移动移位杆53,刹车片51与转轮3的正压力(摩擦力)增大,踩动踏板42时需要施加的力大,向上移动移位杆53,刹车片51与转轮3的正压力(摩擦力)减小,踩动踏板42时需要施加的力小,使用灵活。位于转轮左、右两侧的两个脚踏组件可供两个使用者同步锻炼。以上仅就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技术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人脚踏式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架体(1)、转轴(2)和转轮(3),所述的架体(1)包括两根竖向设置的支撑杆(11)和位于支撑杆(11)顶部的上横梁(12),所述的转轴(2)位于上横梁(12)的下方,且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在两根支撑杆(11)上,所述的转轮(3)位于转轴(2)的中心;位于转轮(3)左、右两侧的转轴(2)上均设置一脚踏组件,所述的脚踏组件包括两根沿转轴(2)长度方向依次垂直穿设在转轴(2)上的转杆(41),两根转杆(41)相互垂直,所述转杆(41)的两端均设置一踏板(42),双脚交替踩动踏板(42)时,转轴(2)随之自转;所述的上横梁(12)上还设置一与转轮(3)配合使用的刹车组件,所述的刹车组件包括与转轮(3)配合的刹车片(51)、用于安装刹车片(51)的固定架(52)、一端与固定架(52)连接的竖向移位杆(53),移位杆(53)的上部形成一段外螺纹(54),所述的上横梁(12)上设有一螺纹座(55),移位杆(53)通过不同高度的螺纹段与螺纹座(55)配合实现上下移动并定位,以控制刹车片(51)与转轮(3)的正压力,从而调整健身装置的负载量。
【技术特征摘要】
1.双人脚踏式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架体(I)、转轴(2)和转轮(3),所述的架体(I)包括两根竖向设置的支撑杆(11)和位于支撑杆(11)顶部的上横梁(12),所述的转轴(2)位于上横梁(12)的下方,且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在两根支撑杆(11)上,所述的转轮(3)位于转轴(2)的中心; 位于转轮(3)左、右两侧的转轴(2)上均设置一脚踏组件,所述的脚踏组件包括两根沿转轴(2)长度方向依次垂直穿设在转轴(2)上的转杆(41),两根转杆(41)相互垂直,所述转杆(41)的两端均设置一踏板(42),双脚交替踩动踏板(42)时,转轴(2)随之自转; 所述的上横梁(12)上还设置一与转轮(3)配合使用的刹车组件,所述的刹车组件包括与转轮(3)配合的刹车片(51)、用于安装刹车片(51)的固定架(52)、一端与固定架(52)连接的竖向移位杆(53),移位杆(53)的上部形成一段外螺纹(54),所述的上横梁(12)上设有一螺纹座(55),移位杆(53)通过不同高度的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