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合式多层保暖布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9278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2:11
一种粘合式多层保暖布料,由下至上依次为基底层、粘合剂层、连接层和毛绒层,基底层通过粘合剂层与连接层连接,连接层与毛绒层交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层结构,有以下优点:1.传统的双层面料采用的是定位缝纫技术,其适用性低,一旦两层面料张力不一致,就会造成面料之间不平顺,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粘合剂层,将两层面料进行复合,既减少了工序降低了成本,又能够提高面料的整体性和平服性;2.毛绒层由复数个毛绒部组成,毛绒部与连接层的角度呈45°至60°,与皮肤能够柔顺贴合,同时在移动过程中,毛绒部能够与皮肤摩擦生热,提高保暖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合式多层保暖布料
本技术涉及一种衣物布料,具体涉及一种粘合式多层保暖布料。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保暖布料中与人体贴合的层面的柔软性方面都有所欠缺,有的面料虽然柔软性强,但不适合做贴身保暖面料;有的面料虽然适合做贴身保暖面料,但柔软性就差;而有的面料符合一切要求,但价格和成本却非常昂贵,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在材料选择中采用折中办法,再通过一定的结构改变,弥补选材过程中各条件的不足的面料。然而当研发过程中尝试了几种新型面料后发现,传统的定位缝纫技术会导致针织基地面料与柔软性超强的面层张力相差过大,导致不平顺的问题,因此还需要一种新的连接技术来代替定位缝纫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合式多层保暖布料,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一种粘合式多层保暖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粘合剂层、连接层和毛绒层,基底层通过粘合剂层与连接层连接,连接层与毛绒层交织连接。进一步,所述毛绒层由复数个毛绒部组成,所述毛绒部呈同一角度和方向倾斜,所述毛绒部底部与连接层连接。进一步,所述毛绒部由复数根绒线组成,所述绒线的底部互相交织连接。进一步,所述绒线为羊绒、聚酯纤维和大豆纤维混纺构成。进一步,所述基底层包括:基底经线层和基底纬线层,所述基底经线层和基底纬线层通过连接线与连接层连接。进一步,所述连接层是由天丝和聚酯纤维混纺构成。进一步,所述连接层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层通过连接孔与毛绒层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传统的双层面料采用的是定位缝纫技术,其适用性低,一旦两层面料张力不一致,就会造成面料之间不平顺,而本技术采用的粘合剂层,将两层面料进行复合,既减少了工序降低了成本,又能够提高面料的整体性和平服性;2、毛绒层由是复数个毛绒部组成,毛绒部与连接层的角度呈45°至60°,与皮肤能够柔顺贴合,同时在移动过程中,毛绒部能够与皮肤摩擦生热,提高保暖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基底层的结构图。图3为连接层的结构图。图4为毛绒层的结构图。图5为毛绒部的结构图。附图标记:基底层100、基底经线层110和基底纬线层120。粘合剂层200。连接层300和连接孔310。毛绒层400、毛绒部410和绒线41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基底层的结构图。图3为连接层的结构图。图4为毛绒层的结构图。图5为毛绒部的结构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粘合式多层保暖布料为双层面料结构,包括:基底层100、粘合剂层200、连接层300和毛绒层400,基底层100通过粘合剂层200与连接层300连接,连接层300与毛绒层400交织连接。基底层100为聚酯纤维纺构成,包括:基底经线层110和基底纬线层120。基底经线层110和基底纬线层120通过连接线与连接层300连接,聚酯纤维强度高,非常结实耐用,是合适的基底层100材料。粘合剂层200采用达友牌号为E400的产品,也可作染料型水浆,涂覆在基底层100上后固化为粘合剂层200,手感柔软,接近无手感,固色牢度强。粘合剂层200也可以采用美国陶氏的牌号为3004的产品,配置水性粘合剂,涂覆在基底层100上后固化为粘合剂层200。连接层300是由天丝和聚酯纤维混纺构成。具体的比例为:25%天丝和75%聚酯纤维。天丝是一种纤维素纤维,采用溶剂纺丝技术,干强略低于涤纶,但明显高于一般的粘胶纤维,湿强比粘胶有明显的改善,具有非常高的刚性,良好的水洗尺寸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吸湿性,纤维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透气性好,悬垂性好,飘逸性好,采用天丝作为混纺的材料,能够大大的提升本实用性的吸湿性,同时质地坚韧,是非常好的连接层300的材料。如图3所示,连接层300上设有连接孔310,连接层300通过连接孔310与毛绒层400连接。这种结构有着以下的优点,这些个复数的连接孔310与毛绒部410——对应的分布于连接层300表面,其直径不到1mm,这些细微的连接孔310,除了作为连接作用外,其还有一定的透气作用,配合天丝的透气性特点能够排除多余的热气和水分。而由于毛绒层400之间有着一定的空隙,排出去的热气会徘徊在这些空隙之间,能够有效的抵御冷气的侵袭。如图4和图5所示,毛绒层400由复数个毛绒部410组成,毛绒部410由绒线411组成,绒线411的底部互相交织连接。毛绒部410的底部与连接层300连接,毛绒部410呈同一角度和方向倾斜,倾斜角度为45°至60°。这种设计有以下优点:其一,与传统的垂直型连接不同,这种设计会使得绒线411的表面积能与皮肤接触,而垂直型连接则会使绒线411的顶端与皮肤接触,造成不适感。其二,绒线411采用的是羊绒、聚酯纤维和大豆纤维混纺构成,使得绒线411非常的柔软,而本技术在研发设计时强调绒线411的柔软性除了考虑到皮肤的舒适性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当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传统的内衣为了不造成皮肤的不适,完全不会考虑摩擦感的存在可能。而本实用性则充分利用了摩擦生热的特性,由于毛绒部410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且又非常的柔软,使得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毛绒部410会随着全身的运动也会不断的移动,从而产生摩擦效果,产生热量,而且并不会造成皮肤的不适。在材料选择方面绒线411采用的是羊绒、聚酯纤维和大豆纤维混纺构成,具体的比例为:10%羊绒、30%大豆纤维和60%聚酯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属于再生植物蛋白纤维类,是以榨过油的大豆豆柏为原料,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提取出豆柏中的球蛋白,通过添加功能性助剂,与腈基、羟基等高聚物接枝、共聚、共混,制成一定浓度的蛋白质纺丝液,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经湿法纺丝而成。其有着羊绒般的柔软手感,蚕丝般的柔和光泽,棉的保暖性和良好的亲肤性等优良性能,还有明显的抑菌功能。而羊绒质地柔软保暖且富有弹性,是非常好的保暖材料。但是这样就会有一个问题,毛绒层400和基底层100的张力不同,采用传统的制造方式,进行分别裁剪,然后二层定位缝纫,就会因为张力不同造成毛绒层400与基底层100不平服,而且定位缝纫技术有着人力资源投入大,生产量低等缺点。因此本技术采用的是粘合技术,通过粘合剂层200将毛绒层400和基底层100粘合在一起,传统的粘合技术都是将两层直接粘合,本技术则是在此基础上有添加了连接层300,连接层300除了透气和固定毛绒部410的作用外,其另一个作用就是保证绒线411不会在制造过程中与基底层100粘合在一起,影响了本技术的功能特点。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本技术还可以有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合式多层保暖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100)、粘合剂层(200)、连接层(300)和毛绒层(400),所述基底层(100)通过粘合剂层(200)与连接层(300)连接,所述连接层(300)与毛绒层(400)交织连接; 所述毛绒层(400)由复数个毛绒部(410)组成,所述毛绒部(410)呈同一角度和方向倾斜,所述毛绒部(410)底部与连接层(300)连接; 毛绒部(410)呈同一角度和方向倾斜,倾斜角度为45°至6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合式多层保暖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100)、粘合剂层(200)、连接层(300)和毛绒层(400),所述基底层(100)通过粘合剂层(200)与连接层(300)连接,所述连接层(300)与毛绒层(400)交织连接; 所述毛绒层(400)由复数个毛绒部(410)组成,所述毛绒部(410)呈同一角度和方向倾斜,所述毛绒部(410)底部与连接层(300)连接; 毛绒部(410)呈同一角度和方向倾斜,倾斜角度为45°至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合式多层保暖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绒部(410)由复数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一鸣
申请(专利权)人:北极绒上海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