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放养鱼类(5)和鳖(7),同时开垦稻田(1)生产稻米(33),产生的稻草(31)、谷糠(32)分别作为牛(6)、鱼类(5)、鸭(4)的饲料;鸭(4)取食稻田(1)内滋生的害虫或/和杂草(12),鸭粪(41)增加土壤养分(11),牛粪(62)喂鱼类(5),产生的塘泥(21)施入稻田(1)增加土壤养分(1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可以同时生产有机稻米、鸭肉、鱼、鳖、畜产品,无需人工投入物料,也不向外界环境释放废弃物,实现种养结合、互惠共生、相生相克,实现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得益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自人类专利技术了农药 、化肥后,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随着农业进入生物圈,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威胁,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采用生态循环农业的生产方法,用天敌代替农药,用有机肥代替化肥……等等一切用生物方式或不污染环境的“纯天然”方式抑制农业敌害的方法来进行农业生产,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生产出绿色甚至有机的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重点。稻鸭共生技术是一种在国内外发展已久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稻鸭共生技术为核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又发展衍生出了多种技术模式。陈章云等发表了 “稻鸭鱼共生模式及技术”、陈启龙公开了 “一种在水稻田中混合投放鱼鸭的养殖方法”,这些技术方案都是生态循环农业的有益模式,但都没有实现物料零投入、废弃物零释放,没有真正实现物质的全循环、能量的多级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养鱼养鳖、开垦土地种植水稻、稻田放鸭种养结合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对黄河漫滩的高效利用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放养鱼类5和鳖7,同时开垦稻田I ;稻田I内种植水稻3,水稻3利用稻田I的土壤养分11生产稻米33,产生的稻草31喂牛6,剩余稻草31粉碎后还回稻田1,产生的谷糠32作为牛6、鱼类5、鸭4的饲料;鸭4取食稻田I内滋生的害虫或/和杂草12,鸭粪41直接排泄于稻田I内增加土壤养分11,宰杀鸭4产生的脏器42作为鳖7的饵料;水塘2内放养鱼类5和鳖7,鱼类5和鳖7之间用铁丝网隔开,鱼类5以谷糠32、牛粪62以及水塘内滋生的浮游生物22为食,剩余牛粪62施入稻田I增加土壤养分11,水塘2内滋生的水生动物23和投放鱼类产卵孵化的小鱼52可以通过铁丝网进入养鳖区,被鳖7捕食。鱼类5和鳖7同时也以害虫13为食;鱼粪51、鳖粪71排入水塘2,产生的塘泥21施入稻田I增加土壤养分11。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开挖水塘: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水塘深度为2 — 5米,面积为500 - 50000平方米,蓄满黄河水,放养鱼类5 ;在浅水区用0.5寸铁丝网圈出养鳖区,岸边铺设鳖活动场。(b)开垦稻田:开挖水塘2所产生土方在地表围坝,围坝高度0.3 — 0.5 m,形成稻田1,在稻田I内进行翻耕、整平、施有机肥、灌溉等农事操作,达到水稻种植要求。(c)建造圈舍:在稻田I边分别建造鸭舍和牛舍。(d)水稻移栽:黄河三角洲地区于4月中旬育秧,播种前,种子进行晒种、风选、浸种消毒,病虫草害不带入秧田,5月中旬叶龄达到3.5^4.0时移栽插秧,行距为25 - 30 cm、穴距为15 — 20 cm。(e)稻田放鸭:秧苗移栽10 - 15天后购入鸭龄为10 — 20天的鸭4放入稻田I。鸭4的放养密度为每公顷200-300只,每0.5 - 2公顷稻田I为一个单元用尼龙网围隔。(f)补喂饲料:鸭4放养后,根据田间饵料情况酌情补喂饲料谷糠32。共育期间鸭4每天平均补料5(T70 g/只。(g)放养绿萍:鸭4放入稻田2后15 — 20天,将绿萍放入共生稻田I,形成稻、鸭、绿萍的自然生态体系。绿萍既是鸭子的直接补充饲料,还具有固氮功能,利于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发育。(h)施肥管理:插秧前一次性施足腐熟牛粪61,每亩1000 - 2000 kg。生产过程不施化学肥料。(i)水层管理:田面保持水层2 — 5 cm,当达到计划穗数的90 %时,开始晒田。(j)病虫草害防治:鸭4在稻田I内采食和践踏除草,同时每3 - 5公顷设I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成虫。田间全程不施药剂。(k)适时收鸭:在水稻3孕穗期对鸭4育肥,水稻3齐穗期收鸭4上岸。(I)适时收稻:水稻3成熟后,及时收割、晾晒,碾磨稻米33出售。(m)稻草喂牛、还 田:水稻3收获后稻草31进行氨化处理,作为牛6饲料,牛6吃剩余的稻草31粉碎后还回稻田I。(η)谷糠喂牛、鱼、鸭:稻谷碾磨后的谷糠32作为牛6、鱼类5和鸭4的饲料。(ο)牛粪喂鱼、肥田:牛粪61投入水塘2作为鱼类5和浮游生物22的饵料,剩余牛幾61腐熟后施入稻田I。(P)塘泥肥田:每年秋季清塘时产生的塘泥21施入稻田I。(q)小鱼喂鳖:水塘内滋生的水生动物32以及投放鱼类产卵孵化的小鱼52通过铁丝网游到养鳖区为鳖7所捕食。(r)鸭脏喂鳖:鸭4宰杀时产生的各种脏器42作为鳖7的饵料。所述鱼类5为草鱼、鳙鱼、鲫鱼、鲤鱼、罗非鱼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鳖7的品种为中华鳖。所述水稻3品种的株高大于80 cm、株型集散适中、茎粗叶挺、分蘖力较强、抗倒和抗病性好、生育期大于150天的优质高产品种,以保证足够的稻鸭共生期。所述鸭4的品种为体型中等、活动灵活、食量小、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所述晒田采用分片晒田的方法,即在一片田中间拉一尼龙网,其中一半保持水层,将鸭4赶过去,使鸭4能正常的觅食和戏水。另一半晒田,晒好后灌水又将鸭4赶过来,再晒另一半稻田。晒田时间为3天。所述频振式杀虫灯分别安装在稻田1、水塘2的鱼类养殖区、养鳖区,诱捕田间害虫饲喂鸭4、鱼类5、鳖7。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可以同时生产有机稻米、鸭肉、鱼、鳖、畜产品,无需人工投入物料,也不向外界环境释放废弃物,实现种养结合、互惠共生、相生相克,实现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物质循环利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稻田,2为水塘,3为水稻,4为鸭,5为鱼类,6为牛,7为鳖,11为养分,12为害虫或/和杂草,13为害虫,21为塘泥,22为浮游生物,23为水生动物,31为稻草,32为谷糠,33为稻米,41为鸭粪,42为脏器,52为小鱼,61为牛粪。【具体实施方式】[0031 ]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在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郭屋村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放养鱼类5和鳖7,同时开垦稻田I ;稻田I内种植水稻3,水稻3利用稻田I的土壤养分11生产稻米33,产生的稻草31喂牛6,剩余稻草31粉碎后还回稻田1,产生的谷糠作为牛6、鱼类5、鸭4的饲料;鸭4取食稻田I内滋生的害虫或/和杂草12,鸭粪41直接排泄于稻田I内增加土壤养分11,宰杀鸭4产生的脏器42作为鳖7的饵料;水塘2内放养鱼类5和鳖7,鱼类5和鳖7之间用铁丝网隔开,鱼类5以谷糠32、牛粪62以及水塘内滋生的浮游生物22为食,剩余牛粪62施入稻田I增加土壤养分11,水塘2内滋生的水生动物23和投放鱼类产卵孵化的小鱼52可以通过铁丝网进入养鳖区,被鳖7捕食。鱼类5和鳖7同时也以害虫13为食;鱼粪51、鳖粪71排入水塘2,产生的塘泥21施入稻田I增加土壤养分1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开挖水塘: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水塘深度为4米,面积为20000 m2,蓄满黄河水,放养鱼类5 ;在浅水区用0.5寸铁丝网圈出养鳖区,岸边设鳖活动场。(b)开垦稻田:开挖水塘2所产生土方在地表围坝,围坝高度0.3 m,形成稻田1,在稻田I内进行翻耕、整平、施有机肥、灌溉等农事操作,达到水稻种植要求。(c)建造圈舍:在稻田I边分别建造鸭舍和牛舍。(d)水稻移栽:黄河三角洲地区于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放养鱼类(5)和鳖(7),同时开垦稻田(1);稻田(1)内种植水稻(3),水稻(3)利用稻田(1)的土壤养分(11)生产稻米(33),产生的稻草(31)喂牛(6),剩余稻草(31)粉碎后还回稻田(1),产生的谷糠(32)作为牛(6)、鱼类(5)、鸭(4)的饲料;鸭(4)取食稻田(1)内滋生的害虫或/和杂草(12),鸭粪(41)直接排泄于稻田(1)内增加土壤养分(11),宰杀鸭(4)产生的脏器(42)作为鳖(7)的饵料;水塘(2)内放养鱼类(5)和鳖(7),鱼类(5)和鳖(7)之间用铁丝网隔开,鱼类(5)以谷糠(32)、牛粪(62)以及水塘内滋生的浮游生物(22)为食,剩余牛粪(62)施入稻田(1)增加土壤养分(11),水塘(2)内滋生的水生动物(23)和投放鱼类产卵孵化的小鱼(52)可以通过铁丝网进入养鳖区,被鳖(7)捕食;鱼类(5)和鳖(7)同时也以害虫(13)为食;鱼粪(51)、鳖粪(71)排入水塘(2),产生的塘泥(21)施入稻田(1)增加土壤养分(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放养鱼类(5)和鳖(7),同时开垦稻田(I);稻田(I)内种植水稻(3),水稻(3)利用稻田(I)的土壤养分(11)生产稻米(33),产生的稻草(31)喂牛(6),剩余稻草(31)粉碎后还回稻田(1),产生的谷糠(32)作为牛(6)、鱼类(5)、鸭(4)的饲料;鸭(4 )取食稻田(I)内滋生的害虫或/和杂草(12 ),鸭粪(41)直接排泄于稻田(I)内增加土壤养分(11),宰杀鸭(4)产生的脏器(42)作为鳖(7)的饵料;水塘(2)内放养鱼类(5)和鳖(7),鱼类(5)和鳖(7)之间用铁丝网隔开,鱼类(5)以谷糠(32)、牛粪(62)以及水塘内滋生的浮游生物(22)为食,剩余牛粪(62)施入稻田(I)增加土壤养分(11),水塘(2)内滋生的水生动物(23)和投放鱼类产卵孵化的小鱼(52)可以通过铁丝网进入养鳖区,被鳖(7)捕食; 鱼类(5)和鳖(7)同时也以害虫(13)为食;鱼粪(51)、鳖粪(71)排入水塘(2),产生的塘泥(21)施入稻田(I)增加土壤养分(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开挖水塘: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水塘深度为2- 5米,面积为500 —50000平方米,蓄满黄河水,放养鱼类(5);在浅水区用0.5寸铁丝网圈出养鳖区,岸边铺设鳖活动场; (b)开垦稻田:开挖水塘(2)所产生土方在地表围坝,围坝高度0.3— 0.5 m,形成稻田 (1),在稻田(I)内进行翻耕、整平、施有机肥、灌溉等农事操作,达到水稻种植要求; (c)建造圈舍:在稻田(I)边分别建造鸭舍和牛舍; Cd)水稻移栽:黄河三角洲地区于4月中旬育秧,播种前,种子进行晒种、风选、浸种消毒,病虫草害不带入秧田,5月中旬叶龄达到3.5^4.0时移栽插秧,行距为25 - 30 cm、穴距为 15 — 20 cm ; (e)稻田放鸭:秧苗移栽10- 15天后购入鸭龄为10 - 20天的鸭(4)放入稻田(1),鸭(4)的放养密度为200-300只/hm2,每0.5 一 2公顷稻田(I)为一个单元用尼龙网围隔; (f)补喂饲料:鸭(4)放养后,根据田间饵料情况酌情补喂饲料谷糠(32),共育期间鸭(4)每天平均补料5(T70 g/只; (g)放养绿萍:鸭(4)放入稻田(2)后15-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林,林荣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