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钩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8765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更好的行车钩头,包括钩头(1)、与钩头(1)转动连接的的防护柱(2)、第一螺丝(4);所述的钩头(1)设有防护槽(7);所述的防护柱(2)一端设有防护柱根部(5),另一端与钩头(1)的防护槽(7)侧壁相抵;所述的钩头(1)设有容置槽(6);所述的防护柱根部(5)两端面设有扭簧(3);所述的扭簧(3)、防护柱根部(5)和钩头(1)通过螺纹(4)连接在一起;所述的钩头(1)的侧面设有固定端(11)和定位杆(10),所述定位杆(10)的伸出臂(14)通过与第二螺丝(13)连接对防护柱(2)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扭簧(3)对防护柱(2)的控制实现自动回位阻挡重物脱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车钩头
本技术涉及起重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行车钩头。
技术介绍
行车由于可以实现重物在空间水平移动或者垂直升降,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企业车间中,是工人们不可缺少的起重设备,然而现有的行车在使用时,重物可能会脱钩坠落引起事故,因此现有技术的行车钩头在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更好的行车钩头,包括钩头、与钩头转动连接的的防护柱、第一螺丝;所述的防护柱为圆柱形构件;所述的钩头设有侧壁形状与防护柱吻合的防护槽;所述的防护柱一端设有半长圆形柱体的防护柱根部,另一端与钩头的防护槽侧壁相抵;所述的钩头设有供防护柱转动的容置槽;所述的防护柱根部两端面设有扭簧;所述的扭簧包括扭臂和扭簧圈;所述的防护柱设有供一条扭臂嵌入定位的凹槽,所述的容置槽内壁设有供另一条扭臂嵌入限位的凹槽;所述的防护柱根部设有圆形通孔;所述的钩头内与防护柱根部的圆形通孔两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第一螺丝配合作用的内螺纹孔;所述的扭簧、防护柱根部和钩头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的钩头的侧面设有固定端和一端与固定端通过销子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伸出臂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伸出臂通过与第二螺丝连接对防护柱限位。使用时,先将扭簧的一条扭臂嵌入防护柱对应的凹槽内,另一个扭簧也同样操作,然后将防护柱连同扭簧沿着容置槽的上端内壁插入容置槽内使扭簧的另一条扭臂抵住容置槽内对应的凹槽内壁,然后用第一螺丝将扭簧、防护柱根部和钩头连接在一起,最后转动定位杆使伸出臂套在防护柱外周面上,拧上第二螺丝,通过第二螺丝、伸出臂、定位杆围成的四面封闭的区间将防护柱定位。本技术的行车钩头对比现有的行车钩头优点在于:1、设置扭簧实现防护柱自动回位的功能,将防护柱压下使钩头可以勾住重物,松开防护柱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回位与钩头的开口端形成一个封闭的区域防止重物脱落。2、在钩头设置侧壁形状与防护柱吻合的防护槽,使用防护柱与防护槽形成面接触,使防护强度更好,因为如果不设置防护槽,那么防护柱与钩头是线接触或者点接触,接触的部位受力大,长时间使用容易磨损防护柱,防护柱磨损的越厉害,其与钩头接触的部位越靠近开口端,这种变化是逐渐的工人们不易发现,当防护柱与钩头接触的部位在钩头开口端部时,防护柱就无法实现防护的作用。3、同时设置容置槽与防护槽,万一重物对防护柱施加的力过大使第一螺丝断裂时,容置槽与防滑槽形成第二层保护,使防护柱卡在槽内不会向外飞出同时重物也不会脱尚钩头。4、当第一螺丝断裂的时候,虽然容置槽与防护槽使防护柱卡在槽内,但是如果此时钩头晃动幅度很大时,随着晃动时间的增加防护柱可能向钩头内掉落,而在钩头侧面设置固定端和定位杆,通过定位杆的伸出臂与第二螺丝连接实现第三层的保护,作用是使防护柱不会向钩头内掉落。5、防护柱采用圆柱形设计,强度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C-C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扭簧3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第二螺丝13、伸出臂14、定位杆10围成的四面封闭区间将防护柱2定位时,相对于图1从俯视角度看各个部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所示:1、钩头,2、防护柱,3、扭簧,4、第一螺丝,5、防护柱根部,6、容置槽,7、防护槽,8、扭臂,9、扭簧圈,10、定位杆,11、固定端,12、销子,13、第二螺丝,14伸出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行车钩头,包括钩头1、与钩头I转动连接的的防护柱2、第一螺丝4 ;所述的防护柱2为圆柱形构件;所述的钩头I设有侧壁形状与防护柱2吻合的防护槽7 ;所述的防护柱2 一端设有半长圆形柱体的防护柱根部5,另一端与钩头I的防护槽7侧壁相抵;所述的半长圆形为矩形外接一个半圆形所形成的形状,所述的钩头I设有供防护柱2转动的容置槽6 ;所述的防护柱根部5两端面设有扭簧3 ;所述的扭簧3包括扭臂8和扭簧圈9 ;所述的防护柱2设有供一条扭臂8嵌入定位的凹槽,所述的容置槽6内壁设有供另一条扭臂8嵌入限位的凹槽;所述的防护柱根部5设有圆形通孔;所述的钩头I内与防护柱根部5的圆形通孔两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第一螺丝4配合作用的内螺纹孔;所述的扭簧3、防护柱根部5和钩头I通过螺纹4连接在一起,所述的钩头I的侧面设有固定端11和一端与固定端11通过销子12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伸出臂14的定位杆10,所述定位杆10的伸出臂14通过与第二螺丝13连接对防护柱2限位。使用时,先将扭簧3的一条扭臂8嵌入防护柱2对应的凹槽内,另一个扭簧3也同样操作,然后将防护柱2连同扭簧3沿着容置槽6的上端内壁插入容置槽6内使扭簧3的另一条扭臂8抵住容置槽6内对应的凹槽内壁,然后用第一螺丝4将扭簧3、防护柱根部5和钩头I连接在一起,最后转动定位杆10使伸出臂14套在防护柱2外周面上,拧上第二螺丝13,通过第二螺丝13、伸出臂14、定位杆10围成的四面封闭的区间将防护柱2定位。本技术的行车钩头对比现有的行车钩头优点在于:1、设置扭簧3实现防护柱2自动回位的功能,将防护柱2压下使钩头I可以勾住重物,松开防护柱2在扭簧3的作用下自动回位与钩头I的开口端形成一个封闭的区域防止重物脱落。2、在钩头I设置侧壁形状与防护柱2吻合的防护槽7,使用防护柱2与防护槽7形成面接触,使防护强度更好,因为如果不设置防护槽7,那么防护柱2与钩头I是线接触或者点接触,接触的部位受力大,长时间使用容易磨损防护柱2,防护柱2磨损的越厉害,其与钩头I接触的部位越靠近开口端,这种变化是逐渐的工人们不易发现,当防护柱2与钩头I接触的部位在钩头I开口端部时,防护柱就无法实现防护的作用。3、同时设置容置槽6与防护槽7,万一重物对防护柱2施加的力过大使第一螺丝4断裂时,容置槽6与防滑槽7形成第二层保护,使防护柱2卡在槽内不会向外飞出同时重物也不会脱离钩头I。4、当第一螺丝4断裂的时候,虽然容置槽6与防护槽7使防护柱2卡在槽内,但是如果此时钩头I晃动的很厉害时,随着晃动时间的增加防护柱2可能向钩头I内掉落,而在钩头I侧面设置固定端11和定位杆10,通过定位杆10的伸出臂14与第二螺丝13连接实现第三层的保护,作用是使防护柱2不会向钩头I内掉落。5、防护柱2采用圆柱形设计,强度更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行车钩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钩头(1)、与钩头(1)转动连接的的防护柱(2)、第一螺丝(4);所述的防护柱(2)为圆柱形构件;所述的钩头(1)设有侧壁形状与防护柱(2)吻合的防护槽(7);所述的防护柱(2)一端设有半长圆形柱体的防护柱根部(5),另一端与钩头(1)的防护槽(7)侧壁相抵;所述的钩头(1)设有供防护柱(2)转动的容置槽(6);所述的防护柱根部(5)两端面设有扭簧(3);所述的扭簧(3)包括扭臂(8)和扭簧圈(9);所述的防护柱(2)设有供一条扭臂(8)嵌入定位的凹槽,所述的容置槽(6)内壁设有供另一条扭臂(8)嵌入限位的凹槽;所述的防护柱根部(5)设有圆形通孔;所述的钩头(1)内与防护柱根部(5)的圆形通孔两端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第一螺丝(4)配合作用的内螺纹孔;所述的扭簧(3)、防护柱根部(5)和钩头(1)通过螺纹(4)连接在一起;所述的钩头(1)的侧面设有固定端(11)和一端与固定端(11)通过销子(12)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伸出臂(14)的定位杆(10),所述定位杆(10)的伸出臂(14)通过与第二螺丝(13)连接对防护柱(2)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行车钩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钩头(I)、与钩头(I)转动连接的的防护柱(2)、第一螺丝(4);所述的防护柱(2)为圆柱形构件;所述的钩头(I)设有侧壁形状与防护柱(2)吻合的防护槽(7);所述的防护柱(2) —端设有半长圆形柱体的防护柱根部(5),另一端与钩头(I)的防护槽(7)侧壁相抵;所述的钩头⑴设有供防护柱(2)转动的容置槽(6);所述的防护柱根部(5)两端面设有扭簧(3);所述的扭簧(3)包括扭臂⑶和扭簧圈(9);所述的防护柱(2)设有供一条扭臂(8)嵌入定位的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爱民秦鹏高李海涛吕学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盛发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