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发光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614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发光线,其包括连接插头及透明或半透明的线体,连接插头包括壳体及设置在该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上设有驱动IC和至少三颗受该驱动IC控制的LED灯,所述线体内至少埋设有三条沿其长边走向延伸的光纤,LED灯上套设有连接套,该连接套上设有与所述光纤相适配的透光孔,光纤的一端插入透光孔中,光纤上设有若干透光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驱动IC依次交替点亮三颗LED灯以及结合与各LED灯相连接的光纤上的透光点布局排序,能实现流动发光闪烁的目的,即呈现出跑马灯效果,外形美观,不仅有效减少LED灯数量,节能环保,成本低,而且使用寿命长,用途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发光线
本技术涉及发光线体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发光线。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日益加快,其逐渐趋向于功能全面、体积小、质量轻、触摸式操作等方向发展,例如:人们常用的MP3、手机、电脑等等,这些电子产品已成为当前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众所周知,这些电子产品需要配备充电设备对其充电。一般地,每一个电子产品自身都配置有充电数据线。然而,现有技术的大多充电数据线的结构一般都只包括导线和设置于导线外的绝缘层。在使用过程中,无法从充电数据线的外观上直接了解电子产品当前是否处于可以充电状态、充电状态还是充电完成状态,只有打开电子设备,检查电池的状态指示,才能够获知充电的状态,这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当然,现有技术中也有部分通过LED灯来显示充电状态的充电数据线,然而这种充电数据线中的LED灯设置在插头处,仅仅通过红绿颜色的变化来显示充电是否完成,显示方式过于呆板。另,中国技术专利号“201220475717.8”,名称《一种带有LED发光跑动的充电数据线装置》,其公开了一种带有LED发光跑动的充电数据线装置。包括所述充电数据线装置包括数据线以及分别电性连接在所述数据线两端的USB插头和充电数据插头,所述USB插头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PCB控制电路板板,所述数据线包括设置在内部与所述PCB控制电路板板相连的FPC电路板、设置在所述FPC电路板的导线及由所述PCB控制电路板板控制依次发光、显示充电状态的数个LED灯、以及设置在在所述FPC电路板外围的保护层。其虽然能实现发光跑动来形象的显示充电过程中充电电路的流动,但是其需在FPC电路板设有较多颗LED灯,耗电较多,不利于环保,而且成本低高,另外在使用时,需要经常对充电数据线进行卷绕以方便储放和携带,容易出现FPC电路板断裂或LED灯焊点脱落现象,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实现流动发光效果且节能,使用寿命长的新型发光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发光线,其包括连接插头及与该连接插头相连接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线体,所述连接插头包括壳体及设置在该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上设有驱动IC和至少三颗受该驱动IC控制的LED灯,所述线体内至少埋设有三条沿其长边走向延伸的光纤,LED灯上套设有连接套,该连接套上设有与所述光纤相适配的透光孔,光纤的一端插入与其相对应的透光孔中,光纤上沿其长边走向依次间隔设有若干透光点,其中位于第一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离连接插头的位置较近,位于第二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之间的距离较远于第一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之间的距离,而位于第三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之间的距离较远于第二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离连接插头之间的距离。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线体为采用荧光材料制成的荧光线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线体的横截面轮廓为方形或圆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线体内埋设有用于充电或/和数据传输的金属线,该金属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套的一端面设有与所述LED灯的头部相适配的装配凹位,所述透光孔设置在所述连接套的另一端面,且与所述装配凹位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LED灯并排设置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且LED灯并排时的连接轨迹线与所述线体的长边走向相垂直或呈一定角度倾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驱动IC依次交替点亮三颗LED灯以及结合与各LED灯相连接的光纤上的透光点布局排序,能实现流动发光闪烁的目的,即呈现出跑马灯效果,外形美观,不仅有效减少LED灯数量,节能环保,成本低,而且光纤的可挠性较好,不易折断,使用寿命长。另外整体结构简洁,易于实现,制作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替代传统结构的装饰串灯、跑马灯等其它需要呈现出流动发光的灯具,特别适用于用作电子产品的数据线,能更为直观、形象地以跑马灯效果来呈现出充电和/或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工作状态,显示效果独特,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实用性强,利于广泛推广应用。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连接套与LED灯和光纤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线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线体的另一种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发光线,其包括连接插头I及与该连接插头I相连接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线体2,所述连接插头I包括壳体11及设置在该壳体11内的控制电路板12,该控制电路板12上设有驱动IC13和三颗受该驱动IC13控制的LED灯14,所述线体2内埋设有三条沿其长边走向延伸的光纤3,LED灯14上套设有连接套4,该连接套4上设有与所述光纤3相适配的透光孔41,光纤3的一端插入与其相对应的透光孔41中,光纤3上沿其长边走向依次间隔设有若干透光点31,其中位于第一位置的光纤3上的第一透光点离连接插头I的位置较近,位于第二位置的光纤3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I之间的距离较远于第一位置的光纤3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I之间的距离,而位于第三位置的光纤3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I之间的距离较远于第二位置的光纤3上的第一透光点离连接插头I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设有三颗LED灯14和三条光纤3。在保证节能、低成本的基础上,呈现出较佳的流动发光闪烁效果。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线体2的规格尺寸大小以及所需的流动发光闪烁效果来相应设定LED的数量,如四颗、五颗或更多颗,然后再设置相应数量的光纤3,并相应布置光纤3上的透光点布局位置。即第一位置的光纤3上的第一透光点离连接插头I的位置较近,位于第二位置的光纤3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I之间的距离较远于第一位置的光纤3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I之间的距离,位于第三位置的光纤3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I之间的距离较远于第二位置的光纤3上的第一透光点离连接插头I之间的距离,位于第四位置的光纤3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I之间的距离较远于第三位置的光纤3上的第一透光点离连接插头I之间的距离,以此例推。参见图2,所述连接套4的一端面设有与所述LED灯14的头部相适配的装配凹位42,所述透光孔41设置在所述连接套4的另一端面,且与所述装配凹位42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LED灯14并排设置在所述控制电路板12上,且LED灯14并排时的连接轨迹线与所述线体2的长边走向相垂直。其它实施例中,LED灯14并排时的连接轨迹线可以与所述线体2的长边走向呈一定角度倾斜。以光纤3上的透光点31自动呈现出逐渐远离所述连接插头I的效果。为进一步提供发光效果,所述线体2可以为采用荧光材料制成的荧光线体。荧光材料可以采用胶料与荧光粉和/或夜光精混合而成。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线体2的横截面轮廓为方形。其它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线体2的横截面轮廓为圆形。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另外根据用途所需,连接插头I可以设置在USB插头、电源插头等相应类型的插头。当需用作电子产品的数据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发光线,其包括连接插头及与该连接插头相连接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头包括壳体及设置在该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上设有驱动IC和至少三颗受该驱动IC控制的LED灯,所述线体内至少埋设有三条沿其长边走向延伸的光纤,LED灯上套设有连接套,该连接套上设有与所述光纤相适配的透光孔,光纤的一端插入与其相对应的透光孔中,光纤上沿其长边走向依次间隔设有若干透光点,其中位于第一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离连接插头的位置较近,位于第二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之间的距离较远于第一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之间的距离,而位于第三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之间的距离较远于第二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离连接插头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发光线,其包括连接插头及与该连接插头相连接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头包括壳体及设置在该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上设有驱动IC和至少三颗受该驱动IC控制的LED灯,所述线体内至少埋设有三条沿其长边走向延伸的光纤,LED灯上套设有连接套,该连接套上设有与所述光纤相适配的透光孔,光纤的一端插入与其相对应的透光孔中,光纤上沿其长边走向依次间隔设有若干透光点,其中位于第一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离连接插头的位置较近,位于第二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之间的距离较远于第一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之间的距离,而位于第三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与连接插头之间的距离较远于第二位置的光纤上的第一透光点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友吴科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振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