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反向连接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电路工作上意外的电流流过,安全性更高的半导体装置。该半导体装置包括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其漏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源极以及背栅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背栅极,栅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以及第三晶体管,其漏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源极以及背栅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背栅极,栅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电路、半导体装置以及电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路以及半导体装置。
技术介绍
图4中示出现有的电压控制装置的电路图。现有的电压控制装置包括:电压检测电路503 ;为电压检测电路503的正电源的正电源连接端子509 ;为电压检测电路503的负电源的负电源连接端子510 ;连接在正电源连接端子509和负电源连接端子510之间的控制电路508 ;栅极连接到控制电路508的输出,漏极连接到输出端子511,源极和背栅极连接到负电源连接端子510的Nch晶体管501 ;以及电阻512。控制电路508包括:基准电压产生电路506 ;分压正电源连接端子509和负电源连接端子510之间的电压(这以后将正电源连接端子和负电源连接端子之间的电压称为电源电压)的电阻504、505 ;将通过电阻504、505分压的电压与基准电压产生电路506的电压进行比较的比较器507。Nch晶体管501的漏极和背栅极之间存在寄生二极管502。Nch晶体管501为该电压检测电路503的开关电路。电压检测电路503的正电源连接端子509与输出端子511连接,该处连接有电阻512,电阻的另一个端子连接到电压产生器513的正电源时作为将电压检测电路503的电源电压控制为恒定的电压控制装置而工作。接着关于工作进行说明。电压检测电路503的电源电压控制为将电压产生器513的电压以连接到正电源连接端子509的电阻512的电阻值和Nch晶体管501的导通电阻值进行分压的电压。当电压检测电路503的电源电压变动为较高电压时,通过电阻504、505来分压的电压为基准电压产生电路506的电压以上,控制电路508的输出提高Nch晶体管501的栅极电压。通过提高栅极电压,Nch晶体管501的导通电阻值变低,输出端子511和负电源连接端子510之间的电压降低。因为输出端子511连接到正电源连接端子509,所以电压检测电路503的电源电压也控制为变低。当电压检测电路503的电源电压变动为较低电压时,与上述的相反Nch晶体管501的导通电阻值变高,电压检测电路503的电源电压控制为变高。通过重复上述工作,电压控制装置以持续输出恒定的电压的方式进行工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图1)。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848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现有的电压控制装置中,当将电压检测电路503的正电源连接端子509和负电源连接端子510反向连接到电压产生器513的正电源端子和负电源端子时(以下称为反向连接),因为正电源连接端子509与输出端子511连接,所以开关电路的Nch晶体管501的寄生二极管502为正方向,电路工作上意外的电流通过电压检测电路503流过。存在由于这样的电路工作上意外的电流大量流过,以致发热、起火而使得电压控制装置的安全性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实现在反向连接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电路工作上意外的电流流过,安全性更高的电压控制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现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开关电路如下构成: 一种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其漏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源极以及背栅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背栅极,栅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以及第三晶体管,其漏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源极以及背栅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背栅极,栅极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专利技术的效果 通过本专利技术,因为根据正常连接和反向连接的连接状态连接到输出端子的开关电路的Nch晶体管的背栅极的电压被切换,所以能够与连接状态无关而使成为正方向的寄生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短路而截止。而且,有反向连接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电路工作上意外的电流流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开关电路的电压检测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开关电路的电压控制装置的电路图; 图3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开关电路的电池装置的电路图; 图4是现有的电压控制装置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实施例实施方式I 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开关电路的电压检测装置的电路图。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开关电路的电压检测装置包括:电压检测电路106 ;电压检测电路106的正电源连接端子112 ;负电源连接端子113 ;输出端子114 ;控制电路111 ;Nch晶体管101、104、105构成的开关电路;上拉电阻312。控制电路111包括:电阻107、108 ;基准电压产生电路109 ;比较器110。比较器110中,非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到电阻107和108的连接点,反相输入端子连接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109,输出端子连接到Nch晶体管101的栅极。电阻108的另一个端子连接到负电源连接端子113,电阻107的另一个端子连接到正电源连接端子112。基准电压产生电路109的另一个端子连接到负电源连接端子113。上拉电阻312连接到输出端子114,另一个端子连接到正电源连接端子112。开关电路的Nch晶体管101中,源极连接到负电源连接端子113,漏极连接到正电源连接端子112。Nch晶体管104中,栅极连接到Nch晶体管101的源极,漏极连接到Nch晶体管101的漏极,源极以及背栅极连接到Nch晶体管101的背栅极。Nch晶体管105中,栅极连接到Nch晶体管101的漏极,漏极连接到Nch晶体管101的源极,源极以及背栅极连接到Nch晶体管101的背栅极。Nch晶体管101的背棚极和漏极之间有寄生二极管102,寄生二极管102的负极连接到Nch晶体管101的漏极,正极连接到Nch晶体管101的背栅极。Nch晶体管101的背栅极和源极之间有寄生二极管103,寄生二极管103的负极连接到Nch晶体管101的源极,正极连接到Nch晶体管101的背栅极。接着,关于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开关电路的电压检测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电压产生器311正常连接到兼有电压监视功能的正电源连接端子112以及负电源连接端子113,当电压产生器311的电压是通过电压检测电路106设定的既定电压以下时,Nch晶体管101通过控制电路111被截止,输出端子114的电压通过上拉电阻312成为电压产生器311的正电压。当电压产生器311的电压是通过电压检测电路106设定的既定电压以上时,Nch晶体管101通过控制电路111被导通,输出端子114的电压成为电压产生器311的负电压。如此,作为能够检测电压产生器311成为既定的电压的电压检测装置进行工作。此时,电压检测电路106的开关电路的Nch晶体管101的寄生二极管103为正方向,但是因为Nch晶体管105为导通,所以寄生二极管103被短路,不流过电路工作上意外的电流。当电压检测电路106的正电源连接端子112和负电源连接端子113反向连接到电压产生器311的正电源端子和负电源端子时,开关电路的Nch晶体管101的寄生二极管102为正方向,但是因为Nch晶体管104为导通所以寄生二极管102被短路,能够防止电路工作上意外的电流流过。因此,通过根据连接状态分别导通开关电路的Nch晶体管104、105,成为正方向的寄生二极管被短路,在反向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电路工作上意外的电流流过。而且,虽然本实施方式中开关电路使用Nch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其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源极以及背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背栅极,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以及第三晶体管,其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源极以及背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背栅极,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20 JP 2013-0313651.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晶体管; 第二晶体管,其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源极以及背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背栅极,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以及 第三晶体管,其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源极以及背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背栅极,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2.一种包括电压控制电路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包括: 控制电路,检测施加到第一电压监视端子和第二电压监视端子之间的电压;以及 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子,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压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樱井敦司,斋藤启,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