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单开门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56159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骨板,包括本体,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中间部,中间部连接第一、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接受固定件的通孔,中间部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接受螺钉的长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颈椎后路单开门骨板能对椎管成形手术中“开门”的椎板进行固定,防止“开门”侧椎板再闭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颈椎后路单开门骨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后路单开门骨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颈椎后路固定骨板。
技术介绍
临床上各种诸如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颈髓损伤等各种颈椎疾病往往需要后路的减压。常规的减压手术方法是行椎板切除减压,用咬骨钳将棘突和椎板咬除,暴露相应节段的椎管。用后路骨板固定材料进行内固定。然而这种手术方式使得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丢失,术后常常引起顽固性疼痛,活动受限,影响手术疗效。如果椎板减压后不行骨板固定,则又可能形成术后颈椎失稳和后凸畸形。近年来,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作为椎板切除术的一种替代方式得到发展,不仅可以用于治疗颈椎脊髓病,而且可以预防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失稳和后凸畸形。手术方法是在“开门侧”(门缝)椎板与侧块联合处磨出纵形骨槽,在“开门侧”对侧(“铰链侧”)相对应的部位作“V”形开槽,保留1.0mm厚度的松质骨和内层皮质骨。铰链侧开槽准备好后,切断开门区上下两端的黄韧带及椎板相互重叠的部分,分离囊壁软组织和静脉。依次打开各个节段椎板。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比后路内固定融合的好处在于可以保留颈椎的活动,尤其适用于长节段的手术。但“单开门”手术后“开门侧”椎板容易闭合,引起“再关门”,重新引起椎管狭窄的临床症状。如何防止椎板“再关门”引起椎管再狭窄成为研究的焦点。但是在目前的脊柱后路中,尚无专用的适用于维持颈椎椎板开门位置,防止再关门的固定材料及器件。临床上常用用钢丝或丝线等绑扎固定,固定后很不可靠,影响手术后效果,或出现手术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用于连接侧块与椎板的固定骨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骨板,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中间部,中间部连接第一、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与侧块和椎板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接受固定件的通孔,所述中间部沿着其长度方向设有长通孔,所述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与中间部之间可弯折。进一步,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中间部三者不在一个平面上,所述第一端部所在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端部所在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所述中间部所在平面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分别相交。进一步,所述通孔为球窝形孔。进一步,所述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上的通孔个数为1-2个。进一步,所述任一端部上的通孔沿其所在端部的长度方向并行设置。进一步,所述长通孔为球窝形孔。进一步,所述颈椎后路单开门骨板是由金属或可塑性生物相容高分子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颈椎后路单开门骨板在中间部和两端部之间可以进行弯折,为颈椎后路固定提供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个体的椎体形态,对骨板进行弯折,使其与椎板更好的贴合,低切迹,可以减小对周围组织的刺激。端部的通孔为球窝状孔,可以保证螺钉与骨板之间更好地接触,且可以实现螺钉和骨板之间的摆动接触,使螺钉的固定角度具有一定的变化,方便医生术中调节固定位置。长通孔也为球窝孔设计,连接植骨块,后用螺钉固定,植骨块置于椎板和侧块的空隙中,扩大椎间孔横径,,方便与椎板侧块进行骨融合,防止椎管再狭窄的发生。【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颈椎后路单开门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颈椎后路单开门骨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两端部通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本体1,本体I为纯钛制成,也可以使用钛合金等材料,或可塑性生物相容高分子材料制成,以实现术中根据具体椎板位置进行弯折。本体I下表面可以为平面,或者是与人体解剖结构相适应的不规则面,下表面与人体脊柱椎板相贴附,本体I的上表面为平面或不规则平面。本体I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之间与中间部4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所在的第一平面和第二端部3所在的第二平面相互平行,中间部4所在的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分别相交,在空间上,整体形成Z字形结构。此外,第一端部2、第二端部3和中间部4也可以处于同一平面,或者根据术中病人椎体“开门”后椎板和侧块的位置,弯折成任意空间形状以适应病人椎体的解剖结构,与椎体更好的贴合。其中,第一端部2固定到侧块上,第二端部3固定到椎板上。当然,术中医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将两个端部位置对调,将骨板弯折以更好的适应病人椎体的解剖结构。两个端部可以加工成椭圆形,方形,圆形,梯形等任意形状,均能实现本专利技术对“开门”的椎体进行撑开固定的作用。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上还分别设置有用于接受固定骨板到椎板和侧块上的固定件的通孔5,固定件可以为螺钉、销子等任意能实现固定的装置。本实施例中,每个端部的通孔数量为2个,通孔5也可以设计只有I个,均能达到实现坚强固定,防止椎管再狭窄的作用。中间部4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长通孔6,用于与植骨块连接,然后用螺钉将植骨块固定,防止植骨块脱落,固定后,植骨块置于椎板和侧块的空隙内,可实现椎板和侧块之间的骨融合,扩大椎管的横径,防止椎管再狭窄。 如图3所示,通孔5为球窝形结构,该结构可以保证通孔与螺钉更好的接触固定,同时由于球窝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螺钉固定过程形成一定的摆角,可以方便术中医生调节螺钉固定位置,为手术操作提供了灵活性。此外,本专利技术中,长通孔6亦为球窝形孔,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已由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专利技术的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骨板,包括本体(1)、第一端部(2)、第二端部(3)和中间部(4),中间部(4)连接第一、第二端部(2,3),所述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接受螺钉的通孔(5),所述中间部(4)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长通孔(6),所述第一端部(2)或第二端部(3)与中间部(4)之间可弯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骨板,包括本体(1)、第一端部(2)、第二端部(3)和中间部(4),中间部(4)连接第一、第二端部(2,3),所述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接受螺钉的通孔(5),所述中间部(4)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长通孔(6),所述第一端部(2)或第二端部(3)与中间部(4)之间可弯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后路单开门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2)、第二端部(3)和中间部(4)三者不在一个平面上,所述第一端部(2)所在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端部(3)所在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所述中间部(4)所在平面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娜闫寒冰张勋曹晓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