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组合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553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0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组合现浇施工工艺,其先制作小型预制件,然后将栏杆的各构件模板和小型预制件组合、连接,以实现各部件混凝土由下至上留必要间歇,不留施工缝浇筑,最终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仿古栏杆的整体组合现浇并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为目的,杜绝栏杆混凝土裂缝的发生,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总结形成了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组合整体浇筑一次成型的新型施工工艺。提高了工效,改善了栏杆表面观感质量,从而提升了栏杆整体性、耐久性,大幅度减少了修补维修成本,是一项经济、适用、可推广的实用新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组合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混凝土栏杆一次成型施工工艺,尤其是一种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组合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仿古栏杆,如图1所示,一般由地袱1、望柱2、立柱3、下横梁4、上横梁5、升子6、莲花柱头7、华板万字造8 (金属材质)组成,是古建筑挑台、廊道、外廊、楼梯和棚顶等临边设置的常见围栏构造,有拦挡围护防止游人失足坠落的重要功能。古时有木质栏杆和石作栏杆两种形式,随着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仿古栏杆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替代木结构,使栏杆在抗震能力、防蛀能力、使用年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栏杆组成构件较多,各构件均截面较小,莲花柱头及升子构件造型复杂,混凝土栏杆施工难度大。传统混凝土仿古栏杆多采用预制拼装施工,或依据施工顺序依次现浇拼接安装,即地椎I—望柱2 —立柱3 —下横梁4 —上横梁5 —升子6 —莲花柱头7 —华板万字造8 (金属材质)依次施工,施工缝留置多,接头处多采用后期粉刷处理,达不到清水混凝土效果,且接缝处易开裂,每隔5至6个月,裂缝会不同程度地再次出现,每年需对裂缝进行修补,带有油漆的栏杆,考虑到油漆的色差,修补部位的油漆不能简单地进行补刷,必须对整个栏杆油漆进行完整涂刷,因此造成用户在后续使用维护期间的维修费用始终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组合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施工工艺,其能够实现仿古栏杆的整体组合现浇并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为目的,杜绝栏杆混凝土裂缝的发生,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总结形成了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组合整体浇筑一次成型的新型施工工艺。提高了工效,改善了栏杆表面观感质量,从而提升了栏杆整体性、耐久性,大幅度减少了修补维修成本,是一项经济、适用、可推广的实用新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组合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施工工艺为:先制作小型预制件,然后将栏杆的各构件模板和小型预制件组合、连接,以实现各部件混凝土由下至上留间歇,不留施工缝浇筑,最终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进一步,上述的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组合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施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I)首先预制升子和莲花柱头的模具;(2)预制望柱和立柱的组合钢模具,在组合钢模具上留出相应构件预留孔;(3)依次绑扎地袱、望柱和立柱的钢筋,绑扎钢筋后开始安装模具,根据以下次序:(4)浇筑:由下至上留间歇,并由混凝土整体一次性浇筑;(6)当望柱混凝土达到终凝前,剔除望柱顶浮浆,在柱头底均匀涂刷一道界面剂,安装莲花柱头,确保莲花柱头与望柱粘结成为一个整体,安装时,依据50线拉通线进行控制,确保柱头标闻一致;(5)拆除模板,然后进行修补和打磨。进一步,以上对地袱、下部横梁、上部横梁的模具加固均采用不大于0.Sm卡具固定。进一步,以上所述望柱与立柱的组合钢模具采用“U”型连接固定。进一步,以上所述对栏杆各构件外侧还采用钢管加木楔整体二次加固。上述升子和莲花柱头的模具均为玻璃钢模具。上述上部横梁的模具制作时预留升子孔,升子的模具与上部横梁和下部横梁钢筋点焊固定。进一步,上述步骤具体包括:a)先在绑扎的钢筋上安装地袱的模具;b)再安装望柱与立柱的组合钢模具;c)安装独立立柱的模具;d)安装下部横梁的模具,并进行下部横梁的钢筋绑扎;e)安装升子的模具;f)安装上部横梁的模具,并进行上部横梁的钢筋绑扎。和传统施工工艺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I)本专利技术改善了传统栏杆构件施工工艺依次分层、叠合施工,施工缝留置多,接缝处多采用粉刷二次修补,接缝处易开裂,后期维修费用高的缺陷,创新总结形成了仿古栏杆多类型定型模具组拼且一次成型技术,将仿古栏杆分层连续性浇筑,优化了施工工序,减少混凝土施工缝,提高了栏杆表面观感质量,从而提升栏杆整体性、耐久性,大幅度减少修补维修成本,并提高工效。(2)本专利技术改善了传统散拼模板(尤其是复杂部位)加固方式少,加固难度大,人员需求量大的现状,对不同材质模具组合应用进行专项系统成套深化设计,完善了模具组合方法及加固方式,降低了模板安装及加固难度,减少了人员需求量,降低了人工费及成本。(3)本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预制构件后期焊接安装施工工艺,创新了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进行组拼现浇成型技术。(4)本专利技术改善了传统石膏模具制作柱头,模具加固困难,模具易破损的缺陷,采用新型玻璃钢模具预制柱头,柱头图案更加清晰、细腻,改善了柱头观感效果,提高了模具自身刚度,降低了模具加固难度。(5)本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望柱预留柱头孔,柱头后期安装的施工工艺,创新了望柱混凝土终凝前,剔除柱顶浮浆,对柱头均匀涂刷一道界面剂后与望柱粘结为一个整体施工技术。解决了柱头与望柱之间存在裂缝施工难题。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采用整体一次施工;栏杆预制件与模板协同施工;栏杆模板整体加固、定位;栏杆混凝土一次浇筑;栏杆构件尺寸较小,形式复杂。【附图说明】图1为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示意图。其中:1为地袱;2为望柱;3为立柱;4为下横梁;5为上横梁;6为升子;7为莲花柱头;8为华板万字造。【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组合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施工工艺实现的前提是对模具进行专门系统深化设计及定制,首先确定出模具组合方式及加固方法,最终实现一次制作。工艺部分采用先做部分小型预制件,然后将栏杆的各构件模板和小型预制件有效准确的组合、连接,以实现各部件混凝土由下至上留必要间歇,不留施工缝浇筑,最终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组合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施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I)首先预制升子6和莲花柱头7的模具;(2)预制望柱2和立柱3的组合钢模具,在组合钢模具上留出相应构件预留孔;(3)依次绑扎地袱1、望柱2和立柱3的钢筋,绑扎钢筋后开始安装模具,根据以下次序:a)先在绑扎的钢筋上安装地袱I的模具;b)再安装望柱2与立柱3的组合钢模具;c)安装独立立柱3的模具;d)安装下部横梁4的模具,并进行下部横梁4的钢筋绑扎;e)安装升子6的模具;f)安装上部横梁5的模具,并进行上部横梁5的钢筋绑扎;(4)浇筑:由下至上留间歇,并由混凝土整体一次性浇筑;(6)莲花柱头与望柱粘结技术,即望柱混凝土达到终凝前,剔除望柱顶浮浆,在柱头底均匀涂刷一道界面剂,安装莲花柱头,确保莲花柱头与望柱粘结成为一个整体,安装时,依据50线拉通线进行控制,确保柱头标高一致。(7)拆除模板,然后进行修补和打磨。以上对地袱1、下部横梁4、上部横梁5的模具加固均采用不大于0.8m卡具固定。望柱2与立柱3的组合钢模具自身采用“U”型连接固定。对栏杆各构件外侧还采用钢管加木楔整体二次加固。所述升子6和莲花柱头7的模具均为玻璃钢模具。所述上部横梁5的模具制作时预留升子孔,升子6的模具与上部横梁5和下部横梁4钢筋点焊固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操作细节描述如下: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I)升子6、莲花柱头7小型构件采用专用模具提前预制;(2)为了解决望柱2和立柱3之间施工缝,该组合部分定制了专用组合钢模具。为了实现与地袱1、下横梁4、上横梁5模具及升子6构件的整体组拼,组合钢模具需在制作时留出相应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组合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先制作小型预制件,然后将栏杆的各构件模板和小型预制件组合、连接,以实现各部件混凝土由下至上留间歇,不留施工缝浇筑,最终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组合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先制作小型预制件,然后将栏杆的各构件模板和小型预制件组合、连接,以实现各部件混凝土由下至上留间歇,不留施工缝浇筑,最终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建筑清水混凝土栏杆组合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预制升子(6)和莲花柱头(7)的模具; (2)预制望柱(2)和立柱(3)的组合钢模具,在组合钢模具上留出相应构件预留孔; (3)依次绑扎地袱(I)、望柱(2)和立柱(3)的钢筋,绑扎钢筋后开始安装模具,根据以下次序: a)先在绑扎的钢筋上安装地袱(I)的模具; b)再安装望柱(2)与立柱(3)的组合钢模具; c)安装独立立柱(3)的模具; d)安装下部横梁(4)的模具,并进行下部横梁(4)的钢筋绑扎; e)安装升子(6)的模具; f)安装上部横梁(5)的模具,并进行上部横梁(5)的钢筋绑扎; (4)浇筑:由下至上留间歇,并由混凝土整体一次性浇筑; (5)当望柱混凝土达到终凝前,剔除望柱顶浮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维朱锁权聂鑫曹相波王强赵涛许建峰李基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