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光收发模块及其组装方法,其中,该光收发模块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布设于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上的光接收单元和光发射单元;与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上设有可与外部电性连接的接点;以及设于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或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或印刷电路板上的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对光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处理后传输至印刷电路板的接点,信号处理单元对印刷电路板的接点传输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后经光发射单元发送出去。通过将光接收单元和光发射单元分设于两块柔性电路板上,可以在组装前分别对其进行测试,避免成品不良导致的重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纤设备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光收发模块以及该光收发模块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光通信已经是目前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之一,随着波分复用(WDM,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无源光网络(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等多重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光通信设备已逐渐走进楼宇和家庭,光纤也逐渐由骨干铺设到楼宇(FTTB,Fiberto The Building)和家庭(FTTH, Fiber to The Home)。作为光通信设备中重要的连接器件,光收发模块的研发改进也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有效地控制光收发模块的品质,降低生产过程中由于重工对光收发模块生产成本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品控细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收发模块,其可以有效地降低光收发模块生产过程中的重工成本,保证光收发模块的品质,该光收发模块包括: 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布设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上的光接收单元和光发射单元; 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可与外部电性连接的接点;以及 设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或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或印刷电路板上的信号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对所述光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处理后传输至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接点,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对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接点传输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后经光发射单元发送出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收发模块包括外壳,所述印刷电路板盖合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包括设有所述光接收单元和光发射单元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外壳内并部分贴合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外部设有散热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导热板贴合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二导热板贴合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板及所述第二导热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均设有导热胶。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两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导热板与所述印刷电路板之间分别连接有支撑件,其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配合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第二导热板配合的一端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一、第二导热板上分别设置有可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卡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与所述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主体部相背的一侧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接点电性连接的连接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收发模块与外界通过光纤连接的方式实现光信号的传输。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光收发模块的组装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分别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上布设光接收单元和光发射单元; 52、分别对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进行可靠性筛选; 53、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或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或印刷电路板上设置信号处理单元; 54、将经筛选后的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光收发模块中的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分设于两块柔性电路板上,可以在组装前分别对两块柔性电路板进行测试,当发现柔性电路板出现问题时,可以对出现问题的一个柔性电路板进行重工,而不需对整个光收发模块进行重工,以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光收发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中去除外壳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光收发模块中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光收发模块连接光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光收发模块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例如,第一柔性电路板可以被称为第二柔性电路板,并且类似地第二柔性电路板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柔性电路板,这并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配合参照图1至图3,介绍本申请光收发模块100的一具体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光收发模块100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11、第二柔性电路板12、光接收单元81、光发射单元82、信号处理单元90、以及印刷电路板20。第一柔性电路板1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2彼此分离,其上预留有可与印刷电路板20电性连接的焊盘(图中未示),生产时,可以将光接收单元81和光发射单元82分别布设到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1、12上,并通过该预留的焊盘对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1、12进行测试,提前筛选掉不良的电路板,避免待整个光收发模块100组装完成后成品不良而导致的重工。在一些替换的实施例中,光接收单元81和光发射单元82也可以按设计需求以其它方式布置,例如在任一块柔性电路板上分别布置光接收单元81和光发射单元82。具体的结构中,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1、12包括大致呈平板状的主体部111、121,印刷电路板20与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1、12的主体部111、121位于不同的平面内。由于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1、12本身的可折弯特性,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1、12可以通过弯折的方式与印刷电路板20电性连接,如此,印刷电路板20可以按需求地被设置为与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1、12非共面,减小光收发模块的结构体积。第一柔性电路板1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2可以是如图1所示连接在印刷电路板20的两侧;也可以是连接于印刷电路板20的同侧,例如连接于与外接光纤相对的一侧。[0021 ]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1、12的主体部111、121与印刷电路板20相对设置,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1、12的主体部111、121分别包括与印刷电路板20相对的第一表面111a、121a以及与印刷电路板20相背的第二表面111b、121b,上述的光接收单元81和光发射单元82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表面11 la、121a之上,通过将功能芯片80设置于主体部111、121上,可以避免在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1、12的折弯部分112、122设置功能芯片对光收发模块100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1、12还分别包括贴装部113、123,以分别实现与印刷电路板20的电性连接。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1、12的主体部111、121的第二表面111b、121b上分别贴合设置有第一导热板31和第二导热板32,第一、第二导热板31、32与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1、12之间相对固定。第一导热板11和第二导热板12可例如米用金属材质,以高效吸收传递功能芯片80散发的热量。为了维持第一、第二柔性电路板11、1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布设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上的光接收单元和光发射单元;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可与外部电性连接的接点;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或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或印刷电路板上的信号处理单元;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对所述光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处理后传输至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接点,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对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接点传输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后经光发射单元发送出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 分别布设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上的光接收单元和光发射单元; 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可与外部电性连接的接点;以及 设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或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或印刷电路板上的信号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对所述光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处理后传输至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接点,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对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接点传输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后经光发射单元发送出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发模块包括外壳,所述印刷电路板盖合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分别包括设有所述光接收单元和光发射单元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外壳内并部分贴合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部设有散热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导热板贴合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二导热板贴合固定在所述外壳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武,王祥忠,孙雨舟,周新军,徐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