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氟吡菌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733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氟吡菌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氟吡菌胺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氟吡菌胺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的质量比为50:1-1:50。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用于蔬菜、水果、花卉和禾谷类作物病害防治,如黄瓜霜霉病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氟吡菌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氟吡菌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具体是一种含有氟吡菌胺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介绍
氟吡菌胺,英文通用名为:Fluopicolide,化学名称为:2,6_ 二氯-N-[ (3-氯-5-二氟甲基-2-吡唳基)甲基]苯甲酸胺,是一种对卵菌纲真菌具有很闻活性的物质。氟吡菌胺主要影响细胞膜和细胞骨架间的特异蛋白,兼具良好的保护、治疗作用。其在植株体内具有突出的渗透和传导能力,可从叶表面向下渗透,也可从叶基向叶尖传导,还可从根部经木质部向整株运输。其既可用于喷雾处理,也可进行灌根施用。氟吡菌胺作用机理独特,与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霜霉病是农业生产中危害极大的一类病害,发病急速,难以防治。目前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主要有百菌清、乙磷铝、烯酰吗啉等。但由于用药时间长、次数多,在某些地区已产生了严重的抗性。这导致防治卵菌纲病菌的难度会愈来愈大,农民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市场亟待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开发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迄今为止,氟吡菌胺和嘧啶核 苷类抗菌素复配的杀菌剂未见诸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效作用明显,对霜霉病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抗性风险低的杀菌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杀菌组合物的应用。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意外发现氟吡菌胺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以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对霜霉病等病害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所述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又名农抗120,由剌孢吸水链霉菌北京变种发酵提取制成,是一种广谱抗菌素,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干扰菌体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还能抑制病原菌产孢和病斑扩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对氟吡菌胺进行了复配研究。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意外发现氟吡菌胺(A)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B)以一定比例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等病害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氟吡菌胺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属于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不同,2者混配可以减缓病菌抗性的产生,同时可以扩大防治谱。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经过对组合物进行联合作用的定量分析,形成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即以氟吡菌胺(A)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B)为有效成分,二者的质量比为50:1-1:50,较好的质量比为20:1-1:20。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中,A与B的累积质量百分含量为I %~90%,其余为助剂和填料或稀释剂。该组合物可以加工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较好的剂型有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悬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上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除包括有效成分A与B之外,还包括助剂和其它有助于药效发挥的物质。悬浮剂包括水、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润湿剂;可湿性粉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和填料;水分散粒剂包括分散剂、崩解剂、填料和湿润剂。以上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例如:助溶剂可选择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乙醇、丙乙醇、异丙醇、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剂可选择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拉开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羧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防冻剂可选择丙三醇、尿素、乙二醇、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湿润剂可选择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钙、茶枯、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月桂醇基硫酸钠、洗衣粉、拉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可选择硫酸铵、尿素、膨润土、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可选择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中一种或多种。 填料可选择白碳黑、岭土、轻质碳酸钙、滑石、蒙脱土或凸凹棒石、浮石、碎砖、海泡石或膨润土以及非吸附性钙质土或砂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尤其适用于防治霜霉病。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或发烟,其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1、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与单剂相比显著提高;2、药效提高后,田间的有效成分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具体实施方式】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应用过程中成本和抗性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有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是科学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对霜霉病菌等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这可从以下毒力测定实验的结果中很清楚地看出。生物测定实例:氟吡菌胺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试验采用盆栽法测定。选取生长一致的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10盆供试瓜苗,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盆5mL。每个药剂设置6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取采自田间的霜霉病叶,用毛笔蘸取io°c左右的蒸馏水洗下背面的孢子囊,配成浓度为3X105个/mL的孢子囊悬浮液。于药剂处理24h后喷雾接种孢子囊液,接种后将黄瓜苗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15~200C )培养,24h后保持温度15~24°C、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IOd后调查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tl,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 < 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 < CTC < 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Q/供试药剂EC5tl) X 100理论毒力指数(TTI) = A药剂毒力指数X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X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X 100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表1氟吡菌胺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的系列配比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为氟吡菌胺(A)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B),(A)与(B)的质量比为50:1‑1: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为氟吡菌胺㈧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B),(A)与(B)的质量比为50:1-1: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与(B)的质量比为20:1-1: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树茂赵娜杨立平张华东曹明章孔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