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绍义专利>正文

一种利湿止痒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24246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湿止痒丸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利湿止痒丸以下述重量份数的主要原料配制而成:土茯苓10-20、苦参10-20、苍术8-15、防风8-10、薄荷8-10、地肤子8-10、蛇床子8-10、海桐皮8-10、百部8-10、大青叶8-10、黄柏8-10、黄芩8-10、僵蚕8-10、红景天10-20、甘草6-10。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针对治疗湿疹、荨麻疹、银屑病、过敏性皮炎、浅部真菌感染等皮肤瘙痒症,专病专治,采用祛风除湿、清热止痒等方法,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效果显著,且无恶心、头晕、腹泻等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湿止痒丸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治疗湿疹、荨麻疹、寻常型银屑病、过敏性皮炎、浅部真菌感染等皮肤瘙痒症的利湿止痒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瘙痒症是皮肤科常见的病症,治疗相对困难,容易复发。常见的有湿疹、荨麻疹、寻常型银屑病、过敏性皮炎、浅部真菌感染等。中医认为瘙痒性皮肤病多与“风、热、湿、虫、毒”有关,而西医认为是属过敏性IV型变态反应而产生痒感。因搔抓,容易导致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真菌的感染,皮肤瘙痒加剧,严重的引起溃烂。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或中药进行治疗,均出现不同疗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但是西药(多以抗生素、激素为主)仅能短时抑制瘙痒,长期使用使人体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而中药副作用相比西药轻,且不易复发,相对来说患者更容易接受。因此研究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配方的人也越来越多。如“防风通圣丸”,其处方组成:防风50g、荆芥穗25g、薄荷50g、麻黄50g、大黄50g、芒硝50g、栀子25g、滑石300g、桔梗100g、石膏100g、川芎50g、当归50g、白芍50g、黄芩100g、连翘50g、甘草200g、白术(炒)25g。声称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荨麻疹、湿疹、大便秘结。其实际在使用过程中,治疗荨麻疹、湿疹的效果不佳,且易复发。再如“皮敏消胶囊”,其处方组成:苦参、苍术、防风、荆芥、蒺藜、白鲜皮、蛇床子、苍耳子、蜈蚣、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蝉蜕、地黄、牡丹皮、西河柳、紫草、地骨皮。声称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功效,用于急慢性荨麻疹、急性湿疹属风热证或风热挟湿证者。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治愈荨麻疹和急性湿疹,但是因属寒性,可引起腹泻、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而如“皮肤病血毒丸”、“化毒丹”等中成药大多不是专病专治,因而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且能清热祛湿、凉血解毒、杀虫灭菌、消风止痒的利湿止痒丸。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利湿止痒丸,以下述重量份数的主要原料配制而成:土茯苓10-20、苦参10-20、苍术8-15、防风8-10、薄荷8-10、地肤子8-10、蛇床子8-10、海桐皮8-10、百部8-10、大青叶8-10、黄柏8-10、黄芩8-10、僵蚕8-10、红景天10-20、甘草6-10。上述所述的利湿止痒丸,优选方案在于:以下述重量份数的主要原料配制而成:土茯苓20、苦参20、苍术15、防风10、薄荷10、地肤子10、蛇床子10、海桐皮10、百部10、大青叶10、黄柏10、黄芩10、僵蚕10、红景天20、甘草10。所述利湿止痒丸的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各原料药去除杂质并洗净晾干后,混合粉碎成120目的细粉,每100份粉末中加入300份炼蜜,混合均匀并制成药丸,规格为绿豆大小。用法:口服,一次4g,早晚各一次。配方中,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除湿,解毒,通络之功效。主治湿热淋浊,痈肿,瘰疬,疥癣,梅毒等。苦参,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苍术,味辛、苦,性温,具有收敛燥湿,祛风止痒之功效。主治湿疹、脂溢性皮炎、夏季皮炎等。苍术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类物质,而这类物质参与表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有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皮脂腺分泌的作用,具有抗炎、抗增殖、抗肿瘤功效。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具有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主治风疹瘙痒、破伤风、风寒湿痹等病症。薄荷,味辛,性凉,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之功效。主治头痛、咽喉肿痛、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等。地肤子,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效。主治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其含有的皂苷及维生素A类物质,对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蛇床子,味辛、苦,性温,具有解毒,燥湿,祛风之功效。主治阳痿、宫冷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湿疹疥癣。据多种文献报告称其有类似性激素作用而无激素副作用。海桐皮,味苦,性平,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杀虫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具有温润肺气,止咳,杀虫之功效。主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大青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温病热盛烦渴、丹毒、吐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等。黄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在皮肤科中主治湿疹、皮炎、瘙痒症、脓皮症、血管炎等,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具有抑制作用。黄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之功效。主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僵蚕,味咸、辛,性平,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之功效。主治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红景天,味甘、苦,性平,具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之功效。主治抗脑缺氧、抗疲劳、活血止血、清肺止咳、化淤消肿、解热退烧、滋补元气,改善皮肤微循环等功效。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具有和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在皮肤科中主治痈肿疮毒、梅毒、溃疡、湿疹等。其含有的甘草甜素对细菌毒素、药毒、蛇毒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而甘草次酸具有可的松样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只针对治疗湿疹、荨麻疹、银屑病、过敏性皮炎、浅部真菌感染等皮肤瘙痒症,专病专治,采用祛风除湿、清热止痒等方法,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效果显著,且无恶心、头晕、腹泻等不良反应。本方重用土茯苓、苦参、苍术,通络除湿;辅以防风、薄荷分泄湿热,地肤子、蛇床子祛风止痒,海桐皮、百部杀虫抑菌;大青叶、黄柏、黄芩泻火解毒;僵蚕、防风祛风通络;红景天益气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遵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以清热除湿、消风止痒为主,重用寒凉之品,运用通络之功,釜底抽薪,以泄内热,更防虚之,佐以红景天、蛇床子,温肾助阳,滋补元气,得以湿热上下分消,内毒外风,表里双解。血已行,风已灭,则痒自止。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利湿止痒丸,以下述重量份数的主要原料配制而成:土茯苓10、苦参10、苍术8、防风8、薄荷8、地肤子8、蛇床子8、海桐皮8、百部8、大青叶8、黄柏8、黄芩8、僵蚕8、红景天10、甘草6。制备时,上述各原料药去除杂质并洗净晾干后,混合粉碎成120目的细粉,每100份粉末中加入300份炼蜜,混合均匀并制成药丸,规格为绿豆大小。实施例2:一种利湿止痒丸,以下述重量份数的主要原料配制而成:土茯苓20、苦参20、苍术15、防风10、薄荷10、地肤子10、蛇床子10、海桐皮10、百部10、大青叶10、黄柏10、黄芩10、僵蚕10、红景天20、甘草10。其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通过以下试验,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湿止痒丸的毒性很小。测试项目:口急性毒性试验;试验动物:豚鼠试验条件:实验室温度:20-40℃,相对湿度60-70%,禁食16h;试验结果:一、在日剂量达到最高剂量432g/kg,为人临床口服剂量470倍的情况下,未出现毒性;二、豚鼠经两次口服(每次4.5克)本专利技术的药丸后,小鼠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湿止痒丸,以下述重量份数的主要原料配制而成:土茯苓10‑20、苦参10‑20、苍术8‑15、防风8‑10、薄荷8‑10、地肤子8‑10、蛇床子8‑10、海桐皮8‑10、百部8‑10、大青叶8‑10、黄柏8‑10、黄芩8‑10、僵蚕8‑10、红景天10‑20、甘草6‑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湿止痒丸,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土茯苓10-20、苦参10-20、苍术8-15、防风8-10、薄荷8-10、地肤子8-10、蛇床子8-10、海桐皮8-10、百部8-10、大青叶8-10、黄柏8-10、黄芩8-10、僵蚕8-10、红景天10-20、甘草6-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湿止痒丸,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土茯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绍义
申请(专利权)人:刘绍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