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体工程和抗感染医药领域,提供一种检测和评价分子和药物生物学功能的方法及其用途。尤其涉及一种检测(人)抗人乙型肝炎病毒抗体生物学功能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的测定所述的分子和药物制剂或(人)抗人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生物学功能的水平。该方法通过检测受试先导分子和药物在动物体内中和病原体关键分子的能力,以及受试先导分子和药物在动物体内打破免疫耐受重建免疫保护的能力,界定先导分子和药物的生物学活性。利用该方法可以快速检测抗体和其它抗感染药物清除病毒,控制病毒感染和致病的能力。本方法操作过程简单,结果重复性好,是对现有抗病毒药物功能性检测和评估方法的补充,该方法的建立为目前细胞和动物感染模型病毒的药物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体工程、和抗感染医药领域,涉及。具体涉及一种有效的检测和评价分子和药物在动物体内抗感染能力的方法,以及一组在体内可以实现以下一种或多种功能的分子:1)中和病原体关键分子;2)创建关键分子低度窗口期;3)打破免疫耐受,重建免疫调控。
技术介绍
人乙型肝炎病毒(human 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正遭受慢性HBV感染之苦(WH0,2000)。我国为乙型肝炎的高发区。2006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全部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为7.18%。据此估计我国约有9300万人为HBV携带者,其中,3000万例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研究还显示,慢性的HBV感染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现有技术公开了乙肝病毒是DNA病毒,具部分环状双链的DNA。其基因组长度约为3.2kb,含有四个基本阅读 框架,分别是编码核心蛋白(核心抗原)和e蛋白(e抗原)的C基因;编码大、中和小表面蛋白(表面抗原)的S基因;编码聚合酶的P基因和编码X蛋白的X基因。人乙型肝炎病毒具有种群和组织特异性,只感染人类的肝细胞。研究显示,乙肝病毒的感染始于病毒附着在肝细胞上,通过未知的机制,病毒外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病毒核衣壳被释放到细胞质中并解聚,病毒基因组转移到被感染细胞的细胞核内,在细胞修复酶的作用下形成闭合环状DNA (cccDNA)。随后,病毒以cccDNA为模板转录产生四种mRNA,分别是3.5kb的pgRNA、2.4kb的mRNA、2.1kb的mRNA和0.8kb的mRNA。2.4kb和2.1kb的mRNA指导表面蛋白的翻译;0.8kb的mRNA指导X蛋白的翻译;而3.5kb的pgRNA除了指导核心蛋白和聚合酶的翻译外,还作为病毒的前基因组RNA,被新产生的核心蛋白和聚合酶包裹,形成新的核衣壳。在核衣壳中,病毒聚合酶以pg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合成新的DNA基因组。最终,完成DNA复制的核衣壳被表面蛋白包裹,形成成熟的病毒粒子,分泌出细胞,开始新的感染周期。研究还显示,在HBV感染者的血清中可见三种不同形态的病毒颗粒,即大球型颗粒(又称为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型颗粒。虽然这三种形式的颗粒都具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但是只有大球型颗粒内部含病毒的双链DNA分子,并具感染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小球形颗粒,也称亚病毒颗粒,一般在血液中可比Dane颗粒多出1000至1,000,000倍。部分病人自然感染状态下会出现保护性抗体。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主要抗原为“a”决定簇。免疫显性“a”表位在所有病毒血清中存在。现有技术的人抗乙肝病毒抗体(HBIG)系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健康人群中,采集高效价血浆或血清后,分离提取制备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在临床上被用于降低HBV的感染率。在中国和其它HBV高发地区,母婴传播是HBV的主要的感染途径之一。有临床研究显示,HBIG与重组HBV疫苗联合使用是目前阻断HBV母婴传递最有效的手段,其保护率达95%左右。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产新生儿出生后24h内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已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被建议。器官移植后乙肝病毒感染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因素。高剂量的HBIG抑制肝脏移植后HBV再感染率的成功率达60%至85%。临床研究表明,围产期的母婴传播率与母体病毒载量高度相关,肝脏移植后HBV再感染的风险也与病毒载量直接相关。HBIG的使用可能降低病毒的载量。由于HBIG的生产和临床应用分别存在着血源稀缺和未知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等隐忧,重组型人抗乙肝单抗(mAb)已受到了医药产业界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治疗性单抗药物(mAbs)在过去的20年里已悄然成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力,但是单抗技术在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应用相对滞后,目前只有一个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单抗药物用于临床。Shlomo Dagan等人在2001年报导了两个抗HBV人单抗的联合用药的一期临床试验结果后,有关抗HBV单抗的研究进展缓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评估重组人抗乙肝单抗(mAb)中和病毒能力的评估系统。与HIV和HCV不同,HBV至今未建立可靠的细胞感染模型和动物保护模型。多年以来,人原代肝细胞是研究HBV病毒感染性唯一的一种细胞。但是,实践中,人原代肝细胞很难培养,不能在体外繁殖并且需要特殊的生长因子来维持其原代的分化状态。即使在培养过程中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和聚乙二醇(PEG),也只能有限的改善HBV病毒的感染力,以及感染细胞扩增病毒的能力,加之来源困难等其它问题,人原代肝细胞很难被应用到以细胞为基础的体外中和实验中。还有研究报道了人肝癌细胞系细胞(如,!fepG2)在培养中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和5-aza_2'-脱氧胞啶后能探测到病毒抗原的存在,可是,该结果的重复性差;有研究从原发性肝癌和慢性HCV共感染的患者中分离出的IfepaRG细胞在感染前先通过二甲基亚砜(DMSO)和皮质醇(hydrocortisone)的前处理达到了成功感染HBV的目的,但该细胞系不稳定且处理过程繁琐,而且,成功建立HBV感染的人细胞系只能产生病毒颗粒,不能用于体外病毒中和实验。树駒的原代肝细胞被发现具有感染人HBV的能力,并且感染后能探测到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的分泌。有实验室正用树駒的原代肝细胞作为多肽和抗体制剂的评估,但是,只有原代分离的树駒肝细胞具有感染和复制病毒能力;因此,该系统时效性短,来源复杂,可重复率低,限制了它应用到体外中和病毒实验中。利用抗体工程技术可以设计、构建、表达和生产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病毒单克隆抗体,如何检测和判定单抗的抗感染能力,去伪存真,是将单抗成功导入临床应用的关键。虽然细胞感染模型和动物保护模型已成功应用于部分病毒,如Hiv和HCV等的研究,但是,受体外细胞感染系统培养和感染条件及动物模型的异种性等因素的限制,细胞感染模型和动物保护模型的实际应用效率和价值尚待观察。此外,一些具高度种属,组织和细胞特异性的病毒感染,如HBV感染,以及 一些新发和突发性的感染病毒,至今还没有相应的细胞感染和动物保护模型。因此,医疗和制药界急需一个快速,高效和通用的检测系统,作为现有方法和手段的补充。HBV被动免疫和HBIG主动免疫都可以有效的控制HBV的感染率,提示虽然HBV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为肝细胞,血液是机体抗衡HBV感染的主要屏障。此外,业界清楚,无论是细胞感染模型、动物保护模型还是临床感染,病毒的感染率都与病毒的载量相关。鉴于上述情况,有研究者假设,受试分子或药物在血液中调控病毒载量的能力,与其抗感染能力相关,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沉降性病毒复合物技术,建立抗感染检测系统;另有研究者利用沉降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技术,设计和生产了具有免疫再生能力的治疗性疫苗,并应用于持续性乙型肝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该技术已获得国内外专利。受病原体宿主特异性的限制,以及病原体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和评价分子和药物生物学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表达病原体关键大分子的模型,检测受试分子和药物的中和病原体的能力和打破免疫耐受的能力和重建免疫保护和控制的能力;其包括步骤:(1)建立并利用表达病原体关键大分子的模型;(2)将受试分子或药物对模型进行干预;(3)检测受试分子,药物,目标分子,以及受试模型对目标分子的免疫反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和评价分子和药物生物学功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表达病原体关键大分子的模型,检测受试分子和药物的中和病原体的能力和打破免疫耐受的能力和重建免疫保护和控制的能力;其包括步骤: (1)建立并利用表达病原体关键大分子的模型; (2)将受试分子或药物对模型进行干预; (3)检测受试分子,药物,目标分子,以及受试模型对目标分子的免疫反应。2.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原体关键大分子是人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3.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力,闻玉梅,李蒙,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