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21046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测试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架、安装于支撑架上的第一路板、第一路架、安装于第一路架上并且用于支撑第一路架的若干支撑柱、设于支撑架下方的连接架、枢接于连接架上的支撑车轮、倾斜设置的第二路板、支撑第二路板的第二路架、倾斜设置的第三路板、支撑第三路板的第三路架、第四路板和第四路架;第一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路架和第三路架间隔设置于第一路架的第一端,且第二路架和第三路架均与第一路架的第一端枢接。通过第一路板、第二路板、第三路板和第四路板形成坡道路面,而设置连接架和支撑车轮,可以移动该坡道路面,从而可以方便地测试车辆的爬坡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测试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道路行驶测试是汽车性能测试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特征是在销售环节,尽管汽车上标有各车的动力性能,但却不与道路驾驶测试直观,且非专业人士也不一定能了解汽车各动力性能所表示的含义。普通的交通道路一般较为平整。对于有些车辆来说有时还需要测试其爬坡性能,倾斜行驶性能,前后轮的驱动性能,坑洼路、阶梯路的通过性能等。现有爬坡性能测试一般是将车辆开至有坡度的道路上,然后进行爬坡性能测试。然而这种道路一般是固定在某处,使得测试极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车辆爬坡性能测试一般是在某处固定的道路上,测试极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并用于供车辆行驶的第一路板、与所述支撑架配合支撑所述第一路板且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一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路架上并且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路架的若干支撑柱、设于所述支撑架下方并用于支撑该支撑架的连接架、枢接于所述连接架上的支撑车轮、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一端并用于供车辆一侧车轮行驶的第二路板、支撑所述第二路板的第二路架、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一端并用于供车辆另一侧车轮行驶的第三路板、支撑所述第三路板的第三路架、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二端的第四路板和支撑所述第四路板的第四路架;所述第二路架和所述第三路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路架和所述第三路架均与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一端枢接,所述第四路架与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二端枢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还竖直安装有用于固定支撑该支撑架的若干第一液压缸,每一所述第一液压缸包括第一缸体和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缸体中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缸体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具体地,所述连接架包括枢轴和连接所述枢轴与所述支撑架的连接板,所述支撑车轮枢接于所述枢轴上。具体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支撑杆和横向设于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若干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支撑杆固定相连。具体地,所述第一路架包括配合设于所述第一路板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支撑梁和横向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梁之间的第一支撑横梁,所述第一支撑横梁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梁相连;所述第一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横梁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路板呈阶梯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路板包括由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一端朝向该第一路架中部方向并且倾斜向上的第一段、由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二端朝向该第一路架中部方向并且倾斜向上的第二段和连接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第三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所述第四路板与水平方向夹角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进一步地,还包括能够供所述第四路架搭接的过渡路架,所述过渡路架设于所述第四路架远离所述第一路架的一端,且所述过渡路架靠近所述第四路架的一端的高度大于其相对另一端的高度;所述过渡路架上安装有过渡路板,所述过渡路板与水平方向夹角小于所述第四路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四路架绕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二端转动的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包括第二缸体和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缸体中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支撑架枢接,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四路架枢接。通过第一路板、第二路板、第三路板和第四路板形成坡道路面,而第一路板通过第一路架被支撑在支撑架上,第二路板通过第二路架与第一路架相连,第三路板通过第三路架与第一路架相连,第四路板通过第四路架与第一路架相连,而支撑架通过连接架和支撑车轮支撑,从而可以移动支撑架,进而移动第一路板、第二路板、第三路板和第四路板,即移动形成的坡道路面,从而可以方便地测试车辆的爬坡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的仰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过渡路架及过渡路板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包括支撑架60、第一路板91、第一路架10、若干支撑柱16、连接架70、支撑车轮73、第二路板92、第二路架20、第三路板93、第三路架30、第四路板94和第四路架40。支撑架60水平设置。连接架70设于支撑架60的下方,用于支撑该支撑架60,具体地,可以将支撑架60与连接架70相连。支撑车轮73枢接在连接架70上,从而实现移动支撑架60。第一路架10用于支撑第一路板91,其通过若干支撑柱16支撑在支撑架60上,支撑柱16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支撑架60和第一路架10固定相连。第一路板91用于供车辆行驶通过,其安装在第一路架10上。第一路架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3和第二端14。第二路板92位于第一路架10的第一端13,并且倾斜设置,用于供车辆一侧的车轮行驶通过;第三路板93也位于第一路架10的第一端13,并且也倾斜设置,用于供车辆另一侧的车轮行驶通过。第二路板92和第三路板93间隔设置在第一路架10的第一端13。第二路架20用于支撑第二路板92,第三路架30用于支撑第三路板93 ;第二路架20枢接在第一路架10的第一端13,第三路架30也枢接在第一路架10的第一端13,并且第二路架20和第三路架30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二路架20的相对较高的一端与第一路架10的第一端13枢接,第三路架30的相对较高的一端与第一路架10的第一端13枢接。第四路板94位于第一路架10的第二端14,并且倾斜设置,用于供车辆行驶通过。第四路架40用于支撑第四路板94,并且枢接在第一路架10的第二端14,具体为第四路架40的相对较高的一端与第一路架10的第二端14枢接。当第二路架20的相对较低端支撑于地面或其它支撑物上,第三路架30的相对较低端支撑于地面或其它支撑物上,即可以使第二路板92和第三路板93配合形成供车辆行驶通过的坡道路面。第四路架40的相对较低端支撑于地面或其它支撑物上,则也可以使第四路板94形成供车辆行驶通过的坡道路面。从而车辆可以从第二路板92与第三路板93上爬坡行驶至第一路板91上,然后再从第四路板94下坡,而驶离该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反过来,也可以从第四路板94爬坡行驶至第一路板91上,然后再从第二路板92与第三路板93下坡驶离该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以对车辆进行爬坡性能测试和下坡制动性能测试。另外,第一路板91通过第一路架10被支撑在支撑架60上,第二路板92通过第二路架20与第一路架10相连,第三路板93通过第三路架30与第一路架10相连,第四路板94通过第四路架40与第一路架10相连,而支撑架60通过连接架70和支撑车轮73支撑,从而可以移动支撑架60,进而移动第一路板9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并用于供车辆行驶的第一路板、与所述支撑架配合支撑所述第一路板且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一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路架上并且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路架的若干支撑柱、设于所述支撑架下方并用于支撑该支撑架的连接架、枢接于所述连接架上的支撑车轮、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一端并用于供车辆一侧车轮行驶的第二路板、支撑所述第二路板的第二路架、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一端并用于供车辆另一侧车轮行驶的第三路板、支撑所述第三路板的第三路架、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二端的第四路板和支撑所述第四路板的第四路架;所述第二路架和所述第三路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路架和所述第三路架均与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一端枢接,所述第四路架与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二端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并用于供车辆行驶的第一路板、与所述支撑架配合支撑所述第一路板且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一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路架上并且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路架的若干支撑柱、设于所述支撑架下方并用于支撑该支撑架的连接架、枢接于所述连接架上的支撑车轮、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一端并用于供车辆一侧车轮行驶的第二路板、支撑所述第二路板的第二路架、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一端并用于供车辆另一侧车轮行驶的第三路板、支撑所述第三路板的第三路架、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二端的第四路板和支撑所述第四路板的第四路架;所述第二路架和所述第三路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路架和所述第三路架均与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一端枢接,所述第四路架与所述第一路架的第二端枢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还竖直安装有用于固定支撑该支撑架的若干第一液压缸,每一所述第一液压缸包括第一缸体和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缸体中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缸体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包括枢轴和连接所述枢轴与所述支撑架的连接板,所述支撑车轮枢接于所述枢轴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支撑杆和横向设于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若干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支撑杆固定相连。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水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源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