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球热处理淬火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0805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球热处理淬火线,包括上料区、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第四温区和冷却装置,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第四温区依次相连并组成连续加热区;上料区和连续加热区均铺设淬火工件输送辊轮,上述淬火工件输送辊轮沿淬火线行进方向排列;连续加热区为炉体,第一温区远离第二温区一侧设置有进料口,第四温区远离第三温区一侧设置有出料口,进料口、出料口处分别具有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第四温区分别具有加热温度为380℃的加热管、加热温度为650℃的加热管、加热温度为780℃的加热管、加热温度为950℃的加热管;其中,冷却装置为油浴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球热处理淬火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热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钢球热处理淬火线。
技术介绍
钢球在形成最终工业产品过程中,离不开热处理,制定出合适的热处理工艺需要有相应的热处理设备进行实现。现有技术中,钢球淬火处理主要采用淬火炉实现,但是在工业生产上,淬火炉存在热处理效率过低的缺点,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钢球热处理淬火线,实现了钢球的工业化淬火热处理,其结构简单,经济性好。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球热处理淬火线,包括上料区、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第四温区和冷却装置,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第四温区依次相连并组成连续加热区;上料区和连续加热区均铺设淬火工件输送辊轮,上述淬火工件输送辊轮沿淬火线行进方向排列,淬火工件输送棍轮包括一个主动棍轮与多个从动棍轮,驱动装置输出端与主动辊轮驱动连接,主动辊轮与从动辊轮之间由链条相连接,多个从动辊轮之间由链条相连;连续加热区为炉体,第一温区远离第二温区一侧设置有进料口,第四温区远离第三温区一侧设置有出料口,进料口、出料口处分别具有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第四温区分别具有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三加热装置、第四加热装置;其中,冷却装置为油浴炉,第一加热装置为均匀设置在第一温区内壁且加热温度为380°C的加热管,第二加热装置为均匀设置在第二温区内壁且加热温度为650°C的加热管,第三加热装置为均匀设置在第三温区内壁且加热温度为780°C的加热管,第四加热装置为均匀设置在第四温区内壁且加热温度为950°C的加热管。优选地,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第四温区的长度相等。优选地,连续加热区总长为13.3米。本专利技术中,将装在框体内的待淬火钢球置于上料区,通过淬火工件输送辊轮,待淬火钢球经过连续加热区完成加热后,经冷却装置进行急冷,完成淬火热处理;通过将连续加热区分为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第四温区,便于将连续加热区中的加热过程进行细化,将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第四温区中设置的加热管分别为380°C、65(TC、780°C>950°C,可以使得钢球通过连续加热区过程中,逐渐升温,内应力小,有利于钢球产品质量稳定;进料口、出料口处分别具有第一闸门、第二闸门,有利于根据连续加热区的进料、出料框体规格,控制进料口、出料口的敞口大小,从而减小热能的浪费,有利于维持第一温区和第四温区的温度稳定,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第四温区中的加热管为均匀设置在内壁,可以提高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第四温区中的温度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球热处理淬火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球热处理淬火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球热处理淬火线,包括上料区1、第一温区21、第二温区22、第三温区23、第四温区24和冷却装置3,第一温区21、第二温区22、第三温区23、第四温区24依次相连并组成连续加热区2 ;上料区I和连续加热区2均铺设淬火工件输送辊轮,上述淬火工件输送辊轮沿淬火线行进方向排列,淬火工件输送辊轮包括一个主动辊轮与多个从动辊轮,驱动装置输出端与主动辊轮驱动连接,主动辊轮与从动辊轮之间由链条相连接,多个从动辊轮之间由链条相连;连续加热区2为炉体,第一温区21远离第二温区22 —侧设置有进料口,第四温区24远离第三温区23 —侧设置有出料口,进料口、出料口处分别具有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第一温区21、第二温区22、第三温区23、第四温区24分别具有第一加热装置211、第二加热装置221、第三加热装置231、第四加热装置241 ;其中,冷却装置3为油浴炉,第一加热装置211为均匀设置在第一温区21内壁且加热温度为380°C的加热管,第二加热装置221为均匀设置在第二温区22内壁且加热温度为650°C的加热管,第三加热装置231为均匀设置在第三温区23内壁且加热温度为780°C的加热管,第四加热装置241为均匀设置在第四温区24内壁且加热温度为950°C的加热管,连续加热区2总长为13.3米且第一温区21、第二温区22、第三温区23、第四温区24的长度相等。在上述实施例中,将装在框体内的待淬火钢球置于上料区I,通过淬火工件输送辊轮,待淬火钢球经过连续加热区2完成加热后,经冷却装置3进行急冷,完成淬火热处理;通过将连续加热区2分为第一温区21、第二温区22、第三温区23、第四温区24,便于将连续加热区2中的加热过程进行细化,将第一温区21、第二温区22、第三温区23、第四温区24中设置的加热管分别为380°C、650°C、780°C、95(rC,可以使得钢球通过连续加热区2过程中,逐渐升温,内应力小,有利于钢球产品质量稳定;进料口、出料口处分别具有第一闸门、第二闸门,有利于根据连续加热区2的进料、出料框体规格,控制进料口、出料口的敞口大小,从而减小热能的浪费,有利于维持第一温区21和第四温区24的温度稳定,第一温区21、第二温区22、第三温区23、第四温区24中的加热管为均匀设置在内壁,可以提高第一温区21、第二温区22、第三温区23、第四温区24中的温度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球热处理淬火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区(1)、第一温区(21)、第二温区(22)、第三温区(23)、第四温区(24)和冷却装置(3),第一温区(21)、第二温区(22)、第三温区(23)、第四温区(24)依次相连并组成连续加热区(2);上料区(1)和连续加热区(2)均铺设淬火工件输送辊轮,上述淬火工件输送辊轮沿淬火线行进方向排列,淬火工件输送辊轮包括一个主动辊轮与多个从动辊轮,驱动装置输出端与主动辊轮驱动连接,主动辊轮与从动辊轮之间由链条相连接,多个从动辊轮之间由链条相连;连续加热区(2)为炉体,第一温区(21)远离第二温区(22)一侧设置有进料口,第四温区(24)远离第三温区(23)一侧设置有出料口,进料口、出料口处分别具有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第一温区(21)、第二温区(22)、第三温区(23)、第四温区(24)分别具有第一加热装置(211)、第二加热装置(221)、第三加热装置(231)、第四加热装置(241);其中,冷却装置(3)为油浴炉,第一加热装置(211)为均匀设置在第一温区(21)内壁且加热温度为380℃的加热管,第二加热装置(221)为均匀设置在第二温区(22)内壁且加热温度为650℃的加热管,第三加热装置(231)为均匀设置在第三温区(23)内壁且加热温度为780℃的加热管,第四加热装置(241)为均匀设置在第四温区(24)内壁且加热温度为950℃的加热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球热处理淬火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区(I)、第一温区(21)、第二温区(22)、第三温区(23)、第四温区(24)和冷却装置(3),第一温区(21)、第二温区(22)、第三温区(23)、第四温区(24)依次相连并组成连续加热区(2);上料区(I)和连续加热区(2)均铺设淬火工件输送辊轮,上述淬火工件输送辊轮沿淬火线行进方向排列,淬火工件输送辊轮包括一个主动辊轮与多个从动辊轮,驱动装置输出端与主动辊轮驱动连接,主动辊轮与从动辊轮之间由链条相连接,多个从动辊轮之间由链条相连;连续加热区(2)为炉体,第一温区(21)远离第二温区(22 ) —侧设置有进料口,第四温区(24 )远离第三温区(23 ) —侧设置有出料口,进料口、出料口处分别具有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第一温区(21)、第二温区(22)、第三温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斌杨霄葛兴洋
申请(专利权)人:宁国东方碾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