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1746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8:33
为了提供不但非常安全而且具有优良的杀菌性能和除臭性能的等离子产生装置,此等离子体产生装置设置有一对电极并且用来在电极之间施加预定的电压时释放等离子体,该对电极在其面对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侧上形成有电介质膜,该等离子体产生装置被配置为使得电介质膜的介电常数为20至2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等离子体产生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等离子体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近来,由于特应性症状、哮喘症状和过敏症状的携带者的增加以及增大的传染风险,诸如在新型流行性感冒的爆发性流行中所看到的那样,对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控制诸如杀菌和除臭的需求越来越大。此外,随着生活标准提高,食物贮藏的数量和存储剩余食物的机会增加。因此,诸如冰箱的贮藏设备中的环境控制的重要性也在增长。在试图控制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的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以过滤器为代表的物理控制。按照物理控制,取决于过滤器孔的尺寸,可以俘获在空中漂浮的相对大的灰尘和碎屑,也可以俘获细菌、病毒等。此外,在有极大量的吸附位置的情形下,诸如在活性碳中那样,可以俘获导致臭味的分子。然而,存在的问题在于,待控制的空间中的空气要求均匀地经过过滤器以俘获这些物质,装置在尺寸上增大,而且诸如过滤器更换的维护成本也增加,同时对附着物没有效果。因此,作为使得能够进行附着物的杀菌和除臭的手段,可以被作为示例的是在待杀菌和除臭的空间中释放化学活性物种(active species)。在化学制剂的喷洒或者增香剂或除臭剂的释放过程中,需要预先制备活性物种,而且其定时的补充是必需的。另一方面,近年来,利用通过在周围环境中产生等离子体而制成的化学活性物种进行杀菌和除臭的装置增多。通过由等离子体向周围环境中的释放产生的诸如离子或原子团的活性物种进行杀菌和除臭的技术可以分成以下两类:(I)所谓的被动型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中在周围环境中漂浮的细菌和病毒(以下称为“漂浮细菌”)或恶臭物质(以下称为“臭气”)在装置中的有限容积内与活性物种反应(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以及(2)所谓的主动型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中由等离子体产生部分产生的活性物种被释放到具有比⑴更大的容积的封闭空间(例如起居室、卫生间、车辆内部等)内,并且该活性物种通过在周围环境中与漂浮细菌或臭气的碰撞而与漂浮细菌或臭气反应(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被动型等离子体产生装置(I)具有以下优点,因为在小容积内通过等离子体的产生而制成具有高浓度的活性物种,所以可以预期高的杀菌和除臭效果。另一方面,该装置具有以下缺点,其尺寸因为漂浮细菌或臭气必须被引入到该装置内而增大,可能存在作为等离子体产生的常见副产物的对人体有害的臭氧,并且用于吸附或分解的过滤器必须被单独地安装以防止臭氧从该装置中泄漏。接下来,主动型等离子体产生装置(2)具有以下优点,该装置可以相对小,而且除空气中的漂浮细菌的杀菌或臭气的分解之外,还可以预期附着于衣物的表面的细菌(以下称为“附着细菌”)的杀菌或被吸附在该表面上的臭气的分解。另一方面,该装置具有以下缺点,因为活性物种在与该装置的容积相比很大的封闭空间内扩散,并且具有低浓度,所以不得不只有寿命长的活性物种预期具有杀菌和除臭效果。结果,在具有高臭气浓度(活性物种的浓度的10000倍的高浓度)的空间中,几乎不可能预期具有除臭效果。由上可知,在被动型等离子体产生装置(I)中,作用仅限于流入该装置中的气流中包含的漂浮细菌或臭气。另一方面,在主动型等离子体产生装置(2)中,不得不仅相对于具有低浓度的漂浮细菌、附着细菌和臭气预期具有这样的效果。换句话说,利用现有技术仅可以实现“漂浮细菌的杀菌和除臭”或者“具有低浓度的漂浮细菌和附着细菌的杀菌和附着臭气的除臭”。此外,在构成等离子体产生部分的电极中,存在许多情形,其中例如多孔电介质膜被用在电极的等离子体产生区域上。由于这个缘故,因高湿度条件下电介质膜自身的吸湿,电特性被改变,从而抑制等离子体的产生。具体地,在低温(诸如在冰箱中)和湿度极大地变化的环境下,电介质膜自身易于结露冷凝,并且等离子体的产生停止,从而降低杀菌和除臭性能。因此,在冰箱的内部持续处于高湿度状态时,难以维持杀菌性能。引文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2-224211号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79714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因此,已经鉴于以上问题设计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将提供一种等离子体产生装置,该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具有优良的杀菌性能和除臭性能以及高安全性。技术方案通过反复的验证,本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通过在特定范围内调整在电极上形成的电介质膜的相对介电常数,在臭氧的产生被抑制的同时,诸如离子或原子团的活性物种的产生数量增大。结果,本专利技术人已经在安全地提高等离子体产生装置的杀菌性能和除臭性能方面取得成功。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发现而已经被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包括一对电极并且用来在电极之间施加预定的电压以释放等离子体,该对电极在其面对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侧上形成有电介质膜,其中该电介质膜具有20至200的相对介电常数。例如,电介质膜可以由包含电介质材料和玻璃材料的混合物形成。按照质量换算,玻璃材料在混合物中的含量可以是电介质材料在混合物中的含量的0.2至10倍。电介质材料可以包括从Ba、T1、Ca、Zr、Sr、Y、Mg和Si构成的组选出的至少一种元素作为其组成元素。例如,电介质材料可以是从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和硼化物构成的组选出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另一方面,玻璃材料可以包括从S1、B1、B、Zr、Na、K、Ca和Mg构成的组选出的至少一种元素作为其组成元素。此外,为了在电极的面对的表面之间限定产生等离子体的间隙,电介质膜可以具有0.1至100 μ m的表面粗糙度。有益效果根据具有这种构造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诸如离子或原子团的活性物种的产生数量同时抑制臭氧产生,可以安全地提高等离子体产生装置的杀菌性能和除臭性能。此外,因为通过由电介质材料和玻璃材料的混合物形成电介质膜而提高了电介质膜的致密性,所以该电介质膜除了获得耐压性之外,还获得抗水性方面的改善。因此,高湿度条件下的杀菌性能和除臭性能的降低也得到抑制。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可以被用于冰箱或诸如洗衣机、洗碗机等的内部的高湿度环境。【附图说明】由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其它优点将被更清楚地理解,其中: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产生装置的视图;图2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电极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沿该实施方式中的电极部分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4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电极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图5是坐标图,该坐标图示出使用作为示例制造的测试电极来检验除臭率的相对介电常数相关性的结果;图6是坐标图,该坐标图示出作为示例制造的测试电极的耐湿性;以及图7是坐标图,该坐标图示出作为示例制造的测试电极的耐压性。附图标记列表100:等离子体产生装置21:—侧的电极22:另一侧的电极2lb、22b:电介质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描述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包括一对电极,并且用来在电极之间施加预定的电压以释放等离子体,所述一对电极在其面对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侧上形成有电介质膜。例如,这样的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可以以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举例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产生装置100可适用于家用电器,诸如冰箱、洗衣机、洗碗机、衣物干燥机、吸尘器、空调或空气净化器,并且用来对家用电器内部或外部的空气除臭和杀灭家用电器内部或外部的漂浮细菌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包括一对电极,并且用来在所述电极之间施加预定的电压以释放等离子体,所述一对电极在其面对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侧上形成有电介质膜,其中所述电介质膜具有20至200的相对介电常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1.24 JP 2011-2557411.一种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包括一对电极,并且用来在所述电极之间施加预定的电压以释放等离子体,所述一对电极在其面对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侧上形成有电介质膜, 其中所述电介质膜具有20至200的相对介电常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中所述电介质膜由包含电介质材料和玻璃材料的混合物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其中按质量换算,所述玻璃材料在所述混合物中的含量是所述电介质材料在所述混合物中的含量的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幸香宫本诚竹之下一利寺尾芳孝平井伸岳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