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以可行紫外光或热硬化的油墨框胶取代现有的黑色遮光油墨,将油墨框胶涂布在保护玻璃或单片式触控面板的显示区外,显示区内则涂布液态光学胶,再进行贴合与曝照紫外光或加热方式而达到硬化,因黑色遮光油墨已由油墨框胶所取代,可以有效阻挡液态光学胶产生溢胶,而且使保护玻璃和触控感测面板之间、或单片式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的贴合面积加大,因此接着强度也有相当的提升,尤其可改善界面剥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技术,特别是指一种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一般由保护玻璃(Cover lens)与感测薄膜或玻璃(Sensor film orglass)所组成;请参见图1,为现有的双片式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此双片式触控装置包含保护玻璃10、触控感测面板(薄膜或玻璃)20、及显示面板30,且使用光学胶40、50在保护玻璃10和触控感测面板20之间,以及触控感测面板20和显示面板30之间,光学胶40、50需要均匀地形成于保护玻璃10的背面、触控感测面板20的两侧面和显示面板30的表面上,使保护玻璃10、触控感测面板20、及显示面板30接合为一体。而低成本与轻薄化是下一代触控技术发展的首要考虑,因此,仅在显示面板外加上一层保护玻璃的单片玻璃解决方案(One Glass Solution,0GS)需求越来越受到瞩目,OGS即为将保护玻璃和传感器整合在一起以实现产品轻薄化。现有单片式触控装置的堆叠结构,请参见图2,其具有保护玻璃上设有铟锡氧化物(ITO)传感器的单片式触控面板60,并使用光学胶40将单片式触控面板60和显示面板30相接合。为了遮蔽背光模块的光线,以图2的单片式触控装置来说,单片式触控面板60上设有传感器的一面(对于双片式触控装置则为触控感测面板朝着保护玻璃那一面)会涂布黑色遮光油墨70,即BM层(Black Matrix),以达到遮光或保护电极线路等效果,但在贴合制程上会产生以下缺点:(I)以固态光学胶(OCA)将单片式触控面板60 (或触控感测面板20)与显示面板30 (或保护玻璃10)贴合时,会在黑色遮光油墨70与显示区间因厚度段差造成应力回弹,外观上会造成肉眼可视的气泡,在提高制程良率上需改以液态光学胶(OCR)来克服。(2)使用液态光学胶(OCR)贴合单片式触控面板60 (或触控感测面板20)与显示面板30 (或保护玻璃10)时,因黑色遮光油墨70遮蔽的关系,使得边缘的液态光学胶无法受到紫外光(UV)来达到固化的效果,导致其贴合后容易在搬运或组装时因外力使触控装置的角落剥离。如图3A所示,利用液态光学胶40贴合可改善固态光学胶因段差带来的气泡问题,但必须使用框胶(Dam)41做液态光学胶40的挡墙,避免液态光学胶40胶料溢出,在生产制作上造成额外的光学胶支出,且一般贴合制程因考虑成本并不会增加光学胶涂布面积,仅涂布在显示区,在一定外力下容易在角落边缘地方产生剥离,如图3B和图3C所示,即分别表示胶料溢出和角落剥离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能有效解决现有的贴合制程中因使用黑色遮光油墨所导致的各种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片式触控装置,包含有第一面板、油墨框胶、液态光学胶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背面具有显示区,而油墨框胶形成于第一面板的显示区外的整个背面,且油墨框胶为紫外光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脂,液态光学胶则形成于显示区内,第二面板用油墨框胶和液态光学胶贴合于第一面板的背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第一面板为保护玻璃,该第二面板为触控感测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第一面板为单片式触控面板,该第二面板为显示面板,且该单片式触控面板为保护玻璃上制作有触控传感器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油墨框胶可为甲基丙烯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或环氧树脂;进一步,油墨框胶可包含添加剂,该添加剂为颜料、染剂或反光材质的塑料。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一种触控装置的贴合制程,其步骤包含:首先,提供一第一面板,其背面具有显示区,然后,形成油墨框胶于第一面板的显示区外的整个背面,且油墨框胶为紫外光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脂,再形成液态光学胶于显示区内,最后,用油墨框胶和液态光学胶,将第二面板贴合于第一面板的背面,而构成触控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第一面板为保护玻璃,该第二面板为触控感测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第一面板为单片式触控面板,该第二面板为显示面板,且该单片式触控面板为保护玻璃上制作有触控传感器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形成油墨框胶的步骤之后,还包含用紫外光照射或加热方法,使油墨框胶固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将第二面板贴合于第一面板的步骤之后,还包含用紫外光照射,使液态光学胶固化。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触控装置及其贴合制程,是以可行紫外光或热硬化的油墨框胶取代现有的黑色遮光油墨,将其使用在触控感测面板和保护玻璃之间、或单片式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间的贴合上,此着色的油墨框胶不仅具有艳丽色彩,增加外观视觉效果,还可改善溢胶与接口剥离(peeling)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先前技术所提供的双片式触控装置的堆叠结构示意图。图2为先前技术所提供的单片式触控装置的堆叠结构示意图。图3A为先前技术所提供的使用液态光学胶的单片式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B图与图3C为先前技术所提供的使用液态光学胶的单片式触控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分别表示液态光学胶溢出和边缘发生剥离的情况。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A?图5F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装置的贴合制程的结构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添加有反光亮片的油墨框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保护玻璃20触控感测面板30显示面板40、50 光学胶41 框胶60单片式触控面板70黑色遮光油墨100 第一面板101显示区110油墨框胶111反光亮片120液态光学胶130 第二面板200紫外光照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此触控装置包含有第一面板100、油墨框胶110、液态光学胶120和第二面板130。其中,第一面板100可为保护玻璃,则第二面板130为触控感测面板;或者,第一面板100可为单片式触控面板,则第二面板130为显示面板,而单片式触控面板为保护玻璃上制作有触控传感器的结构,显示面板可例如为液晶面板或液晶模块(LCD/LCM)。且油墨框胶110形成于第一面板100的显示区101外的整个背面,液态光学胶120则形成于显示区101内,且用油墨框胶110及液态光学胶120,使得第二面板130和第一面板100可相互紧密贴合。本专利技术省略了原本涂布于触控感测面板表面或单片式触控面板设有传感器一面的黑色遮光油墨,而以可着色的油墨框胶取代。此油墨框胶为紫外光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月旨,包括甲基丙烯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或环氧树脂等等,也可加入一种或多种添加剂,以使油墨框胶的色彩、图案呈现变化,其中的添加剂可为颜料、染剂或反光材质的塑料等等,在紫外光照射或加热下聚合反应,表面仍有黏性,其物理性质与贴合用的光学胶雷同,差别在于,贴合用的光学胶必须是完全透明(穿透率>90%),而可着色的油墨框胶在不考虑光学特性下可添加染剂与其它颜料(穿透率>0.1%)。接续,请参照图5A?图5F,依序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前述油墨框胶的触控装置的贴合制程的流程步骤。首先,如图5A所示,提供一第一面板100,此第一面板100可为保护玻璃或单片式触控面板,单片式触控面板为保护玻璃上制作有触控传感器的结构,且不需在显示区外涂布现有的黑色遮光油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第一面板,其背面具有一显示区;一油墨框胶,形成于该第一面板的该显示区外的整个背面,且该油墨框胶为紫外光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脂;一液态光学胶,形成于该显示区内;及一第二面板,由该油墨框胶和该液态光学胶贴合于该第一面板的背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 一第一面板,其背面具有一显示区; 一油墨框胶,形成于该第一面板的该显示区外的整个背面,且该油墨框胶为紫外光硬化树脂或热硬化树脂; 一液态光学胶,形成于该显示区内;及 一第二面板,由该油墨框胶和该液态光学胶贴合于该第一面板的背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面板为保护玻璃,该第二面板为触控感测面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面板为单片式触控面板,该第二面板为显示面板,且该单片式触控面板为保护玻璃上制作有触控传感器的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油墨框胶为甲基丙烯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或环氧树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油墨框胶包含一添加剂,该添加剂为颜料、染剂或反光材质的塑料。6.一种触控装置的贴合制程,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提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锺曜阳,
申请(专利权)人: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