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05915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8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装置,包括框体、垂向活塞、水平向活塞以及多个膜片,其中,所述框体的顶部与内部框架连接,所述框体的底部与地基连接,所述垂向活塞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并通过膜片与所述框体形成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水平向活塞也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并通过所述膜片与框体形成第三气腔和第四气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震装置,既能够在不增加减振装置高度的情况下,增加减振装置的水平向控制力、控制成本和发热量,又能提高所述减振装置垂向控制力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刻机
,特别涉及一种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基板台是TFT (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光刻机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承载加工液晶面板的基板。为了降低地面振动的影响,基板台一般安装在减振器支撑的内部框架上。在这种情况下,减振器除了隔离地基振动外,还必须快速衰减基板台的水平向运动反力引起的振动,并补偿基板台运动时重心变化引起的减振器位置波动。随着液晶面板尺寸的不断增加,基板台的尺寸、质量、速度也在不断增加,并且作用在内部框架上的反力也越来越大,从而对减振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补偿基板台运动反力方面,美国公开了一种减振器,该减震器使用平板型音圈电机对内部框架施加控制力,但由于平板型音圈电机的输出力较小,随着基板台运动反力的增加,必须增加电机的数量,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还需要增加电机的散热装置。而日本的一种减振器是采用单层气腔对内部框架施加控制力。但是,为了增加水平向控制力,该减震器必须增加气腔的截面积,从而增加了减振器的高度,带来不利影响。在补偿基板台运动时重心变化方面,上述两种减震器均采用垂向单方向气腔来施加控制力。通过向气腔充气可以产生向上的控制力,而从气腔排气则可以利用负载的重力产生向下的控制力。随着基板台质量的增加、速度的加快,减振器补偿所需的控制力也要求越来越快,这种方案存在一定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震装置,能够在不增加减震装置高度的情况下,增加所述减震装置的水平向控制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包括框体、垂向活塞、水平向活塞以及多个膜片,其中,所述框体的顶部与内部框架连接,所述框体的底部与地基连接,所述垂向活塞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并通过膜片与所述框体形成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水平向活塞也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并通过所述膜片与框体形成第三气腔和第四气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腔中活塞的有效作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气腔中活塞的有效作用面积。作为优选,所述框体包括顶板和底座,所述垂向活塞设置在所述底座内并与所述顶板相连,所述水平向活塞设置在所述顶板内并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垂向活塞处于所述水平向活塞的上方。作为优选,所述框体包括顶板和底座,所述垂向活塞和水平向活塞均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垂向活塞通过一连接板与所述顶板相连,所述水平向活塞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垂向活塞处于所述水平向活塞的下方。作为优选,所述水平向活塞的数目为广4个。作为优选,所述水平向活塞的数目为2个时,所述的2个水平向活塞呈对向布置或相邻呈90度布置。作为优选,所述水平向活塞的数目为4个时,所述的4个水平向活塞呈十字对向布置。作 为优选,所述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通过一伺服阀和一调压阀与外界气源相连。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气腔通过一伺服阀和一调压阀与外界气源相连。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气腔通过一伺服阀和一调压阀与外界气源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在垂向结构上,本专利技术使用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的双气腔结构,既可以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同时也能够产生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增加了减振装置垂向控制力的速度;2、在水平向结构上,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的单层气腔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三气腔和第四气腔的双层气腔结构,增加了有效截面积,从而能够在不增加减振装置高度的情况下大大增加水平向的控制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a~2c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水平向活塞的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减震装置的电气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广3中:11_框体、111-顶板、112-底座、12-垂向活塞、13-水平向活塞、14-膜片、15-第一气腔、16-第二气腔、17-第三气腔、18-第四气腔、19-连接板、100-伺服阀、101-调压阀。图4中:21-框体、211-顶板、212_底座、22-垂向活塞、23-水平向活塞、24-?旲片、25-第一气腔、26-第二气腔、27-第三气腔、28-第四气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震装置,既能够在不增加减振装置高度的情况下,增加减振装置的水平向控制力、控制成本和发热量,又能提高所述减振装置垂向控制力的速度。实施例1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包括框体11、垂向活塞12、水平向活塞13以及多个膜片14。其中,所述框体11的顶部与内部框架连接,所述框体11的底部与地基连接,所述垂向活塞12设置在所述框体11内并通过膜片14与所述框体11形成第一气腔15和第二气腔16,所述水平向活塞13也设置在所述框体11内,并通过所述膜片14与框体11形成第三气腔17和第四气腔18。具体地,所述框体11包括顶板111和底座112,所述垂向活塞12和水平向活塞13均设置在所述底座112内,所述垂向活塞12通过一连接板19与所述顶板111相连,所述水平向活塞13固定在所述连接板19上,所述垂向活塞12处于所述水平向活塞11的下方。在垂向结构上,本实施例使用第一气腔15和第二气腔16的双气腔结构,既可以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也能够同时产生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增加了减振装置垂向控制力的速度;在水平向结构上,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的单层气腔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三气腔17和第四气腔18的双层气腔结构,增加了有效截面积,从而能够在不增加减振装置高度的情况下大大增加水平向的控制力。请继续参照图1,所述第一气腔15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气腔16的体积。所述第一气腔15和第二气腔16内的气压实现支撑内部框架,并对所述内部框架施加垂向作用力,其中,第一气腔15中的气压对垂向活塞12施加向上的力,第二气腔16中的气压对所述垂向活塞12施加向下的力,这样,便可以对所述垂向活塞12施加双向作用力。具体地,对于气腔结构,空气弹簧的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垂向活塞、水平向活塞以及多个膜片,其中,所述框体的顶部与内部框架连接,所述框体的底部与地基连接,所述垂向活塞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并通过膜片与所述框体形成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水平向活塞也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并通过所述膜片与框体形成第三气腔和第四气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垂向活塞、水平向活塞以及多个膜片,其中,所述框体的顶部与内部框架连接,所述框体的底部与地基连接,所述垂向活塞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并通过膜片与所述框体形成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水平向活塞也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并通过所述膜片与框体形成第三气腔和第四气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腔中活塞的有效作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气腔中活塞的有效作用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顶板和底座,所述垂向活塞设置在所述底座内并与所述顶板相连,所述水平向活塞设置在所述顶板内并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垂向活塞处于所述水平向活塞的上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顶板和底座,所述垂向活塞和水平向活塞均设置在所述底座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赟袁志扬朱岳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