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0522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8 02:21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它包括棘轮本体,所述棘轮本体外表面除上端部弹簧装配区域、中部铆钉孔区域及下端部定位工艺区域外均形成包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本体中部铆钉孔区域四周的包塑层前、后端面上相对处均分别分布有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上凸台、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中凸台及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下凸台,所述呈圆柱形状的前下凸台的两侧处还分别设有相对的前左、右筋条,所述呈圆柱形状的后下凸台的两侧处也还分别设有相对的后左、右筋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适用于汽车座椅靠背锁中应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它包括棘轮本体,所述棘轮本体外表面除上端部弹簧装配区域、中部铆钉孔区域及下端部定位工艺区域外均形成包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本体中部铆钉孔区域四周的包塑层前、后端面上相对处均分别分布有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上凸台、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中凸台及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下凸台,所述呈圆柱形状的前下凸台的两侧处还分别设有相对的前左、右筋条,所述呈圆柱形状的后下凸台的两侧处也还分别设有相对的后左、右筋条。本技术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适用于汽车座椅靠背锁中应用。【专利说明】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靠背锁主要用于汽车座椅靠背的锁止机构中,可以配合完成座椅的翻折或拆除,为增加空间而满足不同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除了在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之外,在车辆的舒适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事故发生率的要求出发,汽车的乘坐及工作环境必须要有一定的舒适性。然而,现有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由于行车或使用汽车座椅时所产生的震动或晃动,使汽车座椅靠背锁随着汽车座椅运动,导致汽车座椅靠背锁锁体内部的棘轮与锁底、锁盖相互碰撞产生异响,由此干扰了车内环境,影响用户正常驾驶,带来行车时的不安全因素。为了消除这种现象,在棘轮两侧与锁底、锁盖之间垫垫圈并采用间隙配合,虽然垫垫圈后减小了零件径向间隙,但效果不是很好,依旧会有异响。若垫圈采用过渡配合,效果较好,但当零件尺寸达到极限偏差时,或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并用螺栓拧紧后,可能导致棘轮卡滞。同时增加了生产工序,装配工序,增加了成本。而且由于垫圈较小、较薄,装配时操作不方便,很可能发生误装、漏装、多装。另外,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在装配时,不易区分相近规格的棘轮,在加工过程中,因一时疏忽大意容易引起误装配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它不但能有效地消除行车时汽车座椅靠背锁内产生的噪音,提高汽车内的环境的舒适性,而且结构合理,制造方便。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包括棘轮本体,所述棘轮本体外表面除上端部弹簧装配区域、中部铆钉孔区域及下端部定位工艺区域外均形成包塑层,所述棘轮本体中部铆钉孔区域四周的包塑层前、后端面上相对处均分别分布有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上凸台、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中凸台及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下凸台,所述呈圆柱形状的前下凸台的两侧处还分别设有相对的前左、右筋条,所述呈圆柱形状的后下凸台的两侧处也还分别设有相对的后左、右筋条。所述棘轮本体下端部定位工艺区域一旁的包塑层前、后端面上相对处分别设有前、后标识区。本技术改进了现有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且在棘轮本体中部铆钉孔区域四周的包塑层前、后端面上相对处均分别分布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上凸台、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中凸台及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下凸台,呈圆柱形状的前下凸台的两侧处还分别设相对的前左、右筋条,呈圆柱形状的后下凸台的两侧处也还分别设相对的后左、右筋条。本技术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在棘轮本体中部铆钉孔区域四周的包塑层前、后端面上相对处均分别分布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上凸台、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中凸台及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下凸台,以减小棘轮两侧的分别与锁底、锁盖之间径向间隙(间隙配合),以确保棘轮在锁内部更加稳定,减小晃动。当棘轮晃动时,棘轮前、后端面与锁底、锁盖只有包塑层前、后端面上相对处均分别分布的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上凸台、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中凸台及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下凸台接触,从而避免了金属之间的直接碰撞。包塑层材料为TPEE,即使碰撞也不会产生尖锐的异响声。当棘轮所受压力较大时,呈圆柱形状的前下凸台的两侧处还分别所设的相对的前左、右筋条与呈圆柱形状的后下凸台的两侧处也还分别所设的相对的后左、右筋条也会与锁底,锁盖接触。采用此结构以后可以降低在行车时,由于汽车座椅晃动带来的棘轮晃动,且棘轮前、后端面与锁底、锁盖之间无直接的金属接触,从而减少噪音,提高车内的舒适性。2、本技术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由于棘轮前、后端面分别与锁底、锁盖的接触部分为包塑层前、后端面上相对处均分别分布的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上凸台、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中凸台、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下凸台、呈圆柱形状的前下凸台的两侧处还分别所设的相对的前左、右筋条及呈圆柱形状的后下凸台的两侧处也还分别所设的相对的后左、右筋条。并且中部铆钉孔区域未包塑,棘轮中部铆钉孔区域与锁底、锁盖之间有足够的间隙,确保棘轮可以灵活转动。同时也无需安装垫圈,节约资源,简便装配工艺,降低生产成本。3、本技术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在棘轮下端部定位工艺区域一旁的包塑层前、后端面上相对处分别所设的前、后标识区内可为槽宽、型号等标示,且易于识别,可使生产过程中更好的区分不同规格的棘轮,避免装配错误,同时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4、本技术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生产工艺简便,包塑层前、后端面上相对处均分别所设的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上凸台、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中凸台、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下凸台、呈圆柱形状的前下凸台的两侧处还分别所设的相对的前左、右筋条及呈圆柱形状的后下凸台的两侧处也还分别所设的相对的后左、右筋条等随棘轮本体包塑一次成型,无需额外工艺。棘轮本体中部铆钉孔区域中未包塑,确保在有限的空间下,棘轮本体可以使用不同厚度的材料,以适应不同的技术要求。本技术的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适用于汽车座椅靠背锁中应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和图2,该技术的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包括棘轮本体I。所述棘轮本体I外表面除上端部弹簧装配区域2、中部铆钉孔区域3及下端部定位工艺区域4外均形成包塑层5。所述棘轮本体I中部铆钉孔区域3四周的包塑层5前、后端面上相对处分别分布有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上凸台51、52、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中凸台53、54及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下凸台55、56,所述呈圆柱形状的前下凸台55的两侧处还分别设有相对的前左、右筋条551、552,所述呈圆柱形状的后下凸台56的两侧处也还分别设有相对的后左、右筋条561、562。所述棘轮本体I下端部定位工艺区域4 一旁的包塑层5前、后端面上相对处分别设有前、后标识区61、62。【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它包括棘轮本体(I),所述棘轮本体(I)外表面除上端部弹簧装配区域(2)、中部铆钉孔区域(3)及下端部定位工艺区域(4)外均形成包塑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本体(I)中部铆钉孔区域(3 )四周的包塑层(5 )前、后端面上相对处均分别分布有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上凸台(51、52)、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中凸台(53、54)及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下凸台(55、56),所述呈圆柱形状的前下凸台(55)的两侧处还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锁用棘轮,它包括棘轮本体(1),所述棘轮本体(1)外表面除上端部弹簧装配区域(2)、中部铆钉孔区域(3)及下端部定位工艺区域(4)外均形成包塑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本体(1)中部铆钉孔区域(3)四周的包塑层(5)前、后端面上相对处均分别分布有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上凸台(51、52)、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中凸台(53、54)及呈圆柱形状的前、后下凸台(55、56),所述呈圆柱形状的前下凸台(55)的两侧处还分别设有相对的前左、右筋条(551、552),所述呈圆柱形状的后下凸台(56)的两侧处也还分别设有相对的后左、右筋条(561、56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利用锁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