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锋专利>正文

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0413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8 00:23
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及其装置,电热膜由上至下依次为发热膜、加热组件、底膜,所述加热组件包括M条正极导线、N条负极导线以及M*N个发热电阻丝,M*N个发热电阻丝以矩阵形式排列,第Xi、j个发热电阻丝的一端与第i条正极导线连接,另一端与第j条负极导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热膜及其装置,通过控制特定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的通断,即可实现电热膜特定面积区域的发热,改变了传统印花台上发热膜只能整块发热的状况,能有效地节省能源的消耗,设有多个电热膜的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装置,适合印花台上同时批量印刷,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及其装置,电热膜由上至下依次为发热膜、加热组件、底膜,所述加热组件包括M条正极导线、N条负极导线以及M*N个发热电阻丝,M*N个发热电阻丝以矩阵形式排列,第Xi、j个发热电阻丝的一端与第i条正极导线连接,另一端与第j条负极导线连接。本技术所述的电热膜及其装置,通过控制特定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的通断,即可实现电热膜特定面积区域的发热,改变了传统印花台上发热膜只能整块发热的状况,能有效地节省能源的消耗,设有多个电热膜的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装置,适合印花台上同时批量印刷,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专利说明】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及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及其装置,特别是应用在印花台上的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印花台电热膜广泛应用于印刷各类服装、箱包、标牌、玩具、pvc、塑料、玻璃、纸张、纸箱、广告制品、皮革制品、鞋帽、机壳、电子线路板、陶瓷等,现有的印花台上的电热膜工作时只能整块电热膜发热,而印刷图案时只需要电热膜特定区域发热即可,而其他区域发热并没有产生作用,这部分区域发热等于直接浪费了能源,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省能源,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及其装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由上至下依次为发热膜、加热组件、底膜,所述加热组件包括M条正极导线、N条负极导线以及M*N个发热电阻丝,M*N个发热电阻丝以矩阵形式排列,第Xm个发热电阻丝的的一端与第i条正极导线连接,另一端与第j条负极导线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第Xq个发热电阻丝的发热受到第i条正极导线和第j条负极导线的控制,只有当第i条正极导线和第j条负极导线同时导通时,第Xiij个发热电阻丝才会发热,所以通过控制特定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的通断,即可实现电热膜特定面积区域的发热,改变了传统印花台上发热膜只能整块发热的状况,能有效地节省能源的消耗。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装置,该装置采用本文所述的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M条正极导线分别连接到第一译码器的不同输出端,N条负极导线分别连接到第二译码器的不同输出端,第一译码器与第二译码器的输入端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本技术所述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装置,通过控制芯片即可控制第一译码器和第二译码器对应输出端口的通断,而第一译码器和第二译码器的输出端口分别与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连接,即通过控制第一译码器和第二译码器输出端口的通断实现对应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的通断,从而控制发热膜特定区域的发热,实现了数字化控制发热膜发热面积区域的发热,操作简单方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设有多个电热膜的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由上至下依次为发热膜1、加热组件2、底膜3,其中,发热膜为聚酯薄膜,底膜为绝缘的薄膜,所述加热组件包括3条正极导线23、3条负极导线22以及9个发热电阻丝21,这9个发热电阻丝以矩阵形式排列,第Xlil个发热电阻丝的的一端与第I条正极导线连接,另一端与第I条负极导线连接,第Xli2个发热电阻丝的的一端与第I条正极导线连接,另一端与第2条负极导线连接,第X2il个发热电阻丝的的一端与第2条正极导线连接,另一端与第I条负极导线连接,以此类推,这9个发热电阻丝分别与相应的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连接。当第1、2条正极导线和第1、2条负极导线导通时,相应的第这四个发热电阻丝发热,电热膜相应的区域就实现发热。其中正极导线23的数量还可以是其他正整数M,负极导线22可以是其他正整数N。另外,加热组件2可为5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放置正极导线的正极导线层、第一绝缘层、放置发热电阻丝的的发热电阻丝层、第二绝缘层以及放置负极导线的负极导线层;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均至少设有M*N个点阵孔口,发热电阻丝一端穿过第一绝缘层的孔口后与正极导线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绝缘层的孔口后与负极导线连接。通过在加入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可以避免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相互接触到,影响电热膜相应面积区域的发热。如图2所示,本文还提供了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装置,该装置采用上述的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M条正极导线分别连接到第一译码器的不同输出端,N条负极导线分别连接到第二译码器的不同输出端,第一译码器与第二译码器的输入端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通过控制芯片即可控制第一译码器和第二译码器对应输出端口的通断,而第一译码器和第二译码器的输出端口分别与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连接,即通过控制第一译码器和第二译码器输出端口的通断实现对应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的通断,从而控制发热膜特定区域的发热,实现了数字化控制发热膜发热面积区域的发热,操作简单方便。如图3所示,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装置中的电热膜可为多个,不同电热膜的第i条正极导线都连接到第一译码器的同一个输出端口,第j条负极导线都连接到第二译码器的同一个输出端口。只要打开第一译码器和第二译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端口,不同电热膜中相同位置的区域就会同时发热,适合印花台上同时批量印刷,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由上至下依次为发热膜、加热组件、底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M条正极导线、N条负极导线以及M*N个发热电阻丝,M*N个发热电阻丝以矩阵形式排列,第Xm个发热电阻丝的的一端与第i条正极导线连接,另一端与第j条负极导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组件为5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放置正极导线的正极导线层、第一绝缘层、放置发热电阻丝的的发热电阻丝层、第二绝缘层以及放置负极导线的负极导线层;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均至少设有M*N个点阵孔口,发热电阻丝一端穿过第一绝缘层的孔口后与正极导线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绝缘层的孔口后与负极导线连接。3.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M条正极导线分别连接到第一译码器的不同输出端,N条负极导线分别连接到第二译码器的不同输出端,第一译码器与第二译码器的输入端与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膜为多个,不同电热膜的第i条正极导线都连接到第一译码器的同一个输出端口,第j条负极导线都连接到第二译码器的同一个输出端口。【文档编号】H05B3/36GK203761597SQ201420106307【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1日 【专利技术者】陈锋 申请人:陈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热面积可控的电热膜,由上至下依次为发热膜、加热组件、底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M条正极导线、N条负极导线以及M*N个发热电阻丝,M*N个发热电阻丝以矩阵形式排列,第Xi、j个发热电阻丝的的一端与第i条正极导线连接,另一端与第j条负极导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锋
申请(专利权)人:陈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