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5285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包括铺设于钢桥面板上的轻质混凝土层、铺设于轻质混凝土层上的粘接层、铺设于粘接层上的防水层,以及铺设于防水层上的铺装层,在轻质混凝土层内还设有钢质网格片,钢质网格片的底部与钢桥面板焊接,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低于轻质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且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与轻质混凝土层的上表面的高度差值为2-5mm。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钢桥面板铺装层与钢桥面板之间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和应力变形协调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抗滑移性能和平整度,大大提高了钢桥面板铺装层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包括铺设于钢桥面板上的轻质混凝土层、铺设于轻质混凝土层上的粘接层、铺设于粘接层上的防水层,以及铺设于防水层上的铺装层,在轻质混凝土层内还设有钢质网格片,钢质网格片的底部与钢桥面板焊接,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低于轻质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且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与轻质混凝土层的上表面的高度差值为2-5mm。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钢桥面板铺装层与钢桥面板之间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和应力变形协调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抗滑移性能和平整度,大大提高了钢桥面板铺装层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 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铺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桥梁建设的发展,大跨径桥梁结构在高度与跨度上不断取得了突破,钢桥面板有利于减轻恒载和发挥空间结构的特性,是大跨径桥梁首选的结构形式。传统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尤其是特大跨径钢桥大多采用浙青类铺装材料形成浙青铺装层,其不仅易产生高温变形,如高温车撤、横向推移开裂等早期损坏,而且由于铺装体系整体刚度小,铺装层抗弯能力弱,易产生疲劳裂缝,从而严重影响了铺装层的使用性能,缩短了铺装层的使用寿命,并危及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使钢桥面板铺装层与钢桥面板之间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和应力变形协调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抗滑移性能和平整度,大大提高了钢桥面板铺装层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包括铺设于钢桥面板上的轻质混凝土层、铺设于轻质混凝土层上的粘接层、铺设于粘接层上的防水层,以及铺设于防水层上的铺装层,在轻质混凝土层内还设有钢质网格片,钢质网格片的底部与钢桥面板焊接,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低于轻质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且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与轻质混凝土层的上表面的高度差值为2-5mm。上述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其中铺装层的材质为SMA改性浙青,且铺装层的厚度为30-35mm ;粘接层为环氧富锌涂层,且环氧富锌涂层的厚度为0.3-0.5mm ;防水层为胶粘剂防水层,且胶粘剂防水层的厚度为3-5mm。上述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其中在防水层与铺装层之间还设有过渡层,过渡层的材质为冷拌改性环氧树脂砂浆混合料,且过渡层的厚度为15-30_。上述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其中的钢质网格片为不锈钢网格,且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与所述轻质混凝土层的上表面的高度差值为3mm,钢质网格片的网格形状为正方形或菱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采用上述包含了轻质混凝土层、粘接层、防水层及铺装层的结构,并在轻质混凝土层内设有钢质网格片,从而增大了铺装体系的整体刚度和抗弯能力,使铺装层与钢桥面板之间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和应力变形协调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抗滑移性能和平整度,进而大大提高了钢桥面板铺装层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行车安全;2、本技术通过进一步在防水层与铺装层之间还设有冷拌改性环氧树脂砂浆混合料过渡层,从而能够保证在施工时高温铺装层不烫损位于其下的防水层和粘接层,并进一步保证了铺装体系的整体稳定防水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中的钢质网格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钢桥面板1,轻质混凝土层2,粘接层3,防水层4,铺装层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包括铺设于钢桥面板I上的轻质混凝土层2、铺设于轻质混凝土层2上的粘接层3、铺设于粘接层3上的防水层4,以及铺设于防水层4上的铺装层5,在轻质混凝土层2内还设有钢质网格片,钢质网格片的底部与钢桥面板I焊接,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低于轻质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且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与轻质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的高度差值为2-5_。作为优选,上述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其中铺装层5的材质为SMA改性浙青,且铺装层5的厚度为30-35mm ;粘接层3为环氧富锌涂层,且环氧富锌涂层的厚度为0.3-0.5mm ;防水层4为胶粘剂防水层,且胶粘剂防水层的厚度为3_5mm。上述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其中的钢质网格片为不锈钢网格,且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与所述轻质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的高度差值为3mm,钢质网格片的网格形状为正方形或菱形。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增大了铺装体系的整体刚度和抗弯能力,使铺装层5与钢桥面板I之间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和应力变形协调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抗滑移性能和平整度,进而大大提高了钢桥面板铺装层5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行车安全。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上述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其中在防水层4与铺装层5之间还设有过渡层,过渡层的材质为冷拌改性环氧树脂砂浆混合料,且过渡层的厚度为15-30_。这样,便能够保证在施工时高温铺装层5不烫损位于其下的防水层4和粘接层3,并进一步保证了铺装体系的整体稳定防水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权利要求】1.一种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于钢桥面板上的轻质混凝土层、铺设于所述轻质混凝土层上的粘接层、铺设于所述粘接层上的防水层,以及铺设于所述防水层上的铺装层,在所述轻质混凝土层内还设有钢质网格片,所述钢质网格片的底部与所述钢桥面板焊接,所述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低于所述轻质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且所述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与所述轻质混凝土层的上表面的高度差值为2-5_。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装层的材质为SMA改性浙青,且所述铺装层的厚度为30-35mm ;所述粘接层为环氧富锌涂层,且所述环氧富锌涂层的厚度为0.3-0.5mm ;所述防水层为胶粘剂防水层,且所述胶粘剂防水层的厚度为 3_5mm。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与所述铺装层之间还设有过渡层,所述过渡层的材质为冷拌改性环氧树脂砂浆混合料,且所述过渡层的厚度为15-30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质网格片为不锈钢网格,且所述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与所述轻质混凝土层的上表面的高度差值为3mm,所述钢质网格片的网格形状为正方形或菱形。【文档编号】E01D19/12GK203755154SQ201420102739【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8日 【专利技术者】李野, 汤建元, 戴俊锋, 何中林 申请人: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海大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于钢桥面板上的轻质混凝土层、铺设于所述轻质混凝土层上的粘接层、铺设于所述粘接层上的防水层,以及铺设于所述防水层上的铺装层,在所述轻质混凝土层内还设有钢质网格片,所述钢质网格片的底部与所述钢桥面板焊接,所述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低于所述轻质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且所述钢质网格片的顶部与所述轻质混凝土层的上表面的高度差值为2‑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野汤建元戴俊锋何中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