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其中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之间通过第一限位拉杆滑动连接,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之间通过第二限位拉杆滑动连接;还包括一个可在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的成型滑块,该成型滑块上开设有一竖向通孔;第一模体上连接有成型嵌件,且该成型嵌件可上下滑动地穿设在所述竖向通孔中;第一模体上通过带肩螺丝连接有一个当其在竖向方向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成型滑块左右移动的滑块导向柱,带肩螺丝的一端与滑块导向柱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第一模体上。该注塑模具可用于成型带有水平倾倒式U字型结构的注塑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其中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之间通过第一限位拉杆滑动连接,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之间通过第二限位拉杆滑动连接;还包括一个可在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的成型滑块,该成型滑块上开设有一竖向通孔;第一模体上连接有成型嵌件,且该成型嵌件可上下滑动地穿设在所述竖向通孔中;第一模体上通过带肩螺丝连接有一个当其在竖向方向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成型滑块左右移动的滑块导向柱,带肩螺丝的一端与滑块导向柱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第一模体上。该注塑模具可用于成型带有水平倾倒式U字型结构的注塑产品。【专利说明】一种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一款如图1~图5所示的注塑产品,该产品具有一个水平倾倒的U字型结构a (俗称U型倒扣),在注塑成型时,该产品的U字型结构a无法使用斜顶的方法实现,而且常规的滑块结构也不能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专用于上述产品的注塑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注塑模具,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其中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之间通过第一限位拉杆滑动连接,第二模体和第三模 体之间通过第二限位拉杆滑动连接;还包括一个可在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的成型滑块,该成型滑块上开设有一竖向通孔;所述第一模体上连接有成型嵌件,且该成型嵌件可上下滑动地穿设在所述竖向通孔中;所述第一模体上通过带肩螺丝连接有一个当其在竖向方向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成型滑块左右移动的滑块导向柱,所述带肩螺丝的一端与滑块导向柱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第一模体上;当所述第一模体、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闭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二模体、第三模体、成型嵌件和成型滑块共同形成产品的成型模腔。所述成型滑块上设置有倾斜布置的T型导向孔,所述滑块导向柱上设置有与所述T型导向孔相配合的T型导向块,所述T型导向块伸入所述T型导向孔中并能在该T型导向孔中滑动。所述成型嵌件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一模体上。所述第二模体和第三模体之间设置有尼龙锁闭器。所述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之间连接有重型弹簧。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这种注塑模具能够非常方便地制作U型倒扣结构,而且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实现U型倒扣成型滑块的脱模。【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这种注塑模具所生产的产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这种注塑模具所生产的产品的立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这种注塑模具所生产的产品的底视图;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这种注塑模具所生产的产品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这种注塑模具处于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第一限位拉杆的侧视图;图8为图6中第二限位拉杆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这种注塑模具处于第一次开模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第一限位拉杆的侧视图;图11为图9中第二限位拉杆的侧视图;图12为本技术这种注塑模具处于第二次开模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第一限位拉杆的侧视图;图14为图12中第二限位拉杆的侧视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成型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成型滑块、成型嵌件和滑块导向柱之间配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成型滑块、成型嵌件和滑块导向柱之间配合结构的平面不意图;其中:1-第一模体,2-第二模体,3-第三模体,4-带肩螺丝,5-第二限位拉杆,6-成型嵌件,7-成型滑块,701-竖向通孔,702-T型导向孔,8-导向柱,801-T型导向块,9-成型模腔,10-螺栓,11-尼龙锁闭器,12-第一限位拉杆,13-重型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图6?图17出示了本技术这种注塑模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第一模体1、第二模体2和第三模体3,其中第一模体I和第二模体2之间通过第一限位拉杆12滑动连接,第二模体2和第三模体3之间通过第二限位拉杆5滑动连接,所谓“滑动连接”,是指第一模体I和第二模体2均与第一限位拉杆12相连并能沿第一限位拉杆12竖向滑动,第二模体2和第三模体3均与第二限位拉杆5相连并能沿第二限位拉杆5竖向滑动,所述第一限位拉杆12和第二限位拉杆5主要用来限制第一、第二和第三模体在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同时保证本注塑模具开模和闭模的顺利进行。该注塑模具还包括一个可在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的成型滑块7,该成型滑块7上开设有一竖向通孔701,如图15。所述第一模体I上连接有成型嵌件6,且该成型嵌件6可上下滑动地穿设在所述竖向通孔701中。第一模体2上通过带肩螺丝4连接有一个当其在竖向方向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成型滑块7左右移动的滑块导向柱8,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带肩螺丝4的一端与滑块导向柱8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第一模体2上。当所述第一模体1、第二模体2和第三模体3闭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二模体2、第三模体3、成型嵌件6和成型滑块7共同形成产品的成型模腔9。并且第一模体I和第二模体2之间连接有重型弹簧13。 之所以所述滑块导向柱8能够将其在竖向方向的上下移动转化成成型滑块7在水平方向的左右移动,是因为二者之间采用了如下配合方式(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其他配合方式来达到这一效果):成型滑块7上设置有倾斜布置的T型导向孔702,所述滑块导向柱8上设置有与所述T型导向孔701相配合的T型导向块801,所述T型导向块801伸入所述T型导向孔701中并能在该T型导向孔中滑动,如图15?图17所示。再结合图6、图9和图12所示,现将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简单介绍如下:当所述第一模体1、第二模体2和第三模体3闭合在一起,从而使第二模体2、第三模体3、成型嵌件6和成型滑块7共同形成产品的成型模腔9,并在该成型模腔9中注塑而获得相应的产品之后,便需要打开该注塑模具以便取出成型模腔9中的产品。这时,先让第一模体I向下移动从而使其与第二模体2分开,实现第一次开模,第一次开模的过程中成型嵌件6随第一模体I 一起向下移动,从而使成型嵌件6和成型滑块7相互分离,这样成型滑块7就不再受到成型嵌件6的限制而能左右移动;而带肩螺丝4的位置则固定不变(第一模体相对于带肩螺丝向下移动),也即在第一次开模过程中滑块导向柱8的竖向位置不变。为了防止第二模体2和第三模体3之间过早的打开,本例在第二模体2和第三模体3之间设置了尼龙锁闭器11。当第一模体I向下移动到第一限位拉杆12的下端极限位置时,第一模体I和第二模体2之间完全隔开,第一次开模完成,如图9。第一模体I继续下行,从而通过第一限位拉杆12带动第二模体2也向下移动,而使第二模体2与第三模体3分开,实现第二次开模。在第二次开模的过程中,带肩螺丝4的下端卡在第一模体I的中而不能继续上移,因此此时滑块导向柱8随第一模体I 一起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成型滑块7在图1中向左移动,进而实现了产品上U字型结构a的脱模,如图12。最后通过相应的顶料机构顶出成型模腔9中的产品。闭模时,第一模体I向上移动,由于第一模体I和第二模体2之间的重型弹簧13的存在,第一模体I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其与第二模体2之间会隔开一段距离,并推动第二模体2也向上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第一模体(1)、第二模体(2)和第三模体(3),其中第一模体(1)和第二模体(2)之间通过第一限位拉杆(12)滑动连接,第二模体(2)和第三模体(3)之间通过第二限位拉杆(5)滑动连接;还包括一个可在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的成型滑块(7),该成型滑块(7)上开设有一竖向通孔(701);所述第一模体(1)上连接有成型嵌件(6),且该成型嵌件(6)可上下滑动地穿设在所述竖向通孔(701)中;所述第一模体(2)上通过带肩螺丝(4)连接有一个当其在竖向方向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成型滑块(7)左右移动的滑块导向柱(8),所述带肩螺丝(4)的一端与滑块导向柱(8)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第一模体(2)上;当所述第一模体(1)、第二模体(2)和第三模体(3)闭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二模体(2)、第三模体(3)、成型嵌件(6)和成型滑块(7)共同形成产品的成型模腔(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兵,
申请(专利权)人:艾柯豪博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