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气囊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8867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方式制造气囊。在第一结合步骤中,使各结构织物部中安装时被引到更靠近于主体织物部的周边部与摊开状态下的主体织物部结合。在第二结合步骤中,使没有重叠到结构织物部上的部分与主体织物部结合,以及,使重叠到结构织物部上的部分只与结构织物部结合。在第三结合步骤中,使结构织物部中在安装时远离主体织物部的周边部互相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方式制造气囊。在第一结合步骤中,使各结构织物部中安装时被引到更靠近于主体织物部的周边部与摊开状态下的主体织物部结合。在第二结合步骤中,使没有重叠到结构织物部上的部分与主体织物部结合,以及,使重叠到结构织物部上的部分只与结构织物部结合。在第三结合步骤中,使结构织物部中在安装时远离主体织物部的周边部互相结合。【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该气囊作为安装在交通工具如机动车中的气囊装置的构成部件,并且使该气囊在乘员附近展开并膨胀,以约束并保护乘员。
技术介绍
对于保护就座于座椅的乘员免受施加至交通工具如机动车的冲击而言,气囊装置是有效的。日本技术公开N0.5-42001披露了这样一种气囊装置。作为气囊装置的一部分,气囊的外形由气囊主体形成。如图25中所示,通过沿周边使一对主体织物部152互相结合,将气囊主体151形成为囊状外形。气囊主体151包括膨胀部,由响应于施加至车辆的冲击而供给的膨胀气体,使膨胀部膨胀。膨胀部具有膨胀室,膨胀室由安装成在主体织物部152之间延伸的第一分隔件153以及第二分隔件154限定。各第二分隔件154具有这样的部分,该部分在与第一分隔件相交的方向(图25中观察为大致左右方向)延伸,并且接触第一分隔件153。膨胀室包括:第一膨胀室155,向其供给来自充气器(未示出)的膨胀气体;以及第二膨胀室156,其与第一膨胀室155相邻,第一分隔件153处于二者之间。第一分隔件153具有开口 157,各开口 157与第二膨胀室156之一对应。经由对应的开口 157,使第一膨胀室155与各第二膨胀室156连接。第一分隔件153还具有止回阀158,各止回阀158位于与开口 157之一对应的位置处。各止回阀158允许膨胀气体从第一膨胀室155流向对应的第二膨胀室156,同时限制膨胀气体回流(从第二膨胀室156到第一膨胀室155)。
技术实现思路
气囊主体151具有膨胀部,膨胀部被多个分隔件(第一分隔件153和第二分隔件154)分成多个膨胀室(第一膨胀室155和第二膨胀室156),各分隔件安装成在主体织物部152之间延伸。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气囊主体151中,将分隔件(第一分隔件153和第二分隔件154)安装至气囊主体151的方式是艰巨的任务。特别地,在上述文献公开的内容中,各第二分隔件154安装成在主体织物部152之间延伸,同时,局部在与第一分隔件153相交的方向延伸,并且使其安装至第一分隔件153。在这种气囊中,第二分隔件154的安装比较麻烦。然而,该文献公开内容只叙述了气囊的结构,没有描述制造该气囊的方法。据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该气囊具有被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分成多个膨胀室的膨胀部,第一分隔件安装成在一对主体织物部之间延伸,以及,第二分隔件安装成在主体织物部之间延伸,同时接触第一分隔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该气囊通过使两个主体织物部的周边部结合形成为囊状,并且具有膨胀部,由膨胀气体使该膨胀部膨胀。气囊包括两个结构织物部。第一分隔件安装成在主体织物部之间延伸。具有延伸端的第二分隔件安装成在主体织物部之间延伸,处于一种状态,其中第二分隔件在与第一分隔件相交的方向延伸,并且使延伸端重叠到结构织物部上。膨胀部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分成多个膨胀室。本气囊制造方法包括第一结合步骤、第二结合步骤、以及第三结合步骤。在第一结合步骤中,使各结构织物部中在安装时被引到更靠近于主体织物部的周边部与摊开状态下的主体织物部结合。在第二结合步骤中,在处于摊开状态的第二分隔件的一对外周边部中,使没有重叠到结构织物部上的部分与主体织物部结合,以及,使重叠到结构织物部上的部分只与结构织物部结合。在第三结合步骤中,使结构织物部中在安装时与主体织物部分开的周边部互相结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囊制造方法的侧视图,示出由本方法制造的气囊、车辆座椅、以及乘员之间的位置关系;图2是示意性剖视俯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气囊、乘员、以及车身侧部的位置关系;图3是局部剖视俯视图,示出其中安装有第一实施例气囊模组的靠背侧部的内部结构;图4是侧视图,图示第一实施例中气囊主体处于未膨胀而展开状态的状态下的气囊模组;图5A是局部剖视侧视图,连同乘员一起,示出图4中所示气囊模组的内部结构;图5B是图示图5A中一部分的放大局部剖视侧视图;图6是分解轴测图,示出作为第一实施例的气囊构成部件的主体织物部、横向分隔件、以及竖向分隔件;图7是说明性轴测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第一结合步骤;图8是说明性轴测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第二结合步骤;图9是切除了主体织物部一部分的说明性局部轴测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第三结合步骤;图10是说明性轴测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的第四结合步骤;图11是沿图4中的线11-11的局部剖视图,示意性示出气囊的内部结构;图12是沿图4中的线12-12的放大局部剖视图,示意性示出气囊的内部结构;图13是沿图4中的线13-13的放大局部剖视图,示意性示出气囊的内部结构;图14是沿图13中的线14-14的局部剖视图,示意性示出气囊的内部结构;图15是局部剖视俯视图,图示这样的状态,其中,图3的气囊主体已经从车辆座椅伸出而展开并膨胀,其一部分留于靠背中;图16是局部轴测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竖向分隔件张紧时的压力调节阀及其周围;图17A至图17C是剖视侧视图,示意性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压力调节阀的操作;图18是对应于图14的局部剖视图,示意性示出横向分隔件张紧时气囊的内部结构;图1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气囊制造方法的侧视图,示出的气囊模组处在气囊主体处于未膨胀而展开状态的状态下;图20是对应于图8的说明性轴测图,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气囊的第二结合步骤;图21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气囊制造方法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对应于图5,并且示出气囊模组的内部结构;图22是说明性轴测图,示出用于根据第三实施例气囊的第二结合步骤;图23是说明性轴测图,示出用于根据第三实施例气囊的联结步骤;图24是局部剖视侧视图,示出根据变化例的气囊模组的内部结构;以及图25是轴测图,示出常规气囊装置中的气囊。【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至图18,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囊制造方法。本方法用于制造侧气囊装置中的气囊。侧气囊装置安装在交通工具中,本实施例中交通工具是机动车(车辆)。下文中,车辆前进方向称为前方,以及,相反方向称为后方。车辆宽度方向的中间用作车辆宽度方向的基准。靠近宽度方向中间的一侧称为车辆的“内侧”,而远离宽度方向中间的一侧称为车辆的“外侧”。假设中等体形的乘员(成人)以适当姿势就座于车辆座椅中。如图1和图2中所示,车辆座椅12布置在车辆10的车身侧部11内侧(图2中观察为上侧)。车身侧部11指位于车辆10 —侧的车辆构成部件,并且主要与车门及立柱对应。例如,对应于前座椅的车身侧部11部分包括前车门、中柱(B柱)等。对应于后座椅的车身侧部11部分包括侧车门(后车门)的后部、C柱、轮室的前部、后侧围板等。车辆座椅12包括椅垫13和靠背14。靠背14从椅垫13后端向上延伸,并且包括能调节靠背14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气囊的方法,其中:所述气囊通过使两个主体织物部的周边部结合而形成为囊状,以及,所述气囊具有膨胀部,由膨胀气体使所述膨胀部膨胀,所述气囊包括两个结构织物部,第一分隔件安装成在所述主体织物部之间延伸,具有延伸端的第二分隔件安装成在所述主体织物部之间延伸,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分隔件在与所述第一分隔件相交的方向延伸,以及,使所述延伸端重叠到所述结构织物部上,所述膨胀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分成多个膨胀室,所述气囊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第一结合步骤,其中,使各结构织物部中在安装时被引到更靠近于所述主体织物部的周边部与摊开状态下的所述主体织物部结合;第二结合步骤,其中,在处于摊开状态的所述第二分隔件的一对外周边部中,使没有重叠到所述结构织物部上的部分与所述主体织物部结合,以及,使重叠到所述结构织物部上的部分只与所述结构织物部结合;以及第三结合步骤,其中,使所述结构织物部中在安装时远离所述主体织物部的周边部互相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田昌志佐藤祐司本田健作后藤喜明山下晃饭田崇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