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提高素混凝土后锚固承载力的植筋方法和植筋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10287589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素混凝土后锚固承载力的植筋方法和植筋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小直径钢筋和小直径钢筋外露部分布置的箍筋构成多筋后锚固系统和所述新浇筑混凝土和所述主承力钢筋构成主筋传力系统,解决加固改造工程项目中由于素混凝土基材强度不足或尺寸较小造成后锚固承载力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同时,小直径钢筋构成的植筋锚固系统能够约束现浇混凝土预埋钢筋的传力系统,避免其过早的发生小锥体拔出破坏,提高植筋系统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素混凝土后锚固承载力的植筋方法和植筋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小直径钢筋和小直径钢筋外露部分布置的箍筋构成多筋后锚固系统和所述新浇筑混凝土和所述主承力钢筋构成主筋传力系统,解决加固改造工程项目中由于素混凝土基材强度不足或尺寸较小造成后锚固承载力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同时,小直径钢筋构成的植筋锚固系统能够约束现浇混凝土预埋钢筋的传力系统,避免其过早的发生小锥体拔出破坏,提高植筋系统的承载能力。【专利说明】一种适用于提高素混凝土后锚固承载力的植筋方法和植筋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提供素混凝土后锚固承载力的植筋方法。
技术介绍
化学植筋因其独特的优点和稳定的传力性能而大量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水电工程和海洋工程等加固与改造中。近年来,由于在建筑工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建筑翻新,建筑用途的改变或现有建筑的改扩建以及大量新建工程施工的需要,化学植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化学植筋的常见做法为在混凝土基材钻孔(孔径为植入钢筋直径+4?8_),清孔后注入植筋胶,然后将钢筋植入孔内,待植筋胶固化后即可实现传力。混凝土基材强度对化学植筋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国内外有关规范对混凝土强度作出规定: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中规定采用植筋技术,当原结构为悬挑结构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为其它结构构件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20 ;美国ACI355.2中规定采用化学锚栓技术,混凝土基材最小抗压强度为17MPa。然而,在实际工程中会遇到大体积低强度(混凝土强度低于C20)混凝土基础进行设备更换、设备新增、混凝土基础补强,若采用化学植筋技术则混凝土强度无法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此外,《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 - 2004)规定了化学植筋用于抗震锚固连接时,主要结构构件在C20混凝土基材上的最小锚固深度不得低于26d,这对于某些基材厚度较小的构件在实际操作时往往无法满足。同时,由于素混凝土的强度不够,会导致植筋发生小锥体拔出破坏。因此,在化学植筋施工中缺乏一种一种提供素混凝土后锚固承载力的植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加固改造工程项目中由于素混凝土基材强度不足或尺寸较小造成后锚固承载力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结合混凝土取芯、后锚固植筋和钢筋预埋等多种技术,适用于提高素混凝土后锚固承载力的植筋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素混凝土后锚固承载力的植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设计荷载要求、素混凝土基材的尺寸和强度,确定取芯尺寸、小直径钢筋直径和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深度、箍筋规格、主承力钢筋规格、新浇筑混凝土强度; (2)在素混凝土基材上取芯,芯孔的形状为圆柱形; (3)在所述芯孔底部竖直钻孔,形成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为多个; (4)在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内进行小直径钢筋化学植筋; (5)待所述小直径钢筋的植筋胶固化后对所述小直径钢筋外露部分进行箍筋; (6)将主承力钢筋固定于所述芯孔内,用新浇筑混凝土对所述芯孔进行浇筑并将所述芯孔填满,对新浇筑混凝土进行养护直至植筋构造满足承载力要求。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均匀分布在所述芯孔底部圆心周围,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距离所述芯孔底部圆心的距离相等。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的数量为3?12个。优选的,步骤(6)中所述主承力钢筋固定于所述圆柱形芯孔的轴线上。一种提高素混凝土后锚固承载力的植筋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中在所述素混凝土上开设的芯孔、小直径钢筋、箍筋和主承力钢筋;在所述芯孔的底部设有多个竖直的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所述小直径钢筋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的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内,上端位于所述芯孔内;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所述主承力钢筋的下端竖直安装在所述圆周的中心;所述小直径钢筋的上端通过所述箍筋固定;在所述的芯孔内注满有新烧筑混凝土。优选的,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的数量为3?12根。优选的,所述主承力钢筋安装于所述圆柱形芯孔的轴线上。一种提高素混凝土后锚固承载力的植筋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中在所述素混凝土上开设的芯孔、小直径钢筋、箍筋和主承力钢筋;在所述芯孔的底部设有多个竖直的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所述小直径钢筋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的小直径钢筋孔道内,上端位于所述芯孔内;所述小直径钢筋有多根,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所述小直径钢筋的上端通过所述箍筋固定;所述主承力钢筋的下端竖直安装在所述圆周的中心;在所述的芯孔内注满有新烧筑混凝土。优选的,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的数量为3?12根。优选的,所述主承力钢筋安装于所述圆柱形芯孔的轴线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植筋构造的受力机理为: 植筋锚固于素混凝土基材上的所述小直径钢筋和小直径钢筋外露部分布置的箍筋构成多筋后锚固系统;所述新浇筑混凝土和所述主承力钢筋构成主筋传力系统。结构荷载通过主承力钢筋传递至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植筋构造处,由小直径钢筋构成的多筋后锚固系统和由主承力钢筋预埋构成的主筋传力系统共同承受结构荷载。同时,由小直径钢筋构成的多筋后锚固系统能够约束由主承力钢筋预埋构成的主筋传力系统,避免其过早的发生小锥体拔出破坏,从而提高植筋系统的整体承载能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多筋后锚固系统和主筋传力系统,提高素混凝土后锚固承受结构荷载的承载力,满足规范的抗震承载力,避免植筋发生小锥体拔出破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植筋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植筋结构的剖视图。其中,I为素混凝土基材,2为取芯区域,3为新浇筑混凝土,4为箍筋,5为小直径钢筋,6为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7为主承力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2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2,一种适用于提高素混凝土后锚固承载力的植筋构造及实施方法的步骤为: (1)根据设计荷载要求、素混凝土基材的尺寸和强度,确定取芯尺寸、小直径钢筋直径和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深度、箍筋规格、主承力钢筋规格、新浇筑混凝土强度; (2)依据设计荷载要求、素混凝土基材的尺寸和强度确定的取芯尺寸,在素混凝土基材上取芯,取芯用取芯桶完成,取芯后在素混凝土上留下芯孔,所述芯孔的形状为圆柱形; ((3)在所述芯孔底部竖直钻孔,形成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为多个;优选的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的数量为3?12个;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最好均匀分布在所述芯孔底部圆心周围,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距离所述芯孔底部圆心的距离相等; (4)在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内进行小直径钢筋植筋,植筋可以采取化学植筋,用植筋胶将所述小直径钢筋固定于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内; (5)待所述小直径钢筋的植筋胶固化后对所述小直径钢筋外露部分进行箍筋; (6)将主承力钢筋固定于所述芯孔内,所述主承力钢筋最好固定于所述圆柱形芯孔的轴线上,用新浇筑混凝土对所述芯孔进行浇筑并将所述芯孔填满,对新浇筑混凝土进行养护直至植筋构造满足承载力要求。实施例2 结合图1、图2,一种提高素混凝土后锚固承载力的植筋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中在所述素混凝土上开设的芯孔、小直径钢筋、箍筋和主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素混凝土后锚固承载力的植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设计荷载要求、素混凝土基材的尺寸和强度,确定取芯尺寸、小直径钢筋直径和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深度、箍筋规格、主承力钢筋规格、新浇筑混凝土强度;(2)在素混凝土基材上取芯,芯孔的形状为圆柱形;(3)在所述芯孔底部竖直钻孔,形成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为多个;(4)在所述小直径钢筋植筋孔道内进行小直径钢筋化学植筋;(5)待所述小直径钢筋的植筋胶固化后对所述小直径钢筋外露部分进行箍筋;(6)将主承力钢筋固定于所述芯孔内,用新浇筑混凝土对所述芯孔进行浇筑并将所述芯孔填满,对新浇筑混凝土进行养护直至植筋构造满足承载力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宏姜峰李传殿万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研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鉴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