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墨斗,包括设置在墨盒底座上的若干小墨斗,每个小墨斗包括隔色座、墨刀以及隔色片,在所述隔色座上分隔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所述隔色片分别设置在隔色座上、每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两侧,所述墨刀设置在隔色座上每个相互独立的空间内底部、相邻两个隔色片之间,所述隔色座、墨刀以及隔色片构成相对密闭的油墨储存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数个封闭式的小墨斗构成,每个小墨斗内安装的墨刀均为独立机构,实现各色序油墨的独立供墨,完全杜绝窜墨的问题,而且出墨量能够单独调节,精确有效且互不干涉,有效保证产品的印刷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墨斗,包括设置在墨盒底座上的若干小墨斗,每个小墨斗包括隔色座、墨刀以及隔色片,在所述隔色座上分隔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所述隔色片分别设置在隔色座上、每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两侧,所述墨刀设置在隔色座上每个相互独立的空间内底部、相邻两个隔色片之间,所述隔色座、墨刀以及隔色片构成相对密闭的油墨储存空间。本专利技术由数个封闭式的小墨斗构成,每个小墨斗内安装的墨刀均为独立机构,实现各色序油墨的独立供墨,完全杜绝窜墨的问题,而且出墨量能够单独调节,精确有效且互不干涉,有效保证产品的印刷质量。【专利说明】一种分体式墨斗
本专利技术属于印刷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墨斗。
技术介绍
墨斗是印刷机上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储存和传递油墨,普通墨斗由墨斗座、墨刀钢片、墨挡板及其它辅件组成,只能用于一种油墨的储存和传递。由于印品工艺技术要求,有时需要一个墨斗同时储存和传递多种油墨,隔色墨斗就是在普通墨斗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现有隔色墨斗是在普通墨斗中增加隔色片,隔色片在底座和顶杆的作用下,其弧面、下平面分别与墨斗辊外圆、墨刀上端面紧密贴合,将墨斗分隔为若干个互不相通的小墨斗,以分别储存不同油墨。现有隔色墨斗虽然可以满足一个墨斗中同时储存多种油墨的目的,但由于隔色片一直在顶杆的压力下与墨斗辊表面紧密贴合,这样,会导致墨斗辊转动阻力增大,造成传动机构损坏。而隔色片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会导致油墨混色,甚至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在生产实践中,由于生产转产需重新调整隔色墨斗位置,导致转产周期延长2-3天,同时不便于墨车部分的设备保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能有效防止油墨互窜,又能降低传动机构负载的分体式墨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体式墨斗,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墨盒底座上的若干小墨斗,每个小墨斗包括隔色座、墨刀以及隔色片,在所述隔色座上分隔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所述隔色片分别设置在隔色座上、每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两侧,所述墨刀设置在隔色座上每个相互独立的空间内底部、相邻两个隔色片之间,所述隔色座、墨刀以及隔色片构成相对密闭的油墨储存空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体式墨斗,其所述隔色座下方对应设置有连接座,在所述隔色座底部设置有第一滑槽,在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对应配合的第一滑轨,所述隔色座可相对于连接座沿第一滑轨前后移动,所述连接座底部设置有第二滑槽,在所述墨盒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二滑槽对应配合的第二滑轨,所述连接座可相对于墨盒底座沿第二滑轨左右移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体式墨斗,其在所述隔色座上、每个墨刀下方分别对应设置有墨量调节机构,所述墨量调节机构通过螺纹机构调节墨刀在隔色座内的位置以控制墨刀与对应墨斗辊之间的间隙。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体式墨斗,其所述墨斗辊包括支撑芯轴以及套接在支撑芯轴上且沿支撑芯轴轴向串联的若干墨斗环,所述若干墨斗环互不相连共同构成墨斗辊的传墨表面,所有墨斗环直径一致,所述墨斗环设置在相邻两个隔色片之间且与其对应的油墨储存空间中的墨刀配合传墨,在传墨过程中,所有墨斗环同时转动且保持相同的转动速度及角度,每个墨斗环与支撑芯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体式墨斗,其在所述支撑芯轴表面、沿其轴向设置有第一键槽,在所述第一键槽内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平键并由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墨斗环的孔径内设置有与所述平键配合的第二键槽,所述每个墨斗环可沿支撑芯轴调整轴向位置,在调整到位后由连接件与支撑芯轴固定连接为一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体式墨斗,其所述墨斗环两侧的端面为隔色端面A,所述隔色片端部两侧为与隔色端面A配合的隔色端面B。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体式墨斗,其所述隔色端面A和隔色端面B均与墨斗环的轴向垂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体式墨斗,其在所述隔色片端部两侧靠近隔色端面B处设置有与对应墨斗环弧面匹配的限位凸台。本专利技术由数个封闭式的小墨斗构成,每个小墨斗内安装的墨刀均为独立机构,实现各色序油墨的独立供墨,完全杜绝窜墨的问题,而且出墨量能够单独调节,精确有效且互不干涉,有效保证产品的印刷质量。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印刷机隔色印刷中一套油墨传递装置同时传递多色油墨的情况,具有油墨传递时防止油墨互窜、降低传动机构负载和墨量调节精准可靠等优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隔色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隔色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墨盒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墨斗辊中支撑芯轴的剖面图。图8是墨斗辊中墨斗环的剖面图。图中标记:I为墨盒底座,2为隔色座,3为墨刀,4为隔色片,5为相互独立的空间,6为墨斗棍,7为支撑芯轴,8为墨斗环,9为平键,10为隔色端面A, 11为隔色端面B, 12为限位凸台,13为连接座,14为第一滑槽,15为第一滑轨,16为第二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6所示,一种分体式墨斗,包括设置在墨盒底座I上的若干小墨斗,每个小墨斗包括隔色座2、墨刀3以及隔色片4,在所述隔色座2上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5,所述隔色片4分别设置在隔色座2上、每个相互独立的空间5两侧,所述墨刀3设置在隔色座2上每个相互独立的空间5内底部、相邻两个隔色片4之间,所述隔色座2、墨刀3以及隔色片4构成相对密闭的油墨储存空间,隔色片的设置能够彻底解决油墨互窜的问题。其中,在所述隔色座2上、每个墨刀3下方分别对应设置有墨量调节机构,所述墨量调节机构通过螺纹机构调节墨刀3在隔色座2内的位置以控制墨刀3与对应墨斗辊6之间的间隙,从而有效控制墨量大小。在本结构中,每个小墨斗内安装的墨刀均为独立机构,由墨量调节机构精确调节控制墨量大小,调节时不会干扰其他墨斗的墨量。而且若干小墨斗与墨斗辊形成一定倾角,增加油墨与墨斗辊的接触弧线长度,保证油墨流动效果。如图3和4所示,所述隔色座2下方对应设置有连接座13,在所述隔色座2底部设置有第一滑槽14,在所述连接座13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14对应配合的第一滑轨15,所述隔色座2可相对于连接座13沿第一滑轨15前后移动,所述连接座13底部设置有第二滑槽,在所述墨盒底座I上设置有与第二滑槽对应配合的第二滑轨16,所述连接座13可相对于墨盒底座I沿第二滑轨16左右移动。采用分段独立供墨,可实现单体互不干涉的连续可调式墨量给墨,并可根据工艺要求实现轴向可调,定位给墨;其中,所有小墨斗安装在同一支撑座上,并具有同一辊轴,可同时翻转相同角度,小墨斗的数量、排列及具体尺寸可根据印刷机规格及印刷工艺要求确定,以满足不同机型和不同产品生产所需。如图7和8所示,所述墨斗辊6包括支撑芯轴7以及套接在支撑芯轴7上且沿支撑芯轴7轴向串联的若干墨斗环8,所述若干墨斗环8互不相连共同构成墨斗辊的传墨表面,所有墨斗环8直径一致,所述墨斗环8设置在相邻两个隔色片4之间且与其对应的油墨储存空间中的墨刀3配合传墨,在传墨过程中,所有墨斗环8同时转动且保持相同的转动速度及角度,每个墨斗环8与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墨斗,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墨盒底座(1)上的若干小墨斗,每个小墨斗包括隔色座(2)、墨刀(3)以及隔色片(4),在所述隔色座(2)上分隔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5),所述隔色片(4)分别设置在隔色座(2)上、每个相互独立的空间(5)两侧,所述墨刀(3)设置在隔色座(2)上每个相互独立的空间(5)内底部、相邻两个隔色片(4)之间,所述隔色座(2)、墨刀(3)以及隔色片(4)构成相对密闭的油墨储存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明凯,张宪,王伟,刘天亮,谢清松,黄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印钞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