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及其方法。它包括扶手机架、发动机、行走底盘、插植变速箱、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传动箱、前栽秧送秧机构、后栽秧送秧机构等,行走底盘前部安装发动机,后部安装插植变速箱,扶手机架固定在插植变速箱后下方,前栽秧送秧机构、传动箱、后栽秧送秧机构纵向依次固定在扶手机架上,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安装在插植变速箱两侧,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安装在传动箱两侧,插植变速箱通过链传动将动力输送到传动箱。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将不同苗龄大小杂交水稻父本秧苗同一垄上间隔插植,在两行父本垄大小秧苗呈“品字”或三角形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插秧机,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为保证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父本与母本花期相遇,以提高杂交制种的质量与产量,父本需要提供一个较长时间的花粉期,才能使不同开花期的母本均可授粉。为实现这一目标,一般要求将具有一定苗龄差的大小两种父本秧苗分2期分两批栽插,具体插植方法是:在两行父本垄上,先将大秧苗按标准株距的两倍进行间隔插植,使两行父本的大秧苗呈“品字”或三角形分布,相隔日期将父本小秧补插在大秧苗之间,即两行父本的小秧苗也呈“品字”或三角形分布。因上述插植过程较复杂,目前采用人工栽插方式分两次完成父本秧苗的栽插,不仅劳动强度大,难以适实完成,且手工栽插后秧苗间距不均匀,垄行直线度、平行度差,导致栽植质量差,不利于秧苗后期生长及授粉;而现有2行水稻插秧机的不能满足不同苗龄两种杂交水稻父本秧苗间隔同时栽植要求。为了提高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水平与制种质量,特别需要研制一种能够实现大小两种杂交水稻父本秧苗同时间隔栽插的杂交水稻父两行专用插秧 机,以适应制种农艺、农时要求,提高父本秧苗栽插质量与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插秧机不能满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插秧的特定农艺、人工插植难以适时完成等缺点,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包括扶手机架、发动机、行走底盘、插植变速箱、前分插机构、后分插机构、传动轴、传动箱、前栽秧送秧机构、后栽秧送秧机构、侧浮舟、中央浮舟;发动机安装在行走底盘前端,发动机的行走动力输出轴与行走底盘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接;行走底盘的后端固定有插植变速箱,扶手机架固定在插植变速箱后下方,发动机作业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联轴器、株距调节变速器与插植变速箱动力输入端连接;传动箱固定在前栽秧送秧机构与后栽秧送秧机构之间的扶手机架上,传动箱的外侧与插植变速箱一侧延伸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链连接;两个前分插机构安装在插植变速箱两侧,前分插机构动力输入轴与插植变速箱动力输出轴相连接;两个后分插机构安装在传动箱的两侧,后分插机构输入轴与传动箱动力输出轴相连接;前栽秧送秧机构包括前栽秧台、前滑板,后栽秧送秧机构包括后栽秧台、后滑板,前滑板和后滑板的中部均固定在扶手机架后部,前栽秧台置于前滑板上并与前滑板构成移动副,后栽秧台置于后滑板上并与后滑板构成移动副,前栽秧台、后栽秧台两侧通过连接杆固定在一起,插植变速箱的横向移动轴两端通过连杆与前栽秧台的两外侧固定连接;两个侧浮舟设于整机两侧,两个侧浮舟前端分别与行走底盘的动力输出轴端的支撑座铰链连接,两个侧浮舟后部与前栽秧送秧机构的前滑板、后栽秧送秧机构的后滑板两端通过固定支座连接;中央浮舟前端固定在发动机下方,中央浮舟后端与扶手机架下部固定。所述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与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插植臂的对应空间夹角为O度,纵向同一行上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间距为株距的整数倍;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中心横向布置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中心横向布置在同一直线上,位于同行的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与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纵向布置在同一直线上;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插植臂与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插植臂的旋转方向、转速相同,工作过程中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插植臂与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插植臂在空间上始终保持平行。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方法是:在前栽秧送秧机构的前栽秧台左右分别加入杂交水稻父本大秧苗、小秧苗,在后栽秧送秧机构的后栽秧台左右分别加入杂交水稻父本小秧苗、大秧苗,将整机调节至工作状态,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和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开始插植秧苗,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在左右两水稻父本行分别插植了大秧苗、小秧苗,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在左右两水稻父本行分别插植了小秧苗、大秧苗,且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插植秧苗株距为要求株距的两倍,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插植秧苗株距也为要求株距的两倍,在左边一行杂交水稻父本垄上,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所插植的小秧苗位于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所插植的前后两株大秧苗中间,在右边一行杂交水稻父本垄上,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所插植的大秧苗位于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所插植的前后两株小秧苗中间,大秧苗和小秧苗在同行杂交水稻父本垄上呈间隔分布,大秧苗和小秧苗在两行杂交水稻父本垄上呈三角形分布,实现了大、小秧苗同时插植,且满足杂交水制种父本插秧要求。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左分插机构和右分插机构呈0°方向安装在传动部件左右两端,栽秧送秧机构的左右两个栽秧台分别加入杂交水稻父本两种秧苗,由于左分插机构和右分插机构插秧方式完全一致,满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间隔插秧的特定农艺要求,秧苗间距均匀,栽插质量高;分插机构采用行星轮系结构,提高了插秧效率;由于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插植秧苗株距均为要求株距的两倍,在左边一行杂交水稻父本垄上,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所插植的小秧苗位于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所插植的前后两株大秧苗中间,在右边一行杂交水稻父本垄上,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所插植的大秧苗位于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所插植的前后两株小秧苗中间,一次完成两行二期父本插值,从而大大减轻了杂交水稻制种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的轴测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分插机构空间布置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分插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发动机1、插植变速箱2、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3、前栽秧送秧机构4、后栽秧送秧机构5、前栽秧台6、传动箱7、扶手机架8、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9、传动轴10、前滑板11、连接杆12、连杆13、传动链14、侧浮舟15、行走底盘16、中央浮舟17、后滑板18、后栽秧台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包括扶手机架8、发动机1、行走底盘16、插植变速箱2、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3、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9、传动轴10、传动箱7、前栽秧送秧机构4、后栽秧送秧机构5、侧浮舟15、中央浮舟17 ;发动机I安装在行走底盘16前端,发动机I的行走动力输出轴与行走底盘16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接;行走底盘16的后端固定有插植变速箱2,扶手机架8固定在插植变速箱2后下方,发动机作业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联轴器、株距调节变速器与插植变速箱2动力输入端连接;传动箱7固定在前栽秧送秧机构4与后栽秧送秧机构5之间的扶手机架8上,传动箱7的外侧与插植变速箱2 —侧延伸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链14连接;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3安装在插植变速箱2两侧,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3动力输入轴与插植变速箱2动力输出轴相连接;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9安装在传动箱7的两侧,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9输入轴与传动箱7动力输出轴相连接;前栽秧送秧机构4包括前栽秧台6、前滑板11,后栽秧送秧机构5包括后栽秧台19、后滑板18,前滑板11和后滑板18的中部均固定在扶手机架8后部,前栽秧台6置于前滑板11上并与前滑板11构成移动副,后栽秧台19置于后滑板18上并与后滑板18构成移动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机架(8)、发动机(1)、行走底盘(16)、插植变速箱(2)、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3)、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9)、传动轴(10)、传动箱(7)、前栽秧送秧机构(4)、后栽秧送秧机构(5)、侧浮舟(15)、中央浮舟(17);发动机(1)安装在行走底盘(16)前端,发动机(1)的行走动力输出轴与行走底盘(16)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接;行走底盘(16)的后端固定有插植变速箱(2),扶手机架(8)固定在插植变速箱(2)后下方,发动机作业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联轴器、株距调节变速器与插植变速箱(2)动力输入端连接;前栽秧送秧机构(4)包括前栽秧台(6)、前滑板(11),后栽秧送秧机构(5)包括后栽秧台(19)、后滑板(18),前滑板(11)和后滑板(18)的中部均固定在扶手机架(8)后部,前栽秧台(6)置于前滑板(11)上并与前滑板(11)构成移动副,后栽秧台(19)置于后滑板(18)上并与后滑板(18)构成移动副,前栽秧台(6)、后栽秧台(19)两侧通过连接杆(12)固定在一起,插植变速箱(2)的横向移动轴两端通过连杆(13)与前栽秧台(4)的两外侧固定连接;传动箱(7)固定在前栽秧送秧机构(4)与后栽秧送秧机构(5)之间的扶手机架(8)上,传动箱(7)的外侧与插植变速箱(2)一侧延伸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链(14)连接;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3)安装在插植变速箱(2)两侧,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3)动力输入轴与插植变速箱(2)动力输出轴相连接;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9)安装在传动箱(7)的两侧,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9)输入轴与传动箱(7)动力输出轴相连接;两个侧浮舟(15)设于整机两侧,两个侧浮舟(15)前端分别与行走底盘(16)的动力输出轴端的支撑座铰链连接,两个侧浮舟(15)后部与前栽秧送秧机构的前滑板(11)、后栽秧送秧机构的后滑板(18)两端通过固定支座连接;中央浮舟(17)前端固定在发动机(1)下方,中央浮舟(17)后端与扶手机架(8)下部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机架(8)、发动机(I)、行走底盘(16)、插植变速箱(2)、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3)、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9)、传动轴(10)、传动箱(7)、前栽秧送秧机构(4)、后栽秧送秧机构(5)、侧浮舟(15)、中央浮舟(17);发动机(I)安装在行走底盘(16)前端,发动机(I)的行走动力输出轴与行走底盘(16)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接;行走底盘(16)的后端固定有插植变速箱(2),扶手机架(8)固定在插植变速箱(2)后下方,发动机作业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联轴器、株距调节变速器与插植变速箱(2)动力输入端连接;前栽秧送秧机构(4)包括前栽秧台(6)、前滑板(11),后栽秧送秧机构(5 )包括后栽秧台(19 )、后滑板(18 ),前滑板(11)和后滑板(18 )的中部均固定在扶手机架(8)后部,前栽秧台(6)置于前滑板(11)上并与前滑板(11)构成移动副,后栽秧台(19)置于后滑板(18)上并与后滑板(18)构成移动副,前栽秧台(6)、后栽秧台(19)两侧通过连接杆(12)固定在一起,插植变速箱(2)的横向移动轴两端通过连杆(13)与前栽秧台(4)的两外侧固定连接;传动箱(7)固定在前栽秧送秧机构(4)与后栽秧送秧机构(5)之间的扶手机架(8)上,传动箱(7)的外侧与插植变速箱(2) —侧延伸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链(14)连接;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3 )安装在插植变速箱(2 )两侧,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3)动力输入轴与插植变速箱(2)动力输出轴相连接;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9)安装在传动箱(7)的两侧,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9)输入轴与传动箱(7)动力输出轴相连接;两个侧浮舟(15)设于整机两侧,两个侧浮舟(15)前端分别与行走底盘(16)的动力输出轴端的支撑座铰链连接,两个侧浮舟(15)后部与前栽秧送秧机构的前滑板(U)、后栽秧送秧机构的后滑板(18)两端通过固定支座连接;中央浮舟(17)前端固定在发动机(I)下方,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维,唐燕海,王俊,胡金冰,程绍明,韦真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