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叶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秧苗插秧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8267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3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秧苗插秧架,包括储秧盘和支撑储秧盘的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所述储秧盘设有引流缝,储秧盘的中间位置为凹陷部分,储秧盘的两侧以及后侧向上翘起,储秧盘的前侧设有向外弯曲的弧面,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通过连接架连接,连接架呈“π”型形状,连接架的四个脚端部设有套环,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的中间位置设有凹槽,套环套装在凹槽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秧脚之间的距离计算秧苗播种的间距,从而更加方便播种该秧苗,只需将秧苗插接在储秧盘正下方的土壤中即可,方便了播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秧苗插秧架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秧架,特别涉及一种水稻秧苗插秧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插秧机,包括机架、行走、送秧、插秧机构和传动装置等装置。但此类插秧机结构复杂,且不具有简易计算秧苗播种的间距,播种秧苗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通过秧脚之间的距离计算秧苗播种的间距,从而更加方便播种该秧苗,只需将秧苗插接在储秧盘正下方的土壤中即可,方便了播种的水稻秧苗插秧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水稻秧苗插秧架,包括储秧盘和支撑储秧盘的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呈倾斜状,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的端部向内倾斜,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的底部向外倾斜,所述储秧盘设有引流缝,储秧盘的中间位置为凹陷部分,储秧盘的两侧以及后侧向上翘起,储秧盘的前侧设有向外弯曲的弧面,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通过连接架连接,连接架呈“ η ”型形状,连接架的四个脚端部设有套环,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的中间位置设有凹槽,套环套装在凹槽中。进一步地,所述储秧盘的两侧靠背侧部位设有弯曲部。进一步地,所述弯曲部的曲率为9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的端部比底部粗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的形状大小相同。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呈扁平状,连接架的中间位置向下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水稻秧苗插秧架,由于所述储秧盘设有引流缝,储秧盘的中间位置为凹陷部分,储秧盘的两侧以及后侧向上翘起,储秧盘的前侧设有向外弯曲的弧面,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通过连接架连接,连接架呈“ η ”型形状,连接架的四个脚端部设有套环,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的中间位置设有凹槽,套环套装在凹槽中;所以可以将秧苗放置在储秧盘上,通过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之间的距离计算秧苗播种的间距,从而更加方便播种该秧苗,只需将秧苗插接在储秧盘正下方的土壤中即可 ,方便了播种;且通过连接架可以使秧脚之间连接更加牢固;通过引流缝可以使秧苗根部的水分从引流缝中流下,从而不会溅到人的身上;凹陷部分更加利于储放秧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稻秧苗插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稻秧苗插秧架的部件分解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细节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水稻秧苗插秧架,包括储秧盘I和支撑储秧盘I的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呈倾斜状,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的端部向内倾斜,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的底部向外倾斜,储秧盘I设有引流缝7,储秧盘I的中间位置为凹陷部分8,储秧盘I的两侧以及后侧向上翘起,储秧盘I的前侧设有向外弯曲的弧面9,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通过连接架6连接,连接架6呈“ π ”型形状,连接架6的四个脚端部设有套环11,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的中间位置设有凹槽,套环11套装在凹槽中,储秧盘I的两侧靠背侧部位设有弯曲部10,弯曲部10的曲率为90°,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的端部比底部粗大,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的形状大小相同,连接架6呈扁平状,连接架6的中间位置向下凹。本专利技术水稻秧苗插秧架,由于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呈倾斜状,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的端部向内倾斜,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的底部向外倾斜,储秧盘I设有引流缝7,储秧盘I的中间位置为凹陷部分8,储秧盘I的两侧以及后侧向上翘起,储秧盘I的前侧设有向外弯曲的弧面9,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通过连接架6连接,连接架6呈“ π ”型形状,连接架6的四个脚端部设有套环11,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的中间位置设有凹槽,套环11套装在凹槽中;所以可以将秧苗放置在储秧盘I上,通过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之间的距离计算秧苗播种的间距,从而更加方便播种该秧苗,只需将秧苗插接在储秧盘I正下方的土壤中即可,方便了播种;且通过连接架6可以使秧脚之间连接更加牢固;通过引流缝7可以使秧苗根部的水分从引流缝7中流下,从而不会溅到人的身上;凹陷部分8更加利于储放秧苗。由于储秧盘I的两侧靠背侧部位设有弯曲部10,弯曲部10的曲率为90°,所以该储秧盘I还可以让使用者坐,双腿摆放在弯曲部10中。由于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的端部比底部粗大,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的形状大小相同,所以支持更加稳定。由于连接架6呈扁平状,连接架6的中间位置向下凹,所以连接架6可以使第一秧脚2、第二秧脚3、第三秧脚4以及第四秧脚5的连接更加牢固,更加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 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秧苗插秧架,包括储秧盘和支撑储秧盘的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呈倾斜状,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的端部向内倾斜,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的底部向外倾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秧盘设有引流缝,储秧盘的中间位置为凹陷部分,储秧盘的两侧以及后侧向上翘起,储秧盘的前侧设有向外弯曲的弧面,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通过连接架连接,连接架呈“π”型形状,连接架的四个脚端部设有套环,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的中间位置设有凹槽,套环套装在凹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秧苗插秧架,包括储秧盘和支撑储秧盘的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呈倾斜状,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的端部向内倾斜,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的底部向外倾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秧盘设有引流缝,储秧盘的中间位置为凹陷部分,储秧盘的两侧以及后侧向上翘起,储秧盘的前侧设有向外弯曲的弧面,第一秧脚、第二秧脚、第三秧脚以及第四秧脚通过连接架连接,连接架呈“ H ”型形状,连接架的四个脚端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叶
申请(专利权)人:肖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