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仰卧起坐健身器的角度调整结构,由一主架杆上组设有一背靠板,主架杆一端组接于一斜立杆的一侧,斜立杆上横设有脚靠杆,将主架杆一端往上抬高呈一斜度状态,主架杆另端下方枢设有一调整杆一端,主架杆于枢设该调整杆一端的下方设有二相对应平行的弧形周缘定位片,二定位片之间置入调整杆一端,定位片中央设有一枢接孔且其弧形周缘设有多个缺槽,调整杆一端设有长形孔及圆孔,定位片的枢接孔与该调整杆的长形孔共同穿设一第一枢接件,调整杆的圆孔可穿设一第二枢接件,第二枢接件二端跨置于二定位片相对应的缺槽内,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同侧的一端连接一弹性元件;借此,可简易、快速的调整该调整杆与主架杆之间的角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仰卧起坐健身器的角度调整结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仰卧起坐健身器的角度调整结构,通过构件之间的对应组合,而能简易、快速调整仰卧起坐运动方式的使用角度。
技术介绍
仰卧起坐健身器为一种用以辅助人们进行仰卧起坐健身运动的健身器材;其常见结构有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208810号所揭示,其主要是具有一主架杆,该主架杆上组设有一背靠板,且该主架杆后端则是组固于一斜立杆的一侧,借以将主架杆后端往上抬高呈一斜度状态,该斜立杆上则横设有脚靠杆,因此,运动者可将小腿部位抵靠在脚靠杆,并使身体背部及臀部躺靠在背靠板上,借此进行仰卧起坐的运动;惟,此种常见仰卧起坐健身器结构于实际应用上仍存在下述的问题点:当运动者需要增加或减少仰卧起坐健身的力度而须调整背靠板的斜度时,显然常见仰卧起坐健身器并无法作到此一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仰卧起坐健身器的角度调整结构,运动者可简易、快速的调整背靠板所要使用的角度。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仰卧起坐健身器的角度调整结构,由一主架杆上组设有一背靠板,且该主架杆一端组接于一斜立杆的一侧,该斜立杆上横设有脚靠杆,将主架杆一端往上抬高呈一斜度状态,而该主架杆另端下方枢设有一调整杆一端,借由调整该调整杆以使主架杆上的背靠板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其特征在于:该主架杆于枢设该调整杆一端的下方设有二相对应平行的弧形周缘定位片,二定位片之间置入该调整杆一端,定位片中央设有一枢接孔且其弧形周缘设有多个缺槽,而该调整杆一端设有长形孔及圆孔,该定位片的枢接孔与该调整杆的长形孔共同穿设一第一枢接件,而该调整杆的圆孔可穿设一第二枢接件,并使该第二枢接件二端跨置于二定位片相对应的缺槽内,且该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同侧的一端连接一弹性元件;借此,可简易、快速的调整该调整杆与主架杆之间的角度。本技术的功效在于该定位片的缺槽与该调整杆的第二枢接件均设计裸露在外侧,当运动者在调整该调整杆时易于目视且容易、快速地操作该调整杆;因此,运动者可简易、快速的调整背靠板所要使用的角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调整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调整不意图。图5是本技术又一调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综合参阅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仰卧起坐健身器的角度调整结构,主要由一主架杆10上组设有一背靠板20,且该主架杆10 —端组接于一斜立杆30的一侦牝该斜立杆30上横设有脚靠杆40,借以将主架杆10 —端往上抬高呈一斜度状态,而该主架杆10另端下方枢设有一调整杆50 —端,借由调整该调整杆50以使主架杆10上的背靠板20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该主架杆10于枢设该调整杆50 —端的下方设有二相对应平行的弧形周缘62定位片60,二该定位片60之间置入该调整杆50 —端,并该定位片60中央设有一枢接孔61且其弧形周缘62设有多个缺槽63,而该调整杆50 —端设有长形孔51及圆孔52,该定位片60的枢接孔61与该调整杆50的长形孔51共同穿设一第一枢接件70,而该调整杆50的圆孔52可穿设一第二枢接件80,并使该第二枢接件80 二端跨置于二该定位片60相对应的缺槽63内,且该第一枢接件70与第二枢接件80同侧的一端连接一弹性元件90 ;借此,可简易、快速的调整该调整杆50与主架杆10之间的角度。其中,二相对应平行的该定位片60 —端是相互连接并形成一向下框形片,借以固设于主架杆10下方。其中,该弹性元件90为弹簧。借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技术的使用情形说明如下:当需要调整该调整杆50与主架杆10之间的角度时,如图4?图5所示,将该调整杆50往外拉,使该调整杆50上的第二枢接件80脱离该定位片60的缺槽63 (此时,由于该调整杆50的移动,同时使得该第一枢接件70由该调整杆50的长形孔51 —端移动至长形孔51另一端),再将该调整杆50以该第一枢接件70为枢轴并沿着该定位片60的弧形周缘62转动角度,待转动该调整杆50至该定位片60的另一缺槽63时,该调整杆50受到该第一枢接件70与第二枢接件80之间的弹性元件90回复拉力,令该调整杆50上的第二枢接件80再度稳固地卡入缺槽63内(此时,由于该调整杆50的移动,再度使得该第一枢接件70由该调整杆50的长形孔51 —端移动回至长形孔51原先的一端),即完成调整该调整杆50与主架杆10之间的角度。借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本技术的功效在于该定位片60的缺槽63与该调整杆50的第二枢接件80均设计裸露在外侧,当运动者在调整该调整杆50时很容易于目视到该定位片60上的多个缺槽63与第二枢接件80的对应组合关系;因此,运动者可容易、快速的调整该调整杆50的角度,以使该背靠板20能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进而使运动者能改变不同倾斜角度的仰卧起坐运动方式。综上所述,本技术确能有效解决常见结构缺陋,并能为所属
中普通知识者所理解而轻易实施,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仰卧起坐健身器的角度调整结构,由一主架杆上组设有一背靠板,且该主架杆一端组接于一斜立杆的一侧,该斜立杆上横设有脚靠杆,将主架杆一端往上抬高呈一斜度状态,而该主架杆另端下方枢设有一调整杆一端,借由调整该调整杆以使主架杆上的背靠板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其特征在于:该主架杆于枢设该调整杆一端的下方设有二相对应平行的弧形周缘定位片,二定位片之间置入该调整杆一端,定位片中央设有一枢接孔且其弧形周缘设有多个缺槽,而该调整杆一端设有长形孔及圆孔,该定位片的枢接孔与该调整杆的长形孔共同穿设一第一枢接件,而该调整杆的圆孔可穿设一第二枢接件,并使该第二枢接件二端跨置于二定位片相对应的缺槽内,且该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同侧的一端连接一弹性元件;借此,可简易、快速的调整该调整杆与主架杆之间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仰卧起坐健身器的角度调整结构,由一主架杆上组设有一背靠板,且该主架杆一端组接于一斜立杆的一侧,该斜立杆上横设有脚靠杆,将主架杆一端往上抬高呈一斜度状态,而该主架杆另端下方枢设有一调整杆一端,借由调整该调整杆以使主架杆上的背靠板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其特征在于:该主架杆于枢设该调整杆一端的下方设有二相对应平行的弧形周缘定位片,二定位片之间置入该调整杆一端,定位片中央设有一枢接孔且其弧形周缘设有多个缺槽,而该调整杆一端设有长形孔及圆孔,该定位片的枢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荣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