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左侧支架总成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205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左侧支架总成检具,包括支座、承接板、立板、翻边面孔检测块、主面孔检测块、副孔检测块和侧孔检测块,承接板固定安装在支座的上端,立板垂直安装在承接板的上端,翻边面孔检测块、主面孔检测块、副孔检测块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固定安装在立板的前侧面上,侧孔检测块与副孔检测块的左侧面相贴合,且侧孔检测块与立板垂直连接,主面孔检测块的前端面设有二号检测面,二号检测面上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设有一号定位孔和二号检测模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安装使用和检测精度高等优点,能够对横梁左侧支架总成上的孔、面进行全面的检测,从而提高检测效率,且加工制造方便,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左侧支架总成检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左侧支架总成检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仪表板横梁上部件较多,在汽车仪表板横梁上的部件焊接完成后,由于焊接变形无法避免,使得汽车仪表板横梁上的重要孔及面的尺寸无法得到保障,此时,则需要对汽车仪表板横梁上的重要孔及面尺寸进行全面的检测,必要时还需要做些修整,即需要汽车仪表板横梁专用检具,而现有的工厂使用的检具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在检测的过程中易造成其它部位孔及面的尺寸发生变化,即相对尺寸无法保证,影响到检测效率。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60781.7提出的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右支架分总成的检具,该检具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仪表板横梁右支架分总成整体的主支撑部件和支撑仪表板横梁右支架分总成端部的端部支撑部件,仪表板横梁右支架分总成背靠主支撑部件,检测机构设置在主支撑机构一侧,通过采用以上结构,摒 弃了以前使用的价格非常昂贵、操作繁琐、操作人员要求高的三坐标来检测零件是否合格,不需要多次定位基准衡量和坐标换算,克服了测量效率低难以满足生产要求的缺点,但 是该检具仅适用于对孔的检测,无法实现对汽车仪表板横梁上的重要面的尺寸进行检测,功能相对单一,若需要检测重要面,则另需设计制造一台用于检测重要面的检具,并需要重新装夹定位,这样二次装夹会产生安装定位误差,不能够保证检测的精度,检测的周期较长,且另外设计检具会增加成本的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方便安装使用的、检测精度高的,能提高检测效率的检具,即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左侧支架总成检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左侧支架总成检具,包括支座、承接板、立板、翻边面孔检测块、主面孔检测块、副孔检测块和侧孔检测块,所述承接板固定安装在支座的上端,所述立板垂直安装在承接板的上端,所述翻边面孔检测块、主面孔检测块、副孔检测块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固定安装在立板的前侧面上,所述侧孔检测块与副孔检测块的左侧面相贴合,且所述侧孔检测块与立板垂直连接,所述翻边面孔检测块的前端面设有一号检测面,所述一号检测面的中部设有水平方向布置的凹槽,凹槽的设置能够方便横梁左侧支架总成的装入和取出,即装入或者取出时,只需水平拖动,使横梁左侧支架总成上的凸起部沿着凹槽滑入或者滑出,从而实现快速的安装和取件,节省了操作的时间,所述凹槽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号检测模孔,所述主面孔检测块的前端面设有二号检测面,所述二号检测面上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设有一号定位孔和二号检测模孔,所述副孔检测块的前侧中部设有三号检测模孔。所述的一号检测面与竖直面夹角为26°,将一号检测面倾斜的布置,能够与横梁左侧支架尾部的翻边相贴合,从而对横梁左侧支架尾部的面和孔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实现对横梁左侧支架上的孔、面实现全面的检测。所述一号侧孔检测块的前侧铣削有深度为1.4mm的台阶型结构的三号检测面,所述三号检测面的前侧设有四号检测模孔。这样能够保证三号检测面与IP本体端板固定支架总成的尾部形状相适应,与传统的叠加式的检测块相比,经铣削加工的三号检测面的平面度更高,一次成型效果好,有助于提高面检测的精确度。本专利技术用以对横梁左侧支架总成上的重要孔及面进行检测,即在检测之前,先将横梁左侧支架总成通过一号定位孔进行定位,接着将用以孔检测的插销分别插进一号检测模孔、二号检测模孔、三号检测模孔内,再利用不同规格的间隙尺插入到一号检测面、二号检测面与横梁左侧支架总成之间,可检测出横梁左侧支架总成的重要孔及面的尺寸是否合格。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安装使用和检测精度高等优点,能够对横梁左侧支架总成上的孔、面进行全面的检测,从而提高检测效率,且加工制造方便,制造成本相对较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翻边面孔检测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横梁左侧支架总成安装在本专利技术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左侧支架总成检具,包括支座1、承接板2、立板3、翻边面孔检测块4、主面孔检测块5、副孔检测块6和侧孔检测块7,所述承接板2固定安装在支座I的上端,所述立板3垂直安装在承接板2的上端,所述翻边面孔检测块4、主面孔检测块5、副孔检测块6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固定安装在立板3的前侧面上,所述侧孔检测块7与副孔检测块6的左侧面相贴合,且所述侧孔检测块7与立板3垂直连接,所述翻边面孔检测块4的前端面设有一号检测面402,所述一号检测面402的中部设有水平方向布置的凹槽401,凹槽401的设置能够方便横梁左侧支架总成的装入和取出,即装入或者取出时,只需水平拖动,使横梁左侧支架总成上的凸起部沿着凹槽滑入或者滑出,从而实现快速的安装和取件,节省了操作的时间,所述凹槽401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号检测模孔403,所述主面孔检测块5的前端面设有二号检测面501,所述二号检测面501上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设有一号定位孔502和二号检测模孔503,所述副孔检测块6的前侧中部设有三号检测模孔601。所述的一号检测面402与竖直面夹角为26°,将一号检测面402倾斜的布置,能够与横梁左侧支架尾部的翻边相贴合,从而对横梁左侧支架尾部的面和孔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实现对横梁左侧支架上的孔、面实现全面的检测。所述一号侧孔检测块7的前侧铣削有深度为1.4mm的台阶型结构的三号检测面701,所述三号检测面701的前侧设有四号检测模孔702。这样能够保证三号检测面701与IP本体端板固定支架总成的尾部形状相适应,与传统的叠加式的检测块相比,经铣削加工的三号检测面701的平面度更高,一次成型效果好,有助于提高面检测的精确度。本专利技术用以对横梁左侧支架总成上的重要孔及面进行检测,即在检测之前,先将横梁左侧支架总成通过一号定位孔502进行定位,接着将用以孔检测的插销分别插进一号检测模孔403、二号检测模孔503、三号检测模孔601内,再利用不同规格的间隙尺插入到一号检测面402、二号检测面501与横梁左侧支架总成之间,可检测出横梁左侧支架总成的重要孔及面的尺寸是否合格。装件时,操作人员先将横梁左侧支架总成上的孔和面均对准在一号检测模孔403、二号检测模孔503、三号检测模孔601、一号检测面402、二号检测面501时,接着将定位销插在一号定位孔502内,用以对横梁左侧支架总成的定位,此时即可进行检测,将选定的插销插入到一号检测模孔403、二号检测模孔503、三号检测模孔601内,即可判断对应的孔是否符合要求;采用间隙尺检测二号检测面501、三号检测面701的上偏差控制在+ 0.5mm,下偏差控制在Omm ;一号检测面402的偏差控制在3±lmm。若检测时存在一些部件尺寸不达标,可利用小锤轻敲进行适当修正。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汽车仪表板横梁支架检具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生产制造成本低:传统的汽车仪表板横梁支架检具至少需要两台设备,即一台用于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左侧支架总成检具,包括支座、承接板、立板、翻边面孔检测块、主面孔检测块、副孔检测块和侧孔检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固定安装在支座的上端,所述立板垂直安装在承接板的上端,所述翻边面孔检测块、主面孔检测块、副孔检测块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固定安装在立板的前侧面上,所述侧孔检测块与副孔检测块的左侧面相贴合,且所述侧孔检测块与立板垂直连接,所述翻边面孔检测块的前端面设有一号检测面,所述一号检测面的中部设有水平方向布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号检测模孔,所述主面孔检测块的前端面设有二号检测面,所述二号检测面上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设有一号定位孔和二号检测模孔,所述副孔检测块的前侧中部设有三号检测模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左侧支架总成检具,包括支座、承接板、立板、翻边面孔检测块、主面孔检测块、副孔检测块和侧孔检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固定安装在支座的上端,所述立板垂直安装在承接板的上端,所述翻边面孔检测块、主面孔检测块、副孔检测块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固定安装在立板的前侧面上,所述侧孔检测块与副孔检测块的左侧面相贴合,且所述侧孔检测块与立板垂直连接,所述翻边面孔检测块的前端面设有一号检测面,所述一号检测面的中部设有水平方向布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王鑫秋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