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72002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13:28
供电模块(202)的供电共振器(22)的线圈面与受电模块(203)的受电共振器(32)的线圈面彼此相向地配置,在供电共振器(22)和受电共振器(32)的线圈内周面侧配置覆盖供电共振器(22)和受电共振器(32)的线圈内周面整体的圆筒状的磁性构件(23)和(33),使磁场在供电共振器(22)与受电共振器(32)之间变化来进行电力传送,由此通过磁性构件(23)和(33)阻断在供电共振器(22)和受电共振器(32)的周围产生的磁场,从而与没有配置磁性构件(23)和(24)的情况相比,使从供电模块(202)向受电模块(203)传送电力时的能量的送电效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非接触方式传送电力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笔记本型PC (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平板型PC、数码相机、便携式电话等人们能够携带使用的小型的电子设备正迅速普及。而且,这些电子设备中的大部分装载有充电电池,并需要定期进行充电。为了使对这些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池的充电作业变得简单,通过在供电装置与装载于电子设备的受电装置之间利用无线方式的电力传送供电技术(使磁场变化来进行电力传送的无线电力传送技术)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设备正不断增加。例如,作为无线电力传送技术,能够列举出利用线圈间的电磁感应进行电力传送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通过利用供电装置和受电装置所具备的共振器(线圈)间的共振现象使磁场耦合而进行电力传送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这种无线电力传送技术中,当以无线方式进行传送时,与以有线方式的电力传送相比产生了大的传送损耗,因此减少该传送损耗、提高送电效率(受电装置接收的电力相对于供电装置输送的电力的比率)成为大的课题。为了解决这种课题,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一种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即使在送电共振线圈与受电共振线圈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变更送电共振线圈的共振频率和受电共振线圈的共振频率,来逐次变更送电共振线圈与受电共振线圈之间的耦合强度来维持谐振状态,由此能够提高从送电装置向受电装置的电力的送电效率。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一种无线电力装置:通过使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的耦合强度变化,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送电效率。并且,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一种供电系统:在供电线圈与受电线圈之间设置供电共振线圈和受电共振线圈,当以非接触方式供给电力时,检测供电共振线圈与受电共振线圈之间的距离c,与该距离c相应地对供电线圈与供电共振线圈的距离a以及受电线圈与受电共振线圈的距离b进行可变调整,使得供电效率最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2476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3976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3977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1245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的确,通过上述公开的技术能够提高送电效率。然而,在上述公开技术中,需要变更共振频率的控制装置、使两个共振器间的耦合强度变化的控制装置、对供电线圈与供电共振线圈的距离以及受电线圈与受电共振线圈的距离进行调整的控制装置,不仅结构变得复杂而且成本增加。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不像以往那样使用变更共振频率的控制装置、使两个共振器间的耦合强度变化的控制装置、对供电线圈与供电共振线圈的距离以及受电线圈与受电共振线圈的距离进行调整的控制装置,就能够通过更为简单的结构提高送电效率。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专利技术之一是一种使磁场在供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变化来进行电力传送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电模块和上述受电模块具备:线圈;以及磁性构件,其覆盖除上述供电模块中的线圈与上述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相向的面以外的至少一部分。根据上述结构,磁性构件覆盖除供电模块中的线圈与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相向的面以外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当使磁场在供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变化来进行电力传送时,能够使从供电模块向受电模块传送电力时的能量的送电效率与没有配置磁性构件的情况相匕匕提闻。另外,关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专利技术之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中,上述磁性构件是以覆盖供电模块中的线圈和/或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的内周面的方式配置的。根据上述结构,将磁性构件以覆盖供电模块中的线圈和/或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的内周面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在使磁场在供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变化来进行电力传送时,能够使从供电模块向受电模块传送电力时的能量的送电效率与在供电模块中的线圈和/或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的内周面侧没有配置磁性构件的情况相比提高。另外,关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专利技术之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中,上述磁性构件是以覆盖供电模块中的线圈和/或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的。根据上述结构,将磁性构件以覆盖供电模块中的线圈和/或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的外周面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在使磁场在供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变化来进行电力传送时,能够使从供电模块向受电模块传送电力时的能量的送电效率与在供电模块中的线圈和/或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的外周面侧没有配置磁性构件的情况相比提高。另外,关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专利技术之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中,上述磁性构件是以覆盖相对于上述供电模块中的线圈与上述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相向的面为相反侧的面的方式配置的。根据上述结构,将磁性构件以覆盖相对于供电模块中的线圈与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相向的面为相反侧的面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当使磁场在供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变化来进行电力传送时,与在相对于供电模块中的线圈与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相向的面为相反侧的面没有配置磁性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从供电模块向受电模块传送电力时的能量的送电效率提高。另外,关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专利技术之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中,从上述供电模块中的线圈对上述受电模块中的线圈进行利用共振现象的电力传送。根据上述结构,在供电模块中的线圈与受电模块中的线圈之间进行利用共振现象的电力传送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从供电模块向受电模块传送电力时的能量的送电效率。另外,关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专利技术之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中,上述供电模块中的线圈是供电线圈及供电共振器,上述受电模块中的线圈是受电线圈及受电共振器,通过电磁感应将被输送到上述供电线圈的电力输送到上述供电共振器,通过使上述供电共振器和上述受电共振器共振来将被输送到上述供电共振器的电力以磁场能形式从上述供电共振器传送到上述受电共振器,通过电磁感应将被传送到上述受电共振器的电力输送到上述受电线圈,由此进行上述电力传送。根据上述结构,在使用了供电线圈和供电共振器以及受电线圈和受电共振器来进行利用磁场谐振方式的电力传送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从供电模块向受电模块传送电力时的能量的送电效率。专利技术的效果能够提供如下一种无线电力供给系统:不像以往那样使用变更共振频率的控制装置、使两个共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变化的控制装置、对供电线圈与供电共振线圈的距离以及受电线圈与受电共振线圈的距离进行调整的控制装置,就能够通过更为简单的结构提高送电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的概要说明图。图2是比较例所涉及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的结构图。图3是示出比较例所涉及的传送特性S21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图4是比较例所涉及的磁场强度分布图。图5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的结构图。图6是示出实施例1所涉及的传送特性S21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图7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磁场强度分布图。图8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的结构图。图9是示出实施例2所涉及的传送特性S21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图10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磁场强度分布图。图11是实施例3所涉及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的结构图。图12是示出实施例3所涉及的传送特性S21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图13是实施例3所涉及的磁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使磁场在供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变化来进行电力传送,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电模块和上述受电模块具备:线圈;以及磁性构件,其覆盖除上述供电模块中的线圈与上述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相向的面以外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1.26 JP 2012-2575241.一种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使磁场在供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变化来进行电力传送,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电模块和上述受电模块具备: 线圈;以及 磁性构件,其覆盖除上述供电模块中的线圈与上述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相向的面以外的至少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性构件是以覆盖供电模块中的线圈和/或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的内周面的方式配置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性构件是以覆盖供电模块中的线圈和/或受电模块中的线圈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畑中武藏津田尚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