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堵塞的套管式列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1024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堵塞的套管式列管式换热器,属于换热技术领域。结构包括两端通透的筒体和封头,筒体内部有换热管束,筒体上分布有壳程入口和壳程出口,筒体的两端有封头密封,两端封头分别有管程入口和管程出口;换热管束内部有通过翅片固定的套管。通过在换热管内插入空心管或实心管,改变流体的流动通道截面积,在流体流通截面减小的作用下,使流体中的杂质难以沉积结垢,使换热管不易堵塞,而且还提高了换热管的传热系数。(*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堵塞的套管式列管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堵塞的套管式列管式换热器,属于换热

技术介绍
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它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坚固耐用、造价低廉、用途广泛、适应性强等优点。现有的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主要有光滑管、波纹管、螺纹管等,都只是一根单管。这种换热器长期运行,或用于要求管内流量低且管内介质易结垢的场合时,管内易结垢,导致设备被水垢堵塞,将会使效率降低、能耗增加、寿命缩短。如果结垢不能被及时地清除,就会面临设备维修、停机或者报废更换的危险。长期以来传统的清洗方式如机械方法(刮、刷)、高压水、化学清洗(酸洗)等在对换热器清洗时出现很多问题:不能彻底清除水垢等沉积物,并对设备造成腐蚀,残留的酸对材质产生二次腐蚀或垢下腐蚀,最终导致更换设备,此外,清洗废液有毒,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废水处理。为此,专利技术人采用在原换热管内插入同圆心的空心管或实心管(棒),由于内管的插入,减小了流体在原换热管内的流通面积,使流体流速增加,流体中的固体微粒在流速增加的作用下,较原换热管时的情况更难以沉积结垢,则可改善换热管内易结垢的情况,堵塞几率也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堵塞的套管式列管式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在原换热管内或新管内插入套管防止堵塞,同时起到强化传热作用的技术方法。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结构包括两端通透的筒体5和封头1,筒体内部有换热管束8,筒体5上分布有壳程入口 6和壳程出口 7,筒体5的两端有封头I密封,两端封头I分别有管程入口 2和管程出口 9 ;换热管束8内部有通过翅片14固定的套管。所述封头I和换热管束8均通过管板3与筒体5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束8由多个外侧换热管10组成,外侧换热管10的中心轴线与插入其中的套管的轴心线平行。所述换热管束8的每个外侧换热管10之间等距分布。所述换热管束8中分布有多个折流挡板4,形状可以有不同选择,折流挡板4有一定比例的缺口,便于流体流过,每相邻两个折流挡板4之间等距。所述翅片焊接在外侧换热管10与套管外壁的两端,可以起到固定套管的作用,流体从换热管10内部与套管外侧组成的通道内流过。所述套管为两端密封的内部空心管12或内部实心管13,内部空心管12通过塞子11 封口。采用本技术换热器实现防堵塞的方法为:流体在外侧换热管10的管内与空心管12或实心管13管外间的通道中流动,由于流体的流通面积较之前单纯外换热管10时的流通面积减小,相同流量下的流体流速增加,流速增加会带来换热管换热系数的提高,使管壁处的边界层的流速与湍流度得到有效的提高,流体中的固体微粒较原换热管时的情况会更难沉积结垢,换热管不易结垢,堵塞几率也大幅降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换热管内插入空心管或实心管(棒),改变流体的流动通道截面积,在流体流通截面减小的作用下,使流体中的杂质难以沉积结垢,使换热管不易堵塞,而且还提高了换热管的传热系数。同时,还具备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便于维修、成本低廉等优点,应用极为广泛,可解决洗涤水易堵塞和管内流量低场合下换热器易堵塞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外侧换热管的内部空心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外侧换热管A-A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外侧换热管的内部实心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_封头、2-管程入口、3-管板、4-折流挡板、5-筒体、6-壳程入口、7-壳程出口、8-换热管束、9-管程出口、10-外侧换热管、11-塞子、12-内部空心管、13-内部实心管、14-翅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方式一: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抗堵塞的套管式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包括两端通透的筒体5和封头1,筒体内部有换热管束8,筒体5上分布有壳程入口 6和壳程出口 7,筒体5的两端有封头I密封,两端封头I分别有管程入口 2和管程出口 9 ;换热管束8内部有通过翅片14固定的套管。封头I和换热管束8均通过管板3与筒体5固定连接。换热管束8由多个外侧换热管10组成,外侧换热管10的中心轴线与插入其中的套管的轴心线平行。换热管束8的每个外侧换热管10之间等距分布。换热管束8中分布有多个折流挡板4,形状可以有不同选择,折流挡板4有一定比例的缺口,便于流体流过,每相邻两个折流挡板间4之前等距。翅片焊接在外侧换热管10与套管外壁的两端,可以起到固定套管的作用,流体从换热管10内部与套管外侧组成的通道内流过。套管为两端密封的内部空心管12,内部空心管12通过塞子11封口。实施方式二:如图1、3、4所示,技术的抗堵塞的套管式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包括两端通透的筒体5和封头1,筒体内部有换热管束8,筒体5上分布有壳程入口 6和壳程出口 7,筒体5的两端有封头I密封,两端封头I分别有管程入口 2和管程出口 9 ;换热管束8内部有通过翅片14固定的套管。封头I和换热管束8均通过管板3与筒体5固定连接。换热管束8由多个外侧换热管10组成,外侧换热管10的中心轴线与插入其中的套管的轴心线平行。换热管束8的每个外侧换热管10之间等距分布。换热管束8中分布有多个折流挡板4,形状可以有不同选择,折流挡板4有一定比例的缺口,便于流体流过,每相邻两个折流挡板间4之前等距。翅片焊接在外侧换热管10与套管外壁的两端,可以起到固定套管的作用,流体从换热管10内部与套管外侧组成的通道内流过。套管为两端密封的内部实心管13。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抗堵塞的套管式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包括两端通透的筒体5和封头1,筒体内部有换热管束8,筒体5上分布有壳程入口 6和壳程出口 7,筒体5的两端有封头I密封,两端封头I分别有管程入口 2和管程出口 9 ;换热管束8内部有通过翅片14固定的套管。封头I和换热管束8均通过管板3与筒体5固定连接。换热管束8由多个外侧换热管10组成,外侧换热管10的中心轴线与插入其中的套管的轴心线平行。换热管束8的每个外侧换热管10之间等距分布。换热管束8中分布有多个折流挡板4,形状可以有不同选择,折流挡板4有一定比例的缺口,便于流体流过,每相邻两个折流挡板间4之前等距。套管为两端密封的内部空心管12,内部空心管12通过塞子11将两端口堵住。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堵塞的套管式列管式换热器,包括两端通透的筒体(5)和封头(1),筒体内部有换热管束(8),筒体(5)上分布有壳程入口(6)和壳程出口(7),筒体(5)的两端有封头(1)密封,两端封头(1)分别有管程入口(2)和管程出口(9),其特征在于:换热管束(8)内部有通过翅片(14)固定的套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堵塞的套管式列管式换热器,包括两端通透的筒体(5)和封头(1),筒体内部有换热管束(8 ),筒体(5 )上分布有壳程入口( 6 )和壳程出口( 7 ),筒体(5 )的两端有封头(I)密封,两端封头(I)分别有管程入口(2)和管程出口(9),其特征在于:换热管束(8)内部有通过翅片(14)固定的套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堵塞的套管式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I)和换热管束(8)均通过管板(3)与筒体(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鹏云焦凤朱丹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