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uck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6318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0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buck电路,涉及开关电源以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包括主控电路、单片机及MOS驱动模块;主控电路包括电感L3、二极管D1、mos管Q2-Q3、电阻R1-R6、电容C2-C4、电解电容EC3、EC6。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简单可靠,容易实现的改进型的buck电路,能够利用单片机产生两路相位相差180度的pwm波形,将主电路的工作频率提高1倍或多倍。本发明专利技术在Buck电源中应用,有如下有益的效果:1.提高buck两倍的工作频率。2.减小了输入电容的容量。3.减小了输出电容的容量。4.减小了电感量以及电感体积。5.在一定范围减小了产品的体积以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buck电路,涉及开关电源以及控制器
,包括主控电路、单片机及MOS驱动模块;主控电路包括电感L3、二极管D1、mos管Q2-Q3、电阻R1-R6、电容C2-C4、电解电容EC3、EC6。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简单可靠,容易实现的改进型的buck电路,能够利用单片机产生两路相位相差180度的pwm波形,将主电路的工作频率提高1倍或多倍。本专利技术在Buck电源中应用,有如下有益的效果:1.提高buck两倍的工作频率。2.减小了输入电容的容量。3.减小了输出电容的容量。4.减小了电感量以及电感体积。5.在一定范围减小了产品的体积以及成本。【专利说明】—种buck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源以及控制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改进型buck(降压式变换)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电子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电源技术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开关速度越来越快,功率越来越大,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例如我们的空调控制器,洗衣机控制器,冰箱控制器,太阳能控制器,led驱动电路等等都需要用到电源电路,其中大多采用buck电路。为了做到智能化很多都采用单片机控制,然而现在的buck多采用传统的单相电路,受到使用元器件以及电路架构的影响,传统的buck电路存在以下的缺点: 1、普通的单片机pwm输出频率低; 2、前级滤波电容容量较大; 3、后级滤波电容容量较大; 4、储能电感的电感量较大以及体积大; 5、大功率时电感磁性材料难选。综合以上几点,产品的很难小型化,大大增加的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buck电路, 一种buck电路,包括主控电路、单片机及MOS驱动模块;所述主控电路包括电感L3、二极管Dl、mos管Q2-Q3、电阻R1-R6、电容C2-C4、电解电容EC3、EC6 ; 所述二极管Dl阴极与电感L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mos管Q2源极、mos管Q3源极以及MOS驱动模块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阻Rl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mos管Q2的栅极及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mos管Q3的栅极及电阻R6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另一端接MOS驱动模块; 电解电容EC3的正极与电阻Rl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mos管Q2漏极以及mos管Q3漏极连接; 电解电容EC6的正极与电容C4的一端以及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主控电路的输出端;电解电容EC3的负极与二极管Dl的阳极、电解电容EC6的负极以及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单片机与MOS驱动模块连接。所述mos管Q2及mos管Q3为N型mos管。所述单片机是能产生相位相差180度的两路PWM波形的单片机。所述二极管Dl的阴极接MOS驱动模块的2脚及4脚;M0S驱动模块的I脚接电阻R3的另一端,MOS驱动模块的3脚接电阻R6的另一端,单片机的3脚与MOS驱动模块6脚相连;单片机的5脚与MOS驱动模块5脚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容易实现的buck电路,利用单片机产生两路相位相差180度的pwm波形,将主电路的工作频率提高I倍或多倍。本专利技术在Buck电源中应用,有如下有益的效果: 1.提高buck两倍的工作频率。2.减小了输入电容的容量。3.减小了输出电容的容量。4.减小了电感量以及电感体积。5.在一定范围减小了产品的体积以及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的一种buck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实施例: 一种改进型buck电路如图1,主控电路、单片机及MOS驱动模块;所述主控电路包括电感L3、二极管DUmos管Q2-Q3、电阻R1-R6、电容C2-C4、电解电容EC3、EC6 ; 所述二极管Dl阴极与电感L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mos管Q2源极、mos管Q3源极以及MOS驱动模块连接,上述二极管Dl阴极接MOS驱动模块的2脚及4脚;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阻Rl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mos管Q2的栅极及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mos管Q3的栅极及电阻R6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MOS驱动模块的I脚,电阻R6的另一端接MOS驱动模块的3脚; 电解电容EC3的正极与电阻Rl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mos管Q2漏极以及mos管Q3漏极连接; 电解电容EC6的正极与电容C4的一端以及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主控电路的输出端;电解电容EC3的负极与二极管Dl的阳极、电解电容EC6的负极以及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单片机与MOS驱动模块连接,其中单片机的3脚与MOS驱动模块6脚相连;单片机的5脚与MOS驱动模块5脚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os管Q2及mos管Q3为N型mos管。其单片机是能产生相位相差180度的两路PWM波形的单片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进型buck电路,其工作原理I是:单片机产生两路的两路180度pwm信号通过光耦驱动模块叠加在一起,从而输出两倍频率的pwm信号。其工作原理2是:由于频率提高了两倍,输入电容、输出电容,以及电感将相对应的减小。通过以上原理,能够解决传统buck电路工作频率低,电容大、电感大的缺点。且电路特点为:简单可靠,容易实现。 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是:所述电路不仅仅包括相同作用的电感,相同作用的mos管,还包括其他具有相同作用和功能的电子元器件。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具体的实施例,但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buck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电路、单片机及MOS驱动模块;所述主控电路包括电感L3、二极管Dl、mos管Q2-Q3、电阻R1-R6、电容C2-C4、电解电容EC3、EC6 ; 所述二极管Dl阴极与电感L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mos管Q2源极、mos管Q3源极以及MOS驱动模块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阻Rl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mos管Q2的栅极及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mos管Q3的栅极及电阻R6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另一端接MOS驱动模块; 电解电容EC3的正极与电阻Rl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mos管Q2漏极以及mos管Q3漏极连接; 电解电容EC6的正极与电容C4的一端以及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主控电路的输出端;电解电容EC3的负极与二极管Dl的阳极、电解电容EC6的负极以及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单片机与MOS驱动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uck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Q2及mos管Q3为N型mos 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uck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buck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电路、单片机及MOS驱动模块;所述主控电路包括电感L3、二极管D1、mos管Q2‑Q3、电阻R1‑R6、电容C2‑C4、电解电容EC3、EC6;所述二极管D1阴极与电感L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mos管Q2源极、mos管Q3源极以及MOS驱动模块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mos管Q2的栅极及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mos管Q3的栅极及电阻R6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另一端接MOS驱动模块;电解电容EC3的正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mos管Q2漏极以及mos管Q3漏极连接;电解电容EC6的正极与电容C4的一端以及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主控电路的输出端;电解电容EC3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解电容EC6的负极以及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与MOS驱动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祖好周治国林建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